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二,青林镇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晴日。连日的阴霾被寒风吹散,天空呈现出一种清澈的湛蓝色,虽然阳光没有什么温度,但明晃晃地照下来,还是让人的心情不由地敞亮了几分。镇汽车站比平日显得稍微热闹一些,毕竟年关将近,外出务工、求学的人们开始陆续返乡。
李腾特意向宋知远书记请了半天假,一早就等在了略显破旧的汽车站门口。他里面穿着平时穿的夹克,外面套上了张薇寄来的那件深色棉大衣,脖子上围着她去年织的灰色围巾,整个人看起来比平时少了几分干部的严肃,多了些年轻人的挺拔。他不停地踱着步,呵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迅速消散,目光始终紧盯着那条从县城方向蜿蜒而来的公路。
内心的期待与一丝难以言状的紧张交织着。数月分离,虽书信不断,但文字终究隔着一层。他既迫切地想见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又隐隐担心现实的重逢会否如想象中那般自然熨帖。
终于,一辆风尘仆仆的长途客车喘着粗气,摇晃着驶入了车站。李腾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快步走到车门前,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个下车的乘客。
然后,他看到了她。
张薇穿着一件米白色的羽绒服,围着红色的羊毛围巾,衬得她的脸颊微微泛红,不知是车内的暖气熏的,还是寒冷的北风吹的。她提着一个不算大的旅行包,正有些费力地随着人流往下走。
“小薇!”李腾喊了一声,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急切。
张薇闻声抬头,目光在人群中搜寻,很快就锁定了他。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嘴角弯起一个温柔而欣喜的弧度。
李腾几步跨上前,很自然地伸手接过了她手中的旅行包。手指在交接的瞬间不经意地触碰,一股微凉的触感传来,却像带着微弱的电流,让两人的动作都微微一顿。
“路上累了吧?”李腾看着她,声音不自觉地放轻了些。他注意到她似乎清瘦了一点,但眼神依旧清澈明亮。
“还好。”张薇微微摇头,目光在他脸上细细流转,仿佛在确认什么,“你好像……黑了点,也瘦了。”语气里带着心疼。
“经常跑村里,风吹的。”李腾笑了笑,提着包,引着她往镇政府大院方向走,“走,先回去安顿一下,招待所的房间我已经准备好了。”
两人并肩走在青林镇熟悉的街道上。几个月不见,镇子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张薇还是敏锐地感觉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细微气息,或许是临近年关的喜庆,又或许是别的什么。
“感觉……镇上好像有点不一样了。”张薇轻声说。
“哦?哪里不一样?”李腾饶有兴趣地问。
“说不上来,”张薇想了想,“好像……人们脸上的表情,没那么沉闷了?我也说不准。”
李腾心中一动,知道这可能与最近镇上确定的发展思路和竹艺合作社带来的初步希望有关。他没有点破,只是笑了笑:“可能快过年了吧。”
他将张薇安置在镇政府招待所一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房间里,窗户朝南,阳光能照进来,显得很暖和。床上果然多了一床厚厚的棉被。
“条件简陋,将就一下。”李腾有些歉意地说。
“挺好的,很干净,也很暖和。”张薇打量着房间,语气真诚。她放下随身的小包,转身看向李腾,房间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气氛忽然变得有些微妙而安静。
分别数月积累的思念,在独处的这一刻悄然弥漫开来。李腾看着她近在咫尺的脸庞,那双熟悉的眼睛里映着自己的影子,他喉结微动,向前迈了一小步。
张薇似乎察觉到了他的意图,脸颊泛起更明显的红晕,睫毛轻轻颤动了一下,但没有躲闪,也没有后退。
李腾伸出手,动作有些缓慢而试探性地,握住了她放在身侧的手。她的手有些凉,他用自己的手掌包裹住,轻轻摩挲着,试图传递一些温暖。这个简单的接触,却让两人的呼吸都微微急促起来。
“小薇,”他低声唤着她的名字,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我很想你。”
张薇抬起头,勇敢地迎上他的目光,眼中水光潋滟。她轻轻“嗯”了一声,反手也握紧了他的手,指尖在他掌心轻轻抠了一下,像是一种无声的回应和确认。
这一刻,时间和空间造成的短暂生疏感,在这个紧密相连的掌心和深情的对视中,冰雪消融。李腾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他伸出另一只手臂,轻轻地、却坚定地将她揽入了怀中。
张薇的身体先是微微一僵,随即便柔软下来,顺从地靠在了他宽阔的胸膛上。她的脸颊贴着他冰凉的外套,却能感受到其下传来的坚实温度和有力的心跳。属于他的、混合着淡淡皂角清香和一丝室外寒气的熟悉气息,将她紧紧包裹,带来一种久违的、令人心安的感觉。
李腾低下头,下巴轻轻抵着她的发顶,嗅着她发丝间清新的香气,手臂不自觉地收紧了几分。怀中的充实感,驱散了数月来的孤单和思念。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拥抱着,听着彼此逐渐同步的心跳声,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亲密时刻。窗外是青林镇冬日的街景和偶尔传来的声响,而这个小房间里,却仿佛自成一方温暖静谧的天地。
过了好一会儿,张薇才微微动了动,声音闷在他的外套里:“有点……喘不过气了。”
李腾这才有些不舍地稍稍放松了手臂,但依旧环着她。他低头看着她绯红的脸颊和湿润的眼眸,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柔情。
“我带你去看看合作社吧?”他提议道,声音比平时柔和了许多,“变化挺大的。”
“好。”张薇点点头,理了理有些微乱的发丝,脸上还带着未褪的红晕。
来到竹艺合作社,果然是一番新气象。临近春节,合作社里更加忙碌,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的清香。看到李腾带着张薇进来,老王和小陈,还有几位老师傅都热情地打招呼。
“张老师来啦!”
“哎呀,张老师越来越漂亮了!”
“快来看看咱们的新产品!”
张薇惊喜地看着工作台上琳琅满目的新产品:设计精巧的竹制笔筒、雅致的茶具套装、甚至还有小巧可爱的竹编小动物摆件。与记忆中以实用为主的竹篮竹筐相比,这些产品明显更注重设计和审美,充满了创意。
“这些都是……最近做的?”张薇拿起一个巴掌大小、编织成小兔子形状的竹铃铛,爱不释手。
“是啊,”李腾在一旁介绍,语气中带着自豪,“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方向,加入了更多文创元素。这些,还有你上次寄去的书签,都是新开发的。省城那边已经签了合同,年后就要批量供货了。”
他指着角落里打包好、准备发运的成品,“这些是发往市里旅游公司的订单。”
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和这些精致的产品,听着李腾如数家珍般的介绍,张薇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骄傲和欣慰。她真切地感受到,李腾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带着书生意气的大学生,而是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实实在在地做着改变这里面貌的事情。他的努力,他的汗水,化为了这些可见的成果,也点亮了合作社里每一个人眼中的希望。
“真好,”她转过头,看向李腾,眼中闪烁着由衷的赞赏的光芒,“李腾,你真的做到了。”
她这句轻轻的肯定,比任何上级的表扬都让李腾感到满足和振奋。他看着她明亮的眼睛,在那瞳孔深处,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以及那份毫无保留的支持与认同。他忍不住又悄悄握住了她的手,在无人注意的角落,轻轻捏了捏。
张薇感受到他掌心的温度和力度,回以一个浅浅的、心照不宣的微笑。重逢的喜悦,事业的进展,以及这份在寒冬中重新确认和升温的情感,共同编织成一张温暖而坚实的网,将两颗年轻的心,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何以为民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