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研究所深处的专用靶场,气氛凝重得如同上阵前夜。王小伟站在一旁,面容冷峻,目光如炬,紧紧盯着三十步外那一排新竖起的包铁木靶。他身旁,是以李三蛋为首的核心工匠团队,人人屏息凝神,手心冒汗,眼神里交织着期盼与恐惧。
今天,是燧发枪首次实弹综合测试的日子。成败在此一举。
“开始吧。”王小伟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李三蛋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颤抖的双手。他拿起编号为零零一的燧发枪。这支枪相比一月前的原型,已经有了诸多改进:枪托根据人机工程进行了修型,握持更舒适;准星和照门经过了精细校准,线条清晰;最重要的是击发机构,采用了新淬火工艺的弹簧强劲而稳定,燧石夹持牢固,药锅盖与击砧的贴合更为紧密。
他按照早已演练过无数次的流程,从腰间的皮质弹盒中取出一枚纸壳定装弹。用牙咬开涂有防潮油脂的纸壳一端,将一部分细颗粒火药倒入药池,然后熟练地合上药锅盖,将其刮平压实。接着,将剩余的火药连同那颗圆溜溜的铅弹从枪口倒入,用通条扎实地捣实。
整个装填过程,在熟练后,可比火绳枪快了近一倍,而且无需担心火绳熄灭或被风雨影响。
李三蛋端起枪,枪托抵肩,腮部贴住枪托,眯起一只眼,透过照门和准星,瞄准了三十步外的靶心。他扣住了那弯月形的扳机。
全场寂静,唯有风声掠过。
屏息,预压。李三蛋猛地扣动了扳机!
“咔!”击锤在强劲弹簧驱动下,带着燧石猛地砸在击砧上!
嗤啦——一簇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耀眼、更集中的火星迸射出来,瞬间引燃了药池中的引火药!
轰!!!
一声清脆、爆烈、迥异于鸟铳沉闷响声的轰鸣炸响!枪口喷出近尺长的橘红色膛焰,一股浓密但相对集中的白烟腾起!强大的后坐力撞得李三蛋肩膀微微一晃!
几乎在枪响的同时,三十步外的包铁木靶中心,传来“夺”的一声闷响!一个清晰的弹孔出现在那里,周围是放射状的木屑裂纹!
“中了!”一名年轻工匠忍不住低呼出声,随即被身旁的老师傅瞪了一眼,赶紧捂住嘴,但脸上的兴奋难以抑制。
王小伟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道:“记录。一号枪,首次击发,成功。检查靶标。”
立刻有辅兵跑过去,检查后高声回报:“禀都督,弹丸穿透一层铁皮,入木约一寸五分!”
“继续测试。连续击发十次,记录成功次数、故障类型及射程、精度数据。”王小伟命令道。
“是!”
李三蛋压下激动,再次开始装填。接下来的测试有条不紊地进行。第二发,成功!第三发,成功!第四发,燧石火星略弱,延迟了约半秒击发,但依旧成功!第五发、第六发……直到第十发!
十次射击,八次成功击发,一次延迟击发,一次因燧石质量问题未能打火(更换燧石后即恢复正常)。这个可靠性,在初代产品中已经堪称奇迹!
随后,不同的测试员轮番上阵,对另外四支样枪进行同样严苛的测试。结果大同小异,平均击发成功率稳定在八成五左右。最远有效射程测试中,在八十步(约120米)距离上,铅弹依然能轻易穿透皮甲,对无防护目标保持致命杀伤;而在三十步内,其精度足以瞄准射击单个士兵。
王小伟亲自下场,拿起一支枪,感受着那冰冷而坚实的触感。他快速装填,举枪,瞄准,击发!整个动作流畅无比,仿佛这武器本就是他手臂的延伸。轰!又一发弹丸精准地钉在了靶心上。
他放下枪,转身看向那群激动得几乎要哭出来的工匠。
“不错。”仅仅两个字,却让李三蛋等人如闻仙乐,差点当场跪倒。
“但还不够!”王小伟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冰冷,“可靠性必须提升到九成五以上!燧石质量、弹簧耐久度、枪管寿命,都要继续改进!生产成本还要压缩!李三蛋!”
“小人在!”李三蛋连忙躬身。
“从现在起,军工司燧发枪坊全力运转,按照定型图纸和工艺流程,小批量生产第一批,先造三百支!优先装备我的亲卫队,进行高强度实战化训练,发现问题,立刻改进!”
“遵命!”李三蛋声音洪亮,充满了干劲。
“周遇吉!”
“末将在!”一直在一旁观摩,眼神火热的周遇吉立刻抱拳。
“从京营中筛选三百名最优秀、最忠诚、识字懂数的火铳兵,组建‘新式火铳示范队’。由你亲自负责,使用这批新枪进行封闭式训练!我要你在一个月内,摸索出适合此铳的新战术、新编制!能不能做到?”
“末将必不辱命!”周遇吉兴奋地满脸通红,他深知这意味着什么,这是划时代的变革!
校场上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京营,乃至整个京城。那迥异于以往的清脆枪声,那惊人的射速和可靠性,让所有听闻者都将信将疑,却又心痒难耐。一股无形的冲击波,开始撼动大明军界沿用数百年的旧有体系。
王小伟看着校场上忙碌的人群,和那几支还在冒着袅袅青烟的燧发枪,眼神深邃。火种已经点燃,接下来,就是让它燎原的时候了。而他也清楚,这巨大的动静,必然会引起朝堂之上更大的波澜。
(第五卷第十七章 完)
喜欢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