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副县长办公室的灯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熄灭得一天比一天晚。宋知远和李腾,如同闯入了一片布满暗礁的陌生水域,而这片水域的名字,就叫“财政”。
摆在面前的,是县财政局呈报上来的一份份触目惊心的报告和报表。洪水吞噬的不仅是农田和房屋,更是全县赖以运转的财政根基。灾后重建如同一个巨大的资金黑洞,上级拨付的专项款如同杯水车薪,而原本就脆弱的税源,在洪灾冲击下更是雪上加霜——不少乡镇企业受损停产,农业税收大幅下滑,商业流通也一度陷入停滞。
“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这“三保”底线,像三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宋知远和李腾的心头。李腾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一个百万人口大县的“家”原来如此难当。那些曾经在文件和报告中看到的枯燥数字,如今都化作了即将到期的教师工资单、亟待维修的城乡道路、以及嗷嗷待哺的各类民生项目申请。
宋知远主持召开的第一次财政运行分析会,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财政局长拿着汇报材料,声音干涩地念着一连串的赤字和缺口,与会各部门负责人的脸色也都阴云密布。要钱的报告堆满了案头,每一个都理由充分,关乎发展,关乎稳定,关乎民心。
“同志们,”宋知远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情况大家都清楚了。哭穷没用,等靠要也不行。从现在起,全县上下必须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财政的钱,一分一厘都要掰成两半花!”
会议确定了“开源节流、有保有压”的基本方针。而“节流”的重担,首先就落在了审核每一笔财政支出上。李腾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他面前堆的不再仅仅是农业项目报告和调研材料,更多的是各部门、各乡镇报送的经费申请报告、项目资金拨付请示。小到办公用品采购,大到工程款支付,都需要他依据政策和实际情况,提出初步审核意见,再报宋知远审定。
这是一项极其考验耐心、原则性和专业能力的工作。李腾跟着宋知远,仿佛上了一堂生动的“财政管理实践课”。
“李腾,你看教育局这个申请,要求追加五十万购置一批多媒体教学设备。”宋知远拿起一份报告,“改善教学条件是好事,但你看附的设备清单,型号是不是过于超前了?有没有性价比更高的替代方案?现在财政这个状况,我们必须把资金用在最急需的刀刃上。你核实一下,这批设备是不是当前教学所必需,能不能分批次、按实际需求采购?”
李腾立刻联系教育局和几家供应商,对比型号价格,了解实际需求紧迫性,最终建议暂缓部分非急需设备的采购,先保障基本教学设备的补充,为财政节省了二十多万。
又比如,交通局申请一笔资金用于县城几条主干道的“亮化美化”工程。报告写得花团锦簇,仿佛不搞亮化,城市形象就一落千丈。宋知远只看了一眼,就皱起了眉头:“老百姓现在最关心的是路平不平,灯亮不亮,下水道通不通。这种锦上添花、甚至可能华而不实的项目,一律压后!李腾,回复交通局,让他们把有限的精力先放在修复水毁道路、保障交通安全上!”
李腾按照指示,起草了措辞严谨的回复意见,明确否定了这项申请。他从中学会了如何区分“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如何在纷繁的申请中准确把握支出的优先序。
除了“节流”,“开源”和“争取”同样重要。宋知远带着李腾,成了市财政局、省财政厅的常客。每一次去,都像是参加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他们需要准备的,不仅仅是哭穷的报告,更是扎实的数据、可行的项目规划和令人信服的理由。
李腾负责前期材料的准备工作。他需要将红星县的灾情损失、重建进展、财政困境、发展规划,浓缩成一份份逻辑清晰、数据翔实、重点突出的汇报材料。他泡在数据里,反复核对每一个数字,确保准确无误;他研究上级政策文件,寻找能与红星县实际情况对接的切入点;他学习如何撰写申请资金的文件,如何突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测算资金需求。
有一次,为了争取一笔省级农业基础设施修复专项补助资金,李腾连续熬了两个通宵,整理全县水毁水利设施的详细清单,附上每一处工程的照片、设计图纸和修复预算,并撰写了长达十余页的申请报告,充分论证了这笔资金对于保障明年春耕生产和防汛安全的关键作用。报告送到宋知远手里,他仔细审阅后,只改动了几个词,满意地点点头:“嗯,这下心里有底了。”
当他们带着这样厚厚一摞材料,坐在上级财政部门领导的办公室里时,宋知远沉稳有力的汇报,配合李腾适时补充的具体数据和细节,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级领导看到的是红星县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和精打细算的决心,而不仅仅是伸手要钱的困难。几次下来,红星县争取到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资金,比预期要多出不少。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时会遇到政策瓶颈,有时会因为地区平衡等因素被削减额度,有时还需要应对其他兄弟县市的激烈竞争。李腾在一旁观察学习,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争取资金,不仅要自身工作过硬,还要讲究策略,把握时机,甚至需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深夜的办公室,常常只剩下宋知远和李腾两人。窗外是寂静的县城,室内只有翻阅文件的沙沙声和偶尔的讨论。
“当家才知柴米贵啊。”宋知远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感慨道,“李腾,你现在应该能体会到,为什么有时候一个看起来很好的项目,就是批不下去。不是我们不想发展,而是口袋里没钱,每一步都必须走得稳,不能留下半拉子工程,更不能因为盲目举债把未来的发展空间都堵死了。”
“是,宋县长。”李腾深有感触,“以前觉得财政就是个数字,现在才知道,每一分钱背后,都连着干部教师的工资,连着老百姓的民生保障,连着全县的发展希望。这‘钱袋子’的重量,确实沉甸甸的。”
经过数月近乎苛刻的“精打细算”和坚持不懈的向上争取,红星县财政最危险的时期总算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工资按时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基本民生支出得到保障,一些最紧迫的重建项目也得以推进。虽然依然紧张,但至少稳住了阵脚。
这场“钱袋子保卫战”,让李腾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蜕变。他不再仅仅是一个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秘书,而是初步具备了从全局视角审视资源分配、平衡各方利益、驾驭复杂经济局面的能力。他真正理解了“统筹”二字的千钧重量,而这,正是作为一名高级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之一。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前方还有更多关于“钱”的考验,在等待着他和宋知远。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何以为民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