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的雷霆之怒化作了无数支精锐的搜剿分队,像梳子一样反复梳理着遵化周边山区。杀虏队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到了极致,几乎每天都在转移和躲避,与敌人的小股遭遇战时有发生,虽然每次都凭借王小伟的超凡指挥和队员们的拼死血战得以脱身,但队伍再次减员,只剩下不足二十人,且个个带伤,疲惫不堪,弹药箭矢几乎耗尽,粮食更是断绝多日,全靠挖些草根、猎取少量小兽勉强维持。
皇帝的封赏和荣耀,在这残酷的现实中,显得如此遥远和苍白。活下去,成了最现实的目标。
然而,王小伟并未绝望。越是高压,他越是冷静。他知道,清军如此不惜代价地清剿,正说明他们感受到了威胁,说明敌后活动的价值。同时,大规模的清剿行动本身,也会暴露出新的信息。
他派出的侦察兵(现在主要由李铁柱和另外两个最机灵的队员担任)回报了一个关键信息:清军的搜剿部队后勤补给似乎非常顺畅,而且他们注意到一支规模不小的运输队,并非来自遥远的关外,而是从东南方向一个名为“鹰嘴峪”的山谷中出来,那里戒备异常森严,远胜普通营地。
“鹰嘴峪……”王小伟在地图上(缴获的简陋地图结合记忆)找到了这个位置。那里地形隐蔽,易守难攻,且距离遵化主力和几条交通要道都不远。“难道……是清军的一个前线物资囤积点?”
这个猜测让他精神一振。如果真是清军的一个重要物资中转站或仓库,其价值远超袭击多少运输队!一旦将其摧毁,对前线清军的打击将是巨大的,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其围攻北京的战役部署!
风险极大!这种要害之地,守备力量必然极强,远超之前遇到的任何目标。以杀虏队现在这区区十几人的残兵,强攻无异于自杀。
但机会也极大!一旦成功,战果辉煌,更能极大缓解自身压力——清军后院起火,必然被迫分兵回援,搜剿力度自然减弱。
“必须确认!”王小伟下定决心。他亲自带着李铁柱,冒着极大风险,花了两天时间,远远地抵近侦察鹰嘴峪。
果然!山谷入口处重兵把守,哨塔林立,巡逻队穿梭不息。山谷内隐约可见大量的帐篷和临时搭建的棚屋,车辆进出频繁,远远还能听到牲口的嘶鸣。更重要的是,他们观察到山谷深处有大量的草料堆积,以及……疑似火药库的、单独隔离并严加看守的区域!
“就是这里!”王小伟眼中闪烁着兴奋而危险的光芒,“清军的前线物资核心基地之一!囤积的肯定是粮草、火药和攻城器械的零部件!”
目标确认,接下来就是如何打的问题。
硬闯不行,只能智取,而且必须一击致命,否则再无机会。
王小伟趴在冰冷的山石上,如同最耐心的猎人,用千里镜仔细观察了整整一天一夜,不放过任何细节:哨兵换岗的时间、巡逻队的路线和间隔、哪些地方是视觉死角、夜晚的灯火规律、甚至风向和地形坡度……
一个极其大胆、近乎疯狂的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成型。
火攻!这是摧毁大量物资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针对粮草和火药!
但如何点火?如何让火势在重兵看守下迅速蔓延到不可收拾?
他想到了山谷的地理结构——像一个口袋,只有一个主要出口。如果能制造巨大的混乱,同时在山谷上风口同时多点引燃……
“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手,至少需要制造足够大的动静来调虎离山。”王小伟沉吟道,“而且,需要大量的引火之物。”
人手从哪里来?鹰嘴峪内部或许有机会——那些被俘虏的明军和百姓,肯定有被押在这里做苦力的!
“李铁柱,你带两个人,想办法摸清楚谷内苦力营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可能联络上里面的人,作为内应。”
“其他人,全力搜集一切可以燃烧的东西,油脂、破布、干柴,越多越好!我们还需要制作一些‘火箭’和火种。”
命令下达,杀虏队再次行动起来,虽然人人疲惫,但一个新的、足以改变战局的巨大目标,让他们重新燃起了斗志。
几天后,李铁柱带回了宝贵的情报:谷内确实有数百名被俘军民在做苦力,主要集中在粮草堆放区和物资装卸区,看守相对外围防线要松懈一些。他们甚至成功与里面一个原明军哨长取得了间接联系,对方表示若外面有行动,他们愿意冒死制造混乱!
与此同时,队员们也搜集到了不少引火物,并用最后一点火药和缴获的箭矢制作了数十支“火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字面意义上的东风!这个季节,这一带夜间多刮西北风,而鹰嘴峪的开口朝向东南,正是上风口!
王小伟等待着,如同潜伏的毒蛇,等待着最佳的攻击时机。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凛冽的西北风如同鬼哭般呼啸起来。
王小伟眼中精光爆射。
“就是今夜!”
“全体准备!”
“目标,鹰嘴峪!”
“我们要给皇太极,送一场毕生难忘的大火!”
二十名残兵,如同扑火的飞蛾,却又带着焚毁一切的决绝,悄然融入了漆黑的夜色,向着那座戒备森严的山谷潜行而去。
一场足以影响战局的奇袭,即将拉开序幕。
(第三卷第十五章 完)
喜欢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