金殿之上,红焰薯所带来的震撼与喜悦尚未完全沉淀,初颜公主便已站在了御前,清越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陈奏着关乎国本的宏图。
“父皇,诸公,”她目光扫过殿内神色各异的文武百官,“红焰薯乃天赐祥瑞,然祥瑞若止于朝堂观赏、止于一时之饥,则无异于明珠蒙尘,宝刃藏匣。其真正价值,在于推广于天下,植根于万民之土,方能解我朝粮食之困,固我社稷之基。儿臣恳请父皇,即刻下旨,设立‘红焰薯推广司’,遴选精通农事之干吏,统筹规划,于京畿择良田建立育种基地,优先于去罗旱情尤重之州县试种,并编撰种植要略,广颁天下,令农户有所依循!”
龙椅上的皇帝目光炯炯,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赞许与倚重。女儿此次遇险归来,非但无惧,反而更添了一份沉稳与魄力,所献之策条理清晰,思虑周全。
“准!”皇帝的声音洪亮,在金殿梁柱间回荡,“即日起,设立‘红焰薯推广司’,由初颜公主总领其事,户部、工部协同办理,一应资源,优先调配!务必将此济世良种,速速惠及黎民!”
“陛下圣明!公主殿下千岁!”一批有识之士、尤其是与初颜交好或真心为民的官员纷纷躬身附和,面露振奋之色。
然而,任何触及根本的改变,总会搅动固有的利益格局。初颜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看似和谐的氛围下,几股暗流已悄然涌动。
一名须发花白、身着紫袍的老臣缓步出列,乃是当朝太尉,门生故旧遍布朝野的庞太师。他手持玉笏,微微躬身,语气恭敬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阻滞:“陛下,公主殿下心系黎民,锐意进取,实乃国朝之幸。然,老臣以为,推广新粮种之事,关乎国计民生,干系重大,岂可操之过急?”
他略一停顿,见皇帝并未打断,便继续道:“红焰薯虽好,终究是未知之物。其习性如何?是否与我中土水土相符?大规模种植会否引发意想不到的虫害病害?若仓促推广,万一有所闪失,非但无功,反而可能动摇民心,损及朝廷威信。老臣愚见,当效仿古法,先于皇家庄园及少数官田小心试种三五年,观其成效,积累经验,待万无一失之后,再徐徐图之,方为稳妥之道。”
庞太师一番话语,引经据典,看似老成谋国,字字句句却都在给初颜如火般的热情浇上冷水,试图将红焰薯的推广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拖延下去。
紧接着,又有几位官员出列附和: “太师所言极是!农事乃国之根本,最忌急功近利。” “是啊,殿下,新事物还需多观察。万一百姓不愿种植,或种植失败,反生怨言,岂不辜负了陛下与殿下的一片爱民之心?” “且大规模推广,需耗费大量钱粮人力,如今国库虽因……虽稍有好转,但仍不宜过于靡费。”
这些声音,有的出自保守迂腐之辈,有的则背后牵连着地方豪强乃至与旧有粮食利益链条相关的势力。红焰薯的高产和易活,触动了他们固有的蛋糕。若天下百姓皆能轻易饱腹,他们如何通过控制粮价、兼并土地来获利?如何维持现有的特权?
初颜静静地听着,她早已料到会有阻力。她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反驳,却见御史队列中一位中年官员猛地出列,声音激昂:
“荒谬!”出声的是御史张启正,以刚正不阿闻名,“岂因噎废食!去罗大旱,饿殍遍野之惨状犹在眼前!既有高产救荒之嘉禾,岂能因畏首畏尾而置万民于水火?试种三五年?期间若再有天灾,百姓何以为生?公主殿下于险境中得来此物种,正是为了急民之所急!尔等在此空谈稳妥,可曾去民间听过百姓啼饥号寒之声?!”
张御史的话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波澜。支持初颜的年轻官员和务实派纷纷声援,朝堂之上顿时争论不休。
皇帝微微蹙眉,看着底下争执的臣子,又看向一脸坚毅的女儿,心中了然。他抬手制止了争论。
“好了。”皇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红焰薯之功用,初颜亲身试之,朕亦亲眼所见,无需再多疑虑。推广之事,势在必行。然,庞太师所虑,亦非全无道理。”
他看向初颜:“初颜,朕既将此事全权交予你,你便需拿出周全之策。既要快,也要稳。可能做到?”
初颜迎上父皇的目光,毫无怯意:“儿臣领旨!必当制定详规,既全力推进,亦防范风险。恳请父皇准许儿臣调用翰林院农学博士、民间老农好手,共同参与。推广司之运作,儿臣将每旬向父皇具折汇报进展,遇重大决策,亦会及时请旨。”
“好!就依你所奏!”皇帝最终拍板,一锤定音。
朝会散去,初颜虽赢得了父皇的支持,但心情并不轻松。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庞太师等人虽未再明着反对,但那平静表面下的暗流,只会更加汹涌。
她走出金殿,阳光洒在她依旧略显苍白的脸上,却映得那双眸子格外明亮。她抬头望向宫墙外的天空,轻声对身旁的侍女也是心腹道:“传话给‘红焰薯推广司’的第一批属官,一个时辰后,本宫要在值房见到他们。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喜欢破晓之翼:女皇的征途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破晓之翼:女皇的征途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