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伟针对晋商余孽“昌隆记”、“永盛源”等发动的无声商战,在经过数月的持续打击后,终于显现出了毁灭性的成效。
在北疆商行庞大的资本、货源和渠道优势的碾压下,这几家晋商余孽的生意一落千丈。他们经营的茶叶、布匹、盐铁等商品,因北疆商行的刻意降价,变得无利可图,甚至亏本销售也无人问津。货源被掐断,以往赖以生存的走私渠道,在军情司的严密监控和不时地“意外”截杀下,也变得风险极大,难以为继。
更致命的是,北疆商行暗中策划的挤兑风潮,给了他们最后一击。
军情司伪造的“昌隆记资金周转不灵、即将倒闭”的内部消息,通过安插的暗线和他们收买的一些小商户,在山西商圈内迅速传播开来,引发了恐慌。与此同时,北疆商行旗下的“宣府官银号”,突然集中要求兑付“昌隆记”开出的高达十万两白银的银票!
“昌隆记”哪里拿得出如此巨额的现银?其库房里早已因生意萧条而空空如也。消息传出,持有“昌隆记”银票的商户和百姓纷纷涌上门要求兑付,场面瞬间失控。
短短数日之内,曾经在山西显赫一时的“昌隆记”,信誉彻底崩塌,宣告破产!其东家及其核心党羽,在试图卷款潜逃时,被“恰好”巡逻的官兵逮个正着,从其随身行李中搜出了大量来不及转移的金银细软,以及……与关外后金往来的一些密信残片和暗语账本!
“永盛源”等其他几家晋商余孽,见“昌隆记”顷刻间灰飞烟灭,吓得魂飞魄散,或主动关门歇业,变卖家产试图填补亏空,或试图寻求其他官员庇护,但在王小伟如今如日中天的权势和军情司无孔不入的监控下,他们的挣扎显得如此徒劳,很快也步了“昌隆记”的后尘。
盘踞山西、为祸多年的晋商通敌残余势力,在王小伟发动的这场不见刀光剑影,却更为酷烈无情的经济绞杀战中,被连根拔起,彻底覆灭!其庞大的产业和隐秘的财富,大部分落入了北疆商行的口袋,进一步壮大了王小伟的经济实力。
清除内部毒瘤的同时,针对漠南蒙古的博弈,也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
皇太极虽然加大了军事威慑,派多尔衮陈兵辽河套,试图逼迫蒙古诸部就范。然而,王小伟的离间、拉拢、威慑三管齐下,效果显着。
在真金白银和重开边市的诱惑下,在宣大新军强悍武力的威慑下,以及在军情司细作不断的煽风点火下,漠南蒙古诸部本就并非铁板一块,此刻更是人心浮动。
土默特部内部争执不休,难以形成统一意见前往归化城会盟。察哈尔部残余势力干脆明确表示,需要时间“考虑”,实则观望。其他一些中小部落,则偷偷派人与宣大方面接触,表示愿意与明朝和睦相处,只求重开边市。
皇太极精心策划的归化城会盟,眼看着就要因为主要参与者的缺席而流产!没有漠南主要部落的参与,所谓的会盟整合,就成了一个笑话。
盛京皇宫内,气氛压抑。皇太极脸色铁青,他没想到自己纵横辽东、收服朝鲜、压服皮岛,如今却在一个小小的漠南蒙古整合上,被王承渊硬生生搅了局!
“大汗,土默特、察哈尔等部,皆畏王承渊之威,贪明朝之利,首鼠两端,会盟之事,恐难成矣。”宁完我小心翼翼地禀报。
皇太极猛地一拍桌案,震得茶杯乱跳:“废物!都是一群见利忘义的废物!”
他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怒。整合漠南蒙古,是他南下战略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今却被王承渊破坏。这不仅仅是一次战术上的失败,更是战略上的重大挫折!
“王承渊!朕与你势不两立!”皇太极咬牙切齿,眼中杀机沸腾。他知道,有王承渊在宣大一天,他南下中原的战略就会受到巨大的掣肘。
“传令下去!”皇太极强压怒火,冷声道,“归化城会盟,暂缓!令多尔衮撤兵!”
“另外,”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告诉‘昌隆记’那条线剩下的人,还有我们埋在宣大的其他钉子,是时候动一动了!朕要给王承渊,送上一份‘大礼’!”
虽然暂时挫败了皇太极的会盟图谋,但王小伟并未放松警惕。他深知,以皇太极的性格,绝不会善罢甘休。正面整合不成,很可能会采取更阴险的手段。
他下令军情司,一方面继续监控漠南蒙古动向,巩固此次外交胜利的成果,设法与那些愿意合作的部落签订正式的互市协议,将关系稳定下来。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宣大内部,尤其是军工局、粮仓、重要官员府邸等关键区域的安保,严防死守,不给任何敌人可乘之机。
同时,他督促军工局,抓紧时间,利用这段相对平稳的时期,全力攻关材料和工艺瓶颈,争取早日让二代连珠铳(或简化版)达到可小批量试装的水平。
漠南的风云暂息,但王小伟知道,他与皇太极之间的较量,远未结束。下一次的交锋,或许会更加激烈,更加凶险。他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和宣大,变得更加强大。
喜欢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