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寒风掠过青林镇的山野,带来了深冬的寒意。镇政府会议室内却暖意融融,全县乡村振兴现场会正在这里召开。来自各乡镇的党委书记、镇长和分管领导济济一堂,认真地听取青林镇的经验介绍。
李腾站在发言席上,背后是精心准备的展板和图表。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会场,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也看到了不少期待的眼神。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青林镇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李腾的声音沉稳有力,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一是主要做法,二是初步成效,三是体会思考...
他详细介绍了产业联盟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讲述了示范带建设的具体做法,分享了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经验教训。每一个观点都有数据支撑,每一个案例都有具体细节。
...我们的体会是,乡村振兴必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发展我要发展;必须立足本地资源,走特色发展之路;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可持续发展...
一个半小时的汇报,会场里鸦雀无声。当李腾结束发言时,掌声久久不息。
讲得太好了!邻镇的一位党委书记握着李腾的手说,你们青林镇的经验,给我们很大启发。
更让李腾意外的是,主持会议的县委副书记在总结时宣布:经县委研究,决定成立全县乡村振兴专家指导组,特聘李腾同志为副组长,负责指导各乡镇的产业规划和发展。
这个决定完全出乎李腾的意料。他知道这是组织对他的信任,但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会后,宋知远副县长特意找到他:李腾啊,这个安排是郑书记亲自提议的。你要把青林镇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到全县。
宋县长,我怕自己经验不足,难以胜任。
不要妄自菲薄。宋知远拍拍他的肩膀,你在青林镇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现在需要你站在全县的高度思考问题。
回到青林镇,李腾立即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专家指导组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帮助马店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马店镇是全县出了名的困难镇,资源匮乏,基础薄弱。镇党委书记老周见到李腾时,脸上写满了期待:李委员,我们镇的情况你也知道,就指望你给我们指条明路了。
李腾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要求在镇里住下来,深入了解情况。他走访了马店镇的每一个村,与干部群众座谈,查看当地的资源条件。
三天后,在李腾的建议下,马店镇确定了特色养殖+订单农业的发展思路。利用当地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土鸡养殖,依托毗邻县城的优势发展蔬菜种植。
这个路子可行!老周兴奋地说,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不是没想到,是没敢想。李腾诚恳地说,发展产业,关键是要找准定位,从小到大,逐步发展。
帮助马店镇制定规划后,李腾又陆续指导了其他几个乡镇。每个乡镇的情况不同,发展的路径也不同:有的适合发展乡村旅游,有的适合搞农产品加工,有的可以承接产业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李腾的视野和思维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不再仅仅从青林镇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开始关注全县的发展大局。他意识到,乡村振兴不是每个乡镇单打独斗,而要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一月初,全县乡村振兴培训班在县委党校举办。李腾作为主讲教师之一,为一百多名乡镇干部授课。
他讲的题目是《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与思考》。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一个个生动案例,讲述乡村振兴的理念、方法和路径。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但不是全部。李腾在课上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课间,很多乡镇干部围着他请教问题。有的问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有的问如何选择产业项目,有的问如何协调利益关系...李腾都耐心解答,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
李委员,听你一节课,胜读十年书啊!一位老乡镇干部感慨地说,你们青林镇的路子,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互相学习。李腾谦虚地说,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点,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培训结束后,李腾受县乡村振兴局的委托,开始参与制定全县的乡村振兴规划。这让他有机会从更宏观的视角思考问题。
在规划研讨会上,他提出了一个建议:我认为,全县的乡村振兴应该实行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策略。基础好的乡镇重点提升,中间状态的乡镇重点突破,困难乡镇重点扶持。
这个思路很好。主持会议的杨为民县长表示赞同,李腾同志,这个部分就由你来执笔。
接下这个任务,李腾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不再是指导一镇一村,而是谋划全县的发展。他查阅了大量资料,研究了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红星县的实际,开始了规划起草工作。
那些日子,他经常工作到深夜。办公室里铺满了各种地图和资料,墙上贴满了思路图。小陈看他太辛苦,劝他注意休息,他总是说:这是全县的大事,马虎不得。
一月中旬,规划初稿完成。在征求意见时,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郑国锋书记在审阅后批示:思路清晰,措施具体,符合我县实际。
更让李腾欣慰的是,在规划制定过程中,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研究、一起探讨,结下了深厚的工作情谊。
这天,李腾正在办公室修改规划,张薇打来电话。妻子的声音带着些许委屈:你都两个星期没回家了...
李腾这才想起,自己确实很久没回市里了。他愧疚地说:对不起,薇薇。这个规划太重要了,我必须全力以赴。
我知道,张薇的语气软了下来,可是...孩子们最近动得特别厉害,我想让你也感受一下。
这句话让李腾的心一下子柔软起来。他看了看桌上的日历,决定这个周末无论如何都要回市里。
周五下午,李腾把手头的工作处理好,坐上了回市里的班车。车上,他还在思考规划中的一个细节:如何建立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到家时,岳母已经做好了晚饭。张薇的肚子又大了不少,走路都有些吃力。
看你,又瘦了。张薇心疼地抚摸着他的脸。
没事,李腾握住妻子的手,工作顺利,心里痛快。
晚上,李腾把耳朵贴在张薇的肚子上,果然感受到了强烈的胎动。两个小生命似乎在用这种方式向爸爸打招呼。
他们一定很健康。李腾幸福地说。
是啊,张薇微笑着,医生说一切正常。
这个周末,李腾暂时放下工作,专心陪伴妻子。他们一起去公园散步,一起去选购婴儿用品,一起讨论孩子的名字...这些平凡的幸福,让李腾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周日下午,李腾返回青林镇。临行前,张薇把一包营养品塞进他的行李:一定要按时吃饭,别老是凑合。
回到镇上,李腾继续投入到规划修改中。经过反复打磨,规划终于定稿。在最后审定时,杨为民县长说了一句话:这个规划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特别是李腾同志,付出了大量心血。
一月底,全县乡村振兴大会召开。《红星县乡村振兴规划(1997-2000)》正式发布。李腾作为规划起草组代表,在会上作了说明。
当他讲到规划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时,台下很多干部都在认真记录。这一刻,他深深体会到,自己的工作和思考,正在影响着全县的发展。
会后,郑国锋书记特意对他说:李腾啊,这次规划制定,你表现得很出色。看来让你参与全县的工作,这个决定是对的。
谢谢书记肯定,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不骄不躁,很好。郑国锋满意地点头,记住,平台越大,责任越重。要永远保持这种学习的心态。
回到青林镇,李腾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远处的山峦。夕阳的余晖洒在山顶上,给冬日的山野披上了一层金色。
他知道,自己的视野已经超越了青林镇,但根还在这里。青林镇的实践是他思考的基础,群众的支持是他力量的源泉。
手机响起,是张薇发来的短信:规划通过了吗?我和宝宝们为你高兴。
李腾回复:通过了。谢谢你们的支持。
放下手机,他翻开新的一页笔记,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工作。经验的升华不是为了离开,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归。他要把在全县工作中获得的启示,运用到青林镇的发展中,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美好。
窗外,暮色渐浓。青林镇在这静谧的冬夜里,孕育着新的希望。而李腾,也将在这希望的田野上,继续耕耘,继续奋斗。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何以为民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