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消融后的青林镇,空气清冽,冬日的阳光带着一种透明的质感,洒在镇政府略显陈旧的办公楼外墙上。人事变动带来的最初波澜,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渐渐平复,水面下新的秩序与动态正在悄然形成。
卸下经发办重担的李腾,仿佛一艘卸下部分货物的航船,吃水变浅,行动更加灵活。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党政办的规范化建设和日常运转中。前几个月的兼任经历,让他对党政办工作的症结和潜力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不再满足于被动地处理文件和协调事务,而是开始主动谋划,试图将这个“中枢神经”打造得更加高效、灵敏。
他推动建立了“每周重点工作预安排”制度,要求各分管领导和主要科室在周五下班前,将下一周需要提请镇党委政府研究或协调的重要事项,简要报党政办汇总。由他整理后,在周一早晨呈送宋知远书记和吴国忠镇长,并视情况分发相关班子成员。这一举措,有效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和突击性,让领导和其他部门都能对一周要事心中有数,提前准备。
他还着手梳理和完善镇政府的档案管理制度。王守礼主任病倒后,许多历史档案的查阅变得困难。李腾组织党政办几名年轻干事,利用工作间隙,开始对近五年的重要文件、会议纪要、项目资料进行电子化归档和关键词索引。这项工作枯燥繁琐,短期内看不到成效,但李腾坚信,这是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档案是历史的底稿,也是工作的依据,规范管理至关重要。”他对有些不解的下属这样解释。
他的这些举措,看似不如抓项目、引投资那样引人注目,却像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地提升着整个镇政府机关的运行效能。宋知远书记在一次私下场合对吴国忠镇长说:“李腾这个同志,沉得住气,肯在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是块好料。”
而在经发办,赵晓波则以其特有的风格,掀起了另一股浪潮。他的专业和严谨,在熟悉情况后,开始显现出强大的力量。他几乎泡在了云雾村的茶园里,拿着尺子和记录本,对每一片区域的茶苗进行生长数据监测,建立了详细的生长档案。他否定了之前依靠经验的施肥方案,根据土壤检测数据,制定了差异化的精准施肥计划。
“赵委员,这……这会不会太麻烦了?”老杨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配方,有些头大。
“杨支书,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数据说话,靠科学管理。”赵晓波语气不容置疑,“现在麻烦一点,是为了以后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更稳定,效益更高。”
他还引入了一套简单的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在茶园布置了几个观测点。他的做法,起初让习惯凭经验行事的村民和镇农技员感到不适应,甚至私下里觉得他“吹毛求疵”、“不接地气”。但当他们发现,按照他的方法,茶苗的长势确实更加均匀健壮,对可能出现的病害也能提前防范时,质疑的声音渐渐变成了信服。
赵晓波对李腾之前主导的《青林云雾茶地方生产标准(初稿)》提出了十几处修改意见,每一处都引经据典,有详细的数据或理论支撑。他将修改稿交给李腾,语气平淡:“李主任,这是我对标准初稿的一些建议,主要基于我们本地实际监测数据和茶叶种植规范,你看看是否合适。”
李腾仔细阅读了赵晓波的修改意见,内心颇为震动。赵晓波的许多建议确实切中要害,更加科学严谨。他没有因为这是自己主导的工作而被触怒,反而由衷地说:“赵委员提的意见非常专业,很有价值,我完全同意。看来我们这个标准,还需要更扎实的数据支撑和更严格的科学论证。”
两人在茶叶标准修订上,达成了共识,合作还算顺畅。但在其他方面,理念的差异时有显现。比如对于“月亮湾”生态露营地的二期开发,赵晓波更倾向于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优先保护生态完整性,甚至建议缩小规划范围;而李腾则从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的角度考虑,认为可以在确保生态底线的前提下,适度增加一些服务设施。
这种分歧,并非对抗,而是基于不同专业背景和考量侧重点的正常碰撞。李腾发现,与赵晓波共事,虽然有时会觉得他固执,但也能逼迫自己思考问题更加全面、严谨。
就在李腾逐渐适应新的工作节奏,与赵晓波磨合前行时,张薇那边,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
一天晚上,李腾接到了张薇的电话,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激动、不确定,还有一丝显而易见的忐忑。
“李腾,我们学校今天接到市委宣传部的借调函了!”她的语速比平时快,“市里要筹办一个大型的民间文化艺术节,宣传部临时人手不够,要从教育系统借调几个有艺术专长、文字能力强的老师过去帮忙,时间…大概半年。我们学校推荐了我!”
李腾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市委宣传部?这是好事啊!说明你的能力被认可了。”他能想象到这对一个普通小学老师意味着什么,那是接触更高平台、开阔视野的绝佳机会。
“是…是挺好的机会,可是…”张薇的语气复杂起来,“这意味着半年内,我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市委宣传部上班,可能会很忙,而且…离你更远了。”原本她在市七小,虽然同在市区,但毕竟节奏相对固定,而借调到核心部门,工作强度和不确定性都会大大增加。
“还有,”她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丝无奈,“我妈…她倒是挺支持我去宣传部的,觉得这是个‘往上走’的好机会,比待在小学强。但她又说…说我这边发展好了,你却在乡镇,这…这差距不是更大了吗?她担心…”
电话两端都陷入了沉默。李腾能清晰地感受到张薇内心的拉扯。一边是难得的事业机遇和母亲的期望,另一边是对两人未来的担忧和距离可能拉大的不安。
“小薇,”李腾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同样泛起的复杂情绪,语气沉稳而坚定,“听着,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你一定要抓住。能去市委宣传部工作学习,对你的成长帮助会非常大,视野、能力、人脉,都是在学校难以比拟的。我为你感到高兴,真的。”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坦诚地说:“至于距离和所谓的‘差距’,你不必过分担心。我在这里做的每一件事,积累的每一点经验,同样是我成长的阶梯。我们只是在不同的轨道上努力奔跑,目标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我相信,真正牢固的感情,不会因为暂时的空间距离或者所谓的社会定位变化而动摇。它应该成为我们各自向上的动力,而不是束缚彼此的枷锁。”
他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将他的思考和信心传递过去。“这半年,你可能会很辛苦,要适应新环境、新工作。我会在这里,一如既往地支持你。我们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进展和烦恼。等我这边工作理顺了,找机会去市里看你。”
李腾的这番话,像一阵温厚有力的风,吹散了张薇心头的迷雾和焦虑。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处境而限制她,反而鼓励她飞得更高。这种理解、支持和自信,让她既感动又安心。
“我…我知道了。”张薇的声音恢复了平静,甚至多了一丝力量,“谢谢你,李腾。我会好好把握这次机会的。你…你在青林也要照顾好自己,别太累。”
“我会的。你也是,在宣传部肯定不轻松,注意身体。”
挂断电话,李腾在窗前站立了许久。窗外,青林镇的冬夜万籁俱寂,只有寒风偶尔掠过树梢的声响。张薇借调市委宣传部的消息,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人生轨迹正在发生着变化。他扎根基层,深耕细作;她借调上级,开阔视野。这仿佛是两条看似不一样的线路,但他相信,只要内核坚定,目标一致,终有一天会交汇在更高处。
赵晓波办公室的灯光依旧亮着,映照着那个专注于技术数据的执着身影。李腾收回目光,坐回办公桌前,摊开了需要审阅的文件。静水流深,各自奔赴。他,赵晓波,还有即将踏入市委宣传部的张薇,都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迎着风霜,也迎着阳光,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着。未来的画卷,正随着他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徐徐展开。而他,此刻要做的,就是继续守护好青林镇的这片灯火,让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的深耕,结出更丰硕的果实。这不仅是为了不负组织的期望,也是为了当有一天与张薇并肩时,能够拥有足够的底气和力量。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何以为民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