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三杰恩仇录

勇哥读史

首页 >> 晚清三杰恩仇录 >> 晚清三杰恩仇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太平天国的末路糜汉北明不南渡天命靡常雄霸三国大唐第一全能纨绔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史上最贪崇祯
晚清三杰恩仇录 勇哥读史 - 晚清三杰恩仇录全文阅读 - 晚清三杰恩仇录txt下载 - 晚清三杰恩仇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1章 朝廷之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就在刘锦棠咬牙整顿军心、准备对金积堡发动复仇攻势之际,困守孤堡的马化龙做出了一个极其冒险却也堪称高明的战略决策。他深知清军主帅新丧,军心不稳,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并未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堡内死守,而是秘密派出小股精锐,并联络陕西境内残存的回军势力,策动他们向陕西境内发起大规模佯攻,企图“围魏救赵”,迫使左宗棠分兵回援,从而缓解金积堡的压力。

这一招果然奏效。陕西多地烽烟再起,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向平凉和北京。虽然这些反扑的回军缺乏统一指挥和后勤,很快就被留守的清军及地方团练击退,但其造成的恐慌和混乱却是实实在在的。

远在数千里外的北京紫禁城,永远不缺少敏锐的政治嗅觉和落井下石的“机会”。

西北的败绩(刘松山殉国)、陕西的再次动荡,以及金积堡久攻不下的窘况,立刻成了某些人攻讦左宗棠的绝佳弹药。

一位御史奏报朝廷,言辞激烈:“臣启奏皇上、两宫皇太后!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师西北,历时已近两载,耗饷逾千万两,然观其成效,先是丧师辱国,折损大将刘松山,致使军心涣散;后又节制无方,致使陕境逆回复燃,烽烟再起!其人所称‘五年平定’,如今看来,不过是虚耗国帑、老师糜饷之托词!金积一弹丸小堡,顿兵坚城之下,旷日持久,伤亡无算,却寸功未建!长此以往,我大清财力必将被其拖垮!臣恳请朝廷明察,或另选贤能替换,或大幅削减其饷需,迫其速战,以免遗祸无穷!”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几名同样属于“海防派”或与李鸿章关系密切的官员附和。他们纷纷指责左宗棠用兵“迂缓”、“浪费”,将西北战事描绘成一个吞噬国库的无底洞,暗示其能力不足,甚至居心叵测。

珠帘之后,慈禧太后的脸色阴沉不定。刘松山之死和陕西的动荡确实让她非常不满,对左宗棠的信心也产生了动摇。国库空虚,百废待兴,还要筹办洋务、建设海防(这是李鸿章一直强调的),西北的巨额开销确实让她感到肉痛。

就在金积堡前线血流成河、北京朝堂上暗箭齐发之际,另一位身处风暴中心的重量级人物——曾国藩,正经历着他仕宦生涯中最灰暗和艰难的时期。

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奉调直隶总督不久,便遭遇了极其棘手的天津教案。因民众怀疑法国天主教堂拐卖、虐待孩童,引发大规模冲突,民众焚毁教堂,打死外国领事、教士、商人数十人。此事震惊中外,英法等国陈兵海上,战争一触即发。

作为直隶总督,曾国藩被迫负责处理此案。在“攘外”与“安内”的两难抉择中,面对朝廷(尤其是慈禧太后)息事宁人的压力和外国武力的威胁,他最终采取了“严拿凶手,弹压士民,赔偿抚恤”的妥协策略,处决了十多名中国民众,并支付了大量赔款。这一处理方式,虽然暂时避免了与外国的战争,却引发了朝野清流、士大夫乃至普通民众的极大愤慨和口诛笔伐。一时间,“卖国贼”、“曾剃头”的骂声铺天盖地,其一生清誉几乎毁于一旦。曾国藩本人也内心极度痛苦,自认“外惭清议,内疚神明”,身心遭到重创。

就在此案尚未完全平息、曾国藩本人声望跌至谷底、且病体支离(他长期患有严重的皮肤病、眼疾和眩晕症)之际,朝廷出于平衡和需要,不得不将其调回相对远离外交漩涡的两江总督原任。这实则是某种程度的贬谪和冷处理。

正是在这种自身难保、声望扫地、且已离开权力中心(直隶总督位近枢廷)的极其不利的处境下,曾国藩得知了京城朝堂上对左宗棠的攻讦。

此刻,他完全可以选择明哲保身,沉默不语。毕竟,他与左宗棠素有嫌隙,政见不合,且左宗棠此前也曾对他多有批评。趁此机会坐视左宗棠陷入困境,似乎也无可厚非。

然而,曾国藩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在江宁(南京)两江总督衙门里,这位身心俱疲、饱受争议的老人,在收到京中友人关于弹劾左宗棠的密信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幕僚赵烈文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建议:“涤帅,您如今自身处境艰难,清议汹汹,西北之事,是否暂且…避嫌?”

曾国藩缓缓摇头,声音疲惫却异常坚定:“烈文,此言差矣。我与左季高,乃君子之争,非小人之怨。西北战事,关乎社稷安危,非一人之得失荣辱。此刻若因私怨而袖手,坐视大局崩坏,我曾国藩成何人了?岂不真成了只知党同伐异、不顾国家安危的小人?”

他强撑病体,再次坐到书桌前。那支因右臂麻木而难以掌握的笔,此刻显得格外沉重。他不仅要以戴罪之身、贬谪之员的身份上书朝廷,为他的政敌辩护,还要动用自己残存的影响力,给京中的故旧写信。

在给朝廷的奏折中,他几乎是以一种“乞求”的姿态,完全抛开个人得失,纯以国事为重地写道:

“……臣与左宗棠论事每有不合,然深知其公忠体国,坚韧耐苦,必能了此残局……金积堡为逆回老巢,非猛攻所能骤下。今顿兵坚城,正乃扫穴犁庭必经之苦功,绝非浪战糜饷可比。倘此时摇惑众议,遽易生手,不特陕甘之忧,实天下之忧也…伏乞圣坚持定见,勿为浮言所动…” 他甚至再次强调,两江即使困难,也会“竭力筹措”饷需,支援西北。

在私人信件中,他更是放下所有面子,几乎是恳求老友们:“…季高此刻处境,如履薄冰…万不可于此时削减粮饷,更不可轻言换帅!一旦有变,非数年之功不能挽回,恐陕甘非复国家所有!……望兄台于枢廷竭力斡旋,必保西北大局无恙!”

这一切,都是在明知左宗棠绝不会领情、甚至可能嗤之以鼻的情况下做的。他图什么?或许真如他所说,只是“顾全大局”四个字。这是一个传统士大夫在个人荣辱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所能做出的最艰难也最可贵的抉择。

慈禧太后在收到曾国藩的奏折和听到军机大臣的分析后,权衡再三。她或许不满左宗棠的进展,但也深知曾国藩在此刻自身难保时仍全力为左宗棠担保的分量。最终,她压下了弹劾的奏章,并未削减饷需,也未撤换左宗棠。

这场风波平息了。消息传回平凉,左宗棠作何感想,史无明载。以他高傲的性格,大概不会对曾国藩心存感激,甚至可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但他至少可以暂时摆脱朝堂的干扰,继续专注于金积堡的战事。

而远在江宁的曾国藩,在发出那些信件后,或许只能独自面对病痛和世人的指责,默默地继续为前线筹措那看似永无止境的粮饷。这一刻,两位晚清巨擘的关系,超越了简单的个人恩怨,在西北危机的阴影下,呈现出一种复杂而悲凉的底色。

喜欢晚清三杰恩仇录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晚清三杰恩仇录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靠穿书拯救世界直播:老登,鬼火停你家楼下咯!无上真身雾都侦探娇娇王妃驾到,疯批王爷宠入骨神医狂妻:国师大人,夫人又跑了(神医如倾)神权之上浴火焚神锦鲤嫁到:重生极品农家六宫无妃,独宠金牌赌后十龙夺嫡剑道至尊剑无双一世之尊将军不容易快穿:总裁攻略手册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斗破后宫,废后凶猛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诸天:从云岚宗开始显圣神剑无敌系统
经典收藏人在三国也修真护国驸马爷终极潜伏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染谷君的异常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总有大小姐想对我图谋不轨从伍千里开始帝国联盟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绝色冷妃凤霸天下女皇威武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枌榆草木长从水浒迎娶潘金莲开始纵横诸天秦时韩公子三国之极品富二代
最近更新三国群美传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当兵就发十八个老婆,不要就坐牢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穿越我有招兵系统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魂穿李承乾,李世民被整麻了大明养生小帝姬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晚清三杰恩仇录退隐江湖那些年逃荒是不可能的封御三国:潜龙问鼎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在造大明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
晚清三杰恩仇录 勇哥读史 - 晚清三杰恩仇录txt下载 - 晚清三杰恩仇录最新章节 - 晚清三杰恩仇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