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伟的反击策略,以惊人的效率和力度迅速展开。
首先是舆论战场。《北疆新闻》的特刊以最快的速度印制出来,通过北疆商行的渠道,不仅在宣大各府县广为散发,甚至有意流向山西、京畿等地。报纸用大量详实的数据、采访实录和对比图片,生动地展现了宣大军队在开封浴血奋战、解救百姓的场景,详细列举了督师行辕在河南赈济灾民、分发粮种、帮助恢复生产的各项举措。对于“贪墨”的指责,则巧妙地公布了一份经过会计高手处理的北疆商行“部分”收支账目,显示其庞大利润的绝大部分都流向了军费开支、军工研发、官道水利建设以及这次的“冬赈”,账目清晰,看似无懈可击。
这期特刊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中,在宣大本地引起了军民的一片赞誉和支持,那些原本因流言而略有疑虑的人,也大多打消了念头。而在外界,虽然士大夫阶层对其“粗鄙不文”的形制嗤之以鼻,但其中列举的事实,依然让不少有识之士对王承渊的观感有所改变。
紧接着,规模浩大的“冬赈”开始了。得益于北疆商行强大的物流能力和王小伟在宣大绝对的掌控力,数以十万计的贫苦百姓、军户家属,在这个严寒的冬天,领到了足以果腹的米粮、御寒的粗布甚至少量的肉食。各城镇的粥厂日夜不停地供应着热粥。与此同时,由各地官府“组织”的百姓代表,敲锣打鼓,将一面面绣着“王青天”、“活菩萨”、“恩同再造”等字样的锦旗、万民伞,以及歌功颂德的功德匾,源源不断地送往大同的总督行辕和各地的府衙。
这场面,与其说是自发,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民意展示。但无论如何,它实实在在地让无数百姓得到了实惠,也将王小伟“爱民如子”的形象,深深地刻印在了宣大军民的心中。消息传开,宣大地区的民心凝聚力,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与之相比,那些来自京城的、虚无缥缈的流言,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就在冬赈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军情司的“暗刃”和“幽瞳”也不负所托,送来了关键性的情报。
他们不仅查实了王之心在大同期间,收受多名地方官员、士绅(其中不乏与晋商余孽有牵连者)贿赂的详细清单和证人证词,更挖出了一条大鱼——王之心与山西巡抚蔡懋德之间,存在一条秘密的通信渠道!通过截获并破译的密信显示,蔡懋德多次向王之心提供关于宣大“异常”动向的情报,并指示他“留心王承渊与京中、关外往来之蛛丝马迹,随时密奏”,甚至暗示,若有机会,可“制造事端”,让王承渊“陷入被动”!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其中一封信中,蔡懋德隐晦地提及,首辅薛国观对“王承渊坐大,深以为忧”,已授意他“多方设法,寻其错处,务必使其离镇”,并承诺“事成之后,晋抚之位,非君莫属”!
铁证如山!
这些密信和证据,不仅坐实了王之心监军不利、勾结外臣、构陷大将的罪名,更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封疆大吏蔡懋德,甚至隐隐牵连到了当朝首辅薛国观!
拿到这些证据,王小伟眼中寒光暴涨。他原本还想留着王之心多钓一会儿鱼,但现在看来,这条鱼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咬钩伤人了,而且其背后的黑手已然清晰。
“是时候了。”王小伟冷冷道,“本想让他们多蹦跶几天,既然自己找死,那就成全他们!”
他立刻下令:
“第一, 徐锐,你亲自带人,以‘涉嫌贪腐、勾结晋商余孽’为名,将王之心及其核心随从,立刻拿下!封锁其住所,搜查所有文书物品!记住,要‘人赃并获’!”
“第二, 将这些密信证据,复制三份。一份随同王之心的罪证,由你亲自率领五百精锐,押解王之心及部分人证物证,星夜前往京城,直接呈交陛下!记住,进城之前,要大造声势,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抓了一个构陷忠良、贪赃枉法的监军太监!”
“第三, 另外两份证据,一份通过秘密渠道,交给我们在都察院的‘朋友’,让他们在朝堂上发难!另一份,散播出去,让京城百官都知道,薛国观、蔡懋德是个什么货色!”
“第四, 周遇吉,宣大境内进入一级战备,外松内紧!以防有人狗急跳墙!”
“遵令!”徐锐和周遇吉轰然应诺,眼中都闪烁着兴奋与杀意。
当夜,大同城内突然戒严。徐锐亲自带领如狼似虎的“燎原营”士兵,直接闯入王之心的住所,将其从热被窝里拖了出来。面对突然出现的士兵和徐锐那杀气腾腾的脸,王之心吓得魂飞魄散,刚想尖叫,就被堵住了嘴巴。随后,士兵们从其卧房的暗格中,搜出了大量金银珠宝、以及与蔡懋德往来的密信原件!
人赃并获!王之心面如死灰,彻底瘫软。
次日清晨,一支打着宣大总督旗号、押着囚车(里面是如同烂泥的王之心)的精锐骑兵,在一脸肃杀的徐锐率领下,离开大同,快马加鞭,直奔北京而去。沿途毫不避讳,引得无数百姓围观猜测。
消息像风一样传开。监军太监王之心被王太师拿下,并押送京师问罪!理由是贪腐及构陷大臣!
此举,无疑是在本就暗流汹涌的朝堂,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所有人都预感到,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即将来临。
王小伟这一次,不再隐忍,不再妥协。他要用最直接、最猛烈的方式,告诉所有躲在暗处的敌人:想用流言和构陷来对付我?就要做好被连根拔起、身败名裂的准备!
喜欢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