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年(1884年)秋,湖南长沙的募兵处人头攒动。得了左宗棠的全力支持,王德榜在此设坛募兵,意图一雪马尾前耻。辕门外高悬“靖边雪耻”大旗,迎风猎猎。
王德榜高坐案前,目光如炬,扫过每一个应征者。他年近五旬,面容坚毅,因常年征战,眉宇间刻满了风霜。马尾惨败的消息传来时,他正在永州老家教导子侄辈练习刀马,闻讯后,他愤而掷刀于地,当夜便收拾行装,准备北上请缨。此刻,他审慎地打量着每一个前来投军的汉子,深知此次募兵,关乎国格军威,非同小可。
一日,募兵处来了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面色黝黑,目光锐利如鹰,身后跟着十几个精壮结实的年轻人,虽衣衫朴素,但个个站姿挺拔,眼神中带着一股沙场老卒才有的煞气。
“姓甚名谁?籍贯何处?有何本事?”王德榜照例沉声问道,手中朱笔悬于名册之上。
那汉子抱拳行礼,声如洪钟:“回大人话!小人刘永福,原籍广东,曾是黑旗军哨官。近年来辗转越南山西、北宁等地,与法夷真刀真枪交过手,略懂彼辈战法。”
“刘永福?”王德榜眼中精光一闪,身子微微前倾,“可是去年在山西纸桥阵斩法酋安邺,令法夷闻风丧胆的那个刘永福?”
“正是小人!”刘永福不卑不亢,语气坚定,“这些弟兄都是跟随我多年的老部下,在越南丛林里与法军周旋,熟知其火器厉害之处,也摸清了他们的软肋。听闻大人要组建新军,抗击法夷,我等特来投效,愿为前驱,誓死报国!”
王德榜闻言,大喜过望,当即离座,亲自扶起刘永福:“好!太好了!我得永福,如虎添翼!从今日起,你便是我亲兵队长,你这些弟兄,皆编入亲兵营,饷银加倍!”
“谢大人!”刘永福及其部下齐齐单膝跪地,声震屋瓦。
在左宗棠于朝中极力斡旋下,军机处特批三十万两白银作为“定边军”的开办经费,又特旨从上海江南制造局紧急调拨了两千杆新式毛瑟步枪、十二门克虏伯行营炮以及大批弹药。这些装备与福建水师当年所用的落后火器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光绪十年十月,秋高气爽,“定边军”在长沙城北大校场完成整编。八营官兵,步、骑、炮俱全,共计四千余人,军容整肃,装备精良。
誓师当日,校场上旌旗蔽日,刀枪如林。王德榜全身披挂,登上点将台,目光扫过台下数千张坚毅的面孔。他深吸一口气,声若洪钟:
“弟兄们!法国人欺我太甚!占我宝岛台湾,袭我福建水师,毁我马尾船厂,屠我同胞军民!如今更是贪得无厌,觊觎我广西云南!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等此去,就是要让那些红毛洋人知道,中国之大,处处都有热血男儿,皆有敢战之士!定边军,就是要为国家定边疆,为死难的马尾将士雪耻复仇!”
“誓死报国!雪耻复仇!”四千将士的怒吼如山呼海啸,直冲云霄,惊起远处林间一片飞鸟。
就在三军振奋,即将开拔之际,一骑快马如旋风般从京城方向驰入校场。马上骑士汗透衣背,高喊“八百里加急!左大人密信!”呈上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
王德榜拆信阅看,眉头渐渐紧锁。信中,左宗棠笔迹略显仓促:“朗青吾弟:朝中和议之声又起,主和者众,言之凿凿。然战守之权,尽在兄手,望兄深刻体会圣心,亦体谅愚兄在朝之艰难。宜速赴广西,以战促和,以战场之胜利,方可争取谈判桌上之主动,方能扬我军威,慑彼贪狼……”
王德榜读罢,沉默片刻,将信纸紧紧攥在手中。他深知,左宗棠在朝堂之上,正独自面对着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的巨大压力。每一份支持他王德榜的奏章,每一次军费粮饷的拨付,都是左公在无数争议中竭力争取而来。
他再无犹豫,转身面向大军,猛地拔出腰间佩剑,直指南方:“全军听令!开拔!”
“定边军”离开长沙,取道湖南辰州、沅州,进入贵州苗疆,最终向广西边境挺进。一路皆是崇山峻岭,道路崎岖难行。
王德榜治军极严,深知民心向背乃战争根本。他明令“扰民者斩,抢掠者杀无赦”,并亲自书写安民告示,命人沿途张贴。
行军途中,一日傍晚,部队在贵州境内一处山村外扎营。两名来自湖北的新兵,难耐军中清苦,偷偷潜入村中,偷了村民的几只鸡鸭,被巡逻的哨兵当场抓获。
军法官依律呈报王德榜,请求定夺。帐内众将纷纷为之求情,认为临战之际,斩杀士兵恐伤士气。
刘永福也私下进言:“大人,此二人确有过错,但罪不至死。不如重责军棍,令其戴罪立功。”
王德榜面色铁青,沉默良久,猛地一拍案几:“军纪乃军队之命脉!左大人在朝中为我们顶住千斤重压,我等在前线,若连军纪都不能维持,与乌合之众何异?岂非授人以柄,让朝中那些主和派笑话左大人所托非人?日后如何取信于民,如何对得起沿途箪食壶浆的百姓?执行军法,绝不姑息!”
次日清晨,全军集合。王德榜当着四千将士的面,亲自监斩了那两名违纪士兵。全军肃然,再无一人敢犯军纪。此后行军途中,定边军秋毫无犯,赢得了沿途百姓的交口称赞,甚至有不少青壮年主动要求投军。
喜欢晚清三杰恩仇录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晚清三杰恩仇录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