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紫禁城,笼罩在一片压抑的寂静之中,唯有巡逻侍卫的脚步声和甲胄碰撞声,偶尔打破这份死寂。乾清宫内,灯火通明,却驱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绝望和恐慌。
王小伟在太监的引领下,大步走入殿内。崇祯皇帝朱由检独自一人坐在龙椅上,没有像往常一样身着龙袍,只穿了一件常服,脸色苍白,眼窝深陷,短短时日不见,仿佛又苍老憔悴了十岁。大太监王承恩垂手侍立在角落,连大气都不敢喘。
“臣,王承渊,参见陛下。”王小伟依照礼仪,躬身行礼,声音平静无波。
“爱卿……爱卿平身……”崇祯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明显的颤抖,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从龙椅上站起,几步走到王小伟面前,一把抓住他的手臂,眼中充满了血丝和一种近乎疯狂的急切,“爱卿!你终于回来了!洛阳……福王……朕的叔父他……他死得好惨啊!”
说着,崇祯的眼泪就掉了下来,身体因为激动和悲伤而微微摇晃。王小伟不动声色地扶住他,心中却是一片冰冷。他看得出来,崇祯的悲伤固然有几分真情,但更多的,是一种兔死狐悲的恐惧,以及……对他王承渊此刻态度的试探。
“陛下节哀,龙体为重。”王小伟语气淡漠,扶着他重新坐下,“福王之难,臣已知晓。流寇猖獗,臣必当亲提大军,扫荡群丑,为福王报仇,为陛下分忧!”
“对!对!剿匪!一定要剿匪!”崇祯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紧紧抓着王小伟的衣袖,“爱卿需要什么?兵马?粮饷?朕……朕都给你!只要你能尽快平定流寇,保住朕的江山!”
王小伟看着眼前这个已经完全失去方寸、只剩下求生本能的皇帝,心中没有丝毫怜悯,只有一种历史的荒谬感。就是这样一个多疑、急躁又无能的君主,葬送了大明最后的元气。
“陛下放心,剿匪事宜,臣已部署。宣大精锐不日即可南下,粮草军械,臣亦会设法筹措。”王小伟缓缓抽回自己的手臂,语气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无形的距离感。
崇祯似乎并未察觉,或者说他刻意忽略了这种距离,他凑近一些,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秘而不宣的意味:“爱卿,如今国事维艰,朕……朕思来想去,能倚仗者,唯爱卿一人耳!朕欲……朕欲加封爱卿为摄政王!总揽朝廷内外一切军政大权!如此,爱卿便可名正言顺,调动天下兵马钱粮,全力剿匪,如何?”
摄政王!
这是一个无比诱人的位置,几乎是臣子权力的巅峰!历史上,能得到这个位置的,无不是权倾朝野、与皇帝共天下的巨擘。崇祯抛出这个诱饵,显然是被逼到了绝境,试图用最高的权位,来换取王小伟的绝对忠诚和卖命。
然而,王小伟心中只是冷笑。摄政王? 听起来尊崇,实则是个火坑!名分虽高,却将他彻底绑在了大明这艘即将沉没的破船上,而且要直面所有明枪暗箭。他如今以“军国咨政处首席”的身份行事,虽无摄政王之名,却有其实,进退更加自如。
更重要的是,他王小伟的目标,从来不是做一个权臣,而是要再造乾坤!岂会为了一个虚名,束缚住自己的手脚?
“陛下!”王小伟后退一步,神色严肃,躬身道,“陛下厚爱,臣感激涕零!然,摄政王之位,非人臣所敢居!臣蒙陛下信重,授以军国咨政之权,已是殊恩,断不敢再僭越非分!剿匪安民,乃臣子本分,臣必当竭尽全力,不敢有负圣恩!此事,请陛下再也休提!”
他拒绝得干脆利落,毫不犹豫,语气铿锵,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崇祯愣住了,脸上的急切和期待瞬间凝固,随即化为一种更深的惊愕和……恐惧。他没想到,连“摄政王”这样的高位,都无法打动王承渊!那他到底想要什么?难道……他真的想……
一个他不敢深思的念头,如同毒蛇般钻入他的脑海,让他浑身发冷。
看着崇祯那变幻不定的脸色和眼中难以掩饰的恐惧,王小伟知道目的已经达到。他既表明了继续剿匪的态度,安抚了崇祯,又拒绝了他试图用名分捆绑的企图,保持了自己超然的地位和未来的选择空间。
“陛下若无其他吩咐,臣告退。剿匪军务紧急,臣需即刻回去布置。”王小伟不再多看崇祯那失魂落魄的样子,躬身一礼,转身便走,玄色的披风在殿内带起一阵冷风。
看着王小伟决绝离去的背影,崇祯瘫坐在龙椅上,如同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眼中只剩下无边的黑暗和绝望。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仅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也彻底失去了对这位“王太师”的任何影响力。
君臣之间,最后一丝温情和信任的伪装,被彻底撕碎。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实力对比和冰冷的现实。
王小伟走出乾清宫,深吸了一口冰冷的夜气,眼神锐利如鹰。
内部的隐患暂时安抚(或者说压制)住了,现在,该集中全部精力,去会一会那位搅动中原风云的“闯王”李自成了!
中原大地,注定要成为他与另一位草莽枭雄,决一胜负的最终战场!
(第十一卷第十一章 完)
喜欢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