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的离去,如同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悄然隐去,给李腾的心头留下了一片难以言说的空落。镇政府大院恢复了往日的沉寂,宿舍里也少了那份因她到来而充盈的生气。李腾将张薇留下的那副毛线手套仔细收好,将那份离别时的不舍与承诺,深深埋入心底,转化为开年工作的强大动力。
年关的脚步越来越近,青林镇上也渐渐弥漫开节日的氛围。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张贴春联,偶尔响起的零星爆竹声,预示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即将到来。然而,李腾和经发办的节奏却没有慢下来。宋知远书记在党委会上明确要求,特色产业项目“开春即冲刺,起步即决战”,所有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在春节前全部就绪。
李腾带着老王和小陈,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高速运转起来。首要任务是确保云雾村茶叶示范园年后能顺利下苗。他与省农科院的那位专家保持着频繁的电话联系,反复确认茶苗品种的适应性、种植的株行距、基肥的施用标准等技术细节,整理成通俗易懂的《云雾村茶叶种植技术要点(初稿)》,亲自送到老杨和几位种植骨干手中。
“杨支书,这些技术规范一定要记牢,严格按照要求来,不能凭老经验。”李腾叮嘱道,语气严肃,“这是咱们示范园成败的基础,一点都马虎不得。”
老杨郑重地接过材料,拍着胸脯保证:“李主任,你放心!我们都晓得轻重,一定按专家说的办!”
资金方面,经过李腾多次跑县财政局、农业局,软磨硬泡,第一批项目扶持资金终于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划拨到了青林镇的账户上。虽然数额有限,但足以支付首批茶苗款和前期土地整理的部分费用。钱到账的那一刻,李腾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意味着项目推进最大的障碍之一被扫除了。
与此同时,赴省城与“文创坊”连锁店洽谈的准备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李腾亲自审核带去省城的样品,从竹编的茶具、文具到新开发的小摆件,每一件都要求精益求精。他让老王和小陈模拟谈判场景,预设对方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从产品成本、交货周期到设计版权,逐一准备应对方案。
“王师傅,您是老经发,谈判时您主谈技术和生产保障;小陈,你负责记录和补充产品设计理念;我主要负责整体合作框架和应对突发情况。”李腾进行着分工,眼神锐利,“这次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不仅是一单生意,更是我们青林竹艺品牌能否在省城立足的关键一仗!”
小陈既紧张又兴奋,用力点头。老王则沉稳地笑了笑:“李主任,有你这番准备,我心里有底了。”
腊月二十九,镇政府正式放假。大部分干部都迫不及待地回家团聚,大院很快空荡下来。李腾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他仔细检查了门窗,将需要带回家继续研究的资料塞进公文包,最后看了一眼墙上那张青林镇地图,目光在云雾村和“月亮湾”的位置停留片刻,这才锁上门,迎着傍晚清冷的空气,走向车站,踏上了回家的班车。
春节的几天,是难得的放松与团聚。家里的烟火气,父母的唠叨关怀,暂时洗去了他满身的疲惫。但他心里始终惦记着青林镇的工作,空闲时便会拿出资料翻阅,思考着开春后的具体步骤。他也按时给张薇打了电话,听着电话那端她温柔的声音,讲述着市里过年的热闹和家中琐事,彼此分享着不同空间的年味,距离仿佛也被拉近了许多。张薇在电话里再次鼓励他,让他安心工作,不用记挂。
“等你从省城回来,记得告诉我好消息。”她在电话那头轻声说。
“一定。”李腾承诺道,心中充满了温暖的力量。
正月初六,年味还未完全散去,李腾便提前一天返回了青林镇。他需要时间静下心来,梳理思路,为即将到来的各项工作做好万全准备。
正月初八,全镇干部正式上班。宋知远书记主持召开了“新春第一会”,吹响了新一年工作的冲锋号。会议明确,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举全镇之力予以推进。李腾作为具体负责人,在会上做了表态发言,立下了“军令状”。
会议结束后没两天,县农业局的一份正式公文便摆在了李腾的办公桌上。文件是关于加强对各乡镇农业产业项目技术指导与规范管理的通知,后面附了一份需要重点跟进的项目清单,青林镇茶叶示范园赫然在列,备注栏里写着:“请青林镇按要求定期报送项目进展及技术数据,县局将适时组织专家现场核查(联系人:赵晓波副局长)。”
看着赵晓波的名字,李腾知道,这位年轻的副局长已经开始履行他的“监督”职责了。这既是压力,也是一种鞭策。他拿起电话,直接拨通了县农业局副局长办公室。
“赵副局长,您好,我是青林镇李腾。”
“李主任,你好。”赵晓波的声音透过话筒传来,平静而疏离。
“收到局里的文件了。我们一定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项目管理和数据报送工作。也希望赵副局长和局里的专家,能多来青林指导。”李腾态度诚恳。
“嗯,科学规范是项目成功的前提。有什么技术问题,可以及时沟通。现场核查,我们会安排的。”赵晓波公事公办地回应。
简短的通话结束后,李腾并没有感到气馁,反而激起了更强的斗志。他意识到,要想让项目顺利推进,赢得像赵晓波这样的专业派认可,至关重要。他必须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得无可挑剔。
正月十五过后,年算是彻底过完了。青林镇的各项工作全面步入正轨。李腾带着经发办的全体人员,首先扎进了云雾村。茶叶示范园正式开工的日子定在正月二十,这是一个经过反复推敲选定的吉日。开工当天,村里像是过节一样热闹。村民们聚集在山坡上,看着第一批翠绿的茶苗被小心翼翼地栽种进早已挖好的土坑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盼的笑容。李腾、老杨和省农科院请来的技术员在现场指挥,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规范。
与此同时,赴省城洽谈的日子也确定了。临行前,李腾再次检查了所有准备材料,确认万无一失。他给张薇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告诉她即将出发,字里行间充满了信心。
“小薇:
明日启程赴省城,与‘文创坊’洽谈。万事俱备,只待此行。心中虽有忐忑,但更多是势在必得的决心。青林竹艺能否走出深山,在此一举。勿念,静候佳音。
祝好!
李腾
正月廿二夜”
他将信投入邮筒,转身望向暮色中的青林镇。镇政府大院的灯光次第亮起,远处村落炊烟袅袅。这里的一切,熟悉而亲切,承载着他的汗水、理想和承诺。新一年的征程已经开启,无论是脚下这片正在萌发新绿的茶山,还是远方那座充满机遇的省城,都需要他用坚实的脚步去丈量,用智慧和汗水去开拓。他深吸一口带着寒意的清新空气,目光坚定地走向办公室,那里,还有出发前的最后细节需要确认。前方的路挑战重重,但他已做好准备,脚踏实地,一步步走下去。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何以为民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