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帐内,油灯摇曳。王小伟看着地图上龙泉峪的位置,脸色冰冷如霜。后方七十里,风雪漫天,敌军数千……这是一个几乎无解的死局。
派大军救援?路途遥远,风雪阻隔,很可能中途遇伏,或者赶到时驿站已失。
不救?粮草尽丧,军心崩溃,同样死路一条。
帐内将领们都屏息凝神,目光集中在王小伟身上。
片刻死寂后,王小伟猛地抬头,眼中闪过决绝之色:“不能全军去救!那是送死!但粮草必须救!”
他迅速下达命令:“副将听令!你率主力,严守大营,深沟高垒,没有我的命令,绝不许出战!若遇敌袭,只管用火铳轰击!”
“亲卫队第一、第二中队,立刻集合!带足弹药和三日干粮!随我轻装疾进,驰援龙泉峪!”
众将大惊:“都督!不可!您乃一军之主,岂可亲身犯险?且只带千人,如何敌得过数千虏骑?”
“正因为我是主帅,才必须去!”王小伟斩钉截铁,“粮草乃我军命脉,不容有失!敌军料定我不敢救或全军去救,我偏要反其道而行!千人精锐,火器犀利,足可一战!执行命令!”
他深知,这是唯一的生机。赌的就是蒙古人想不到他敢以少救多,赌的就是新军火器的绝对优势在防御战中的威力!
一刻钟后,一千名最精锐的亲卫队员集合完毕。王小伟翻身上马,没有任何战前动员,只是举起手臂,向前一挥:“出发!”
一千铁骑(配备了缴获和自购的马匹),如同离弦之箭,冲入漫天风雪之中,向着后方狂奔而去。风雪扑面,如刀割面,但求生的意志和军令的森严,驱使着这支队伍爆发出惊人的速度和耐力。
七十里路,在平时不算什么,但在深可没膝的风雪中,犹如天堑。人马呼出的白气瞬间凝结成霜,体力在急速消耗。
王小伟冲在最前面,不断催促。他知道,时间就是一切!
终于,在凌晨时分,风雪稍歇,远处山坳里龙泉峪驿站的轮廓隐约可见。而与此同时,震天的喊杀声和火光也传来了——蒙古人已经发动了进攻!驿站守军正在苦苦支撑,眼看就要被攻破!
“整队!检查火铳!上刺刀!”王小伟嘶哑着下令。士兵们虽然人困马乏,但听到命令,立刻本能地行动起来,迅速排成进攻阵型。
“目标——驿站外围敌军!前进!”
王小伟一马当先,率领着千人士兵,如同神兵天降,从侧后方猛地冲入攻城的蒙古军阵中!
蒙古人完全没料到身后会突然杀出一支明军!顿时阵脚大乱!
“开火!”王小伟怒吼。
砰!砰!砰!砰!
第一排齐射!灼热的铅弹如同暴风骤雨,瞬间扫倒了一大片蒙古兵!
第二排上前,继续齐射!
第三排……
连绵不绝的排枪火力,在极近的距离内发挥了恐怖的杀伤力!蒙古骑兵根本来不及转身骑射,就被成片地打倒在地上。驿站内的守军看到援军,也士气大振,奋力反击。
蒙古指挥官试图组织反击,但队伍已被拦腰截断,陷入混乱。他们试图用弓箭还击,但在新军密集的火力下,零星的反击显得苍白无力。
战斗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燧发铳的射速和可靠性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新军士兵们机械地装填、射击、再装填,将死亡的弹雨不断泼洒向敌人。
王小伟手持一把特制的燧发短铳(研究所试制品),连续击毙数名试图冲过来的蒙古军官,稳定着战线。
半个时辰后,进攻驿站的数千蒙古军丢下上千具尸体和伤员,狼狈不堪地向北逃窜。风雪中,新军没有贸然追击,而是迅速巩固阵地,与驿站守军会合。
龙泉峪之围已解,粮草保住了!
当王小伟站在驿站墙头,看着远处溃逃的蒙古骑兵和满地狼藉的战场时,所有亲卫队员都用一种近乎崇拜的目光看着他。
这一战,不仅保住了粮道,更打出了新军的威风和信心!用一场辉煌的胜利,宣告了一支新时代军队的诞生!
消息传回京师和宣大总督府,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温体仁的借刀杀人之计,彻底破产。
(第五卷第十章 完)
喜欢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