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墨染阁主

首页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伸什么冤,全拉出去斩了我的姑父叫朱棣大宋少年志之传说中的零斋神话版三国扶明录崛起1892那些年西游的兄弟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墨染阁主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文阅读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txt下载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28章 霜刃无声试锋芒,星火渐欲燎原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泰昌四年的第一场薄霜,悄然覆盖了京师的琉璃瓦和御道旁的枯草。寒意不仅来自天气,更弥漫在帝国权力中枢的细微褶皱之中。朱常洛深知,表面的平静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他的决策,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正扩散至意想不到的角落。

紫禁城乾清宫东暖阁,炭火暖融,却驱不散户部尚书李汝华额角的细汗。他正与皇商司大使沈廷扬,一同向皇帝禀报“昭信股票”二期发行的初步反响。

“陛下,”李汝华声音谨慎,“二期股票发行半月,认购数额已达八十万两,远超预期。认购者仍以皇商司关联商户、东南海商为主,但亦有不少晋商、徽商加入,甚至……一些颇有家资的致仕官员,亦通过子侄或代理人暗中认购。”

朱常洛端坐御案后,指尖轻轻点着另一份奏报——那是都察院几位御史联名弹劾“昭信股票”为“与民争利”、“败坏士风”的折子。他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哦?致仕官员?他们不是最该避嫌,最该清高自持么?怎也沾染这‘铜臭’之气?”

沈廷扬接过话头,他虽品阶不高,但因执掌皇商司,深得皇帝信任,言语间少了几分拘谨:“回陛下,利益动人心。二期股票年息一分二厘,且有皇商司渠道优先之利,比放贷给寻常商户或购置田产收益更稳、更高。那些老大人们,精着呢。表面文章要做,实惠也不肯落下。”

“民间流通情况如何?”朱常洛更关心这个。

“已有小范围转让。”沈廷扬道,“多是相识商人之间,因资金周转所需,私下议价转手。目前价格略有上浮,但尚在可控之内。臣已按孙大人吩咐,派人留意,防止恶意炒作。”

朱常洛点点头。这证明他让孙传庭尝试加入的“有限转让”机制,初步具备了生命力。金融工具一旦开始流动,便会自行产生能量,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约束。

“李爱卿,”朱常洛看向户部尚书,“二期所得银两,优先拨付北疆、宣大欠饷,剩余部分,用于山东、北直隶水利修缮。每一笔开销,户部需独立建账,明细定期呈报。朕要让那些买了股票的人看得见,他们的银子,化作了边关将士的棉衣、粮草,化作了农田的沟渠。”

“臣遵旨。”李汝华躬身。他内心对此举仍存疑虑,但皇帝意志坚决,且眼下确实解了国库空虚的燃眉之急,只能尽力办好。

皇帝此举,无异于将部分财政运作透明化,虽只面向特定群体,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信号。一股由资本力量悄然推动的变革,正绕过朝堂上道德文章的阻挠,渗入帝国的血脉。暖阁内的算盘声,与市井间银钱交割的脆响,隐隐呼应。

成都总兵府,气氛比屋外的霜寒更冷峻。秦良玉面前,跪着三名身着低级武官服饰的男子,面色惨白,浑身颤抖。他们是近日被查实与外界勾结、散布流言、克扣军饷的蛀虫。旁边桌上,摆着几封密信和账本,铁证如山。

没有升堂审问的喧嚣,只有后院这间密室内的死寂。秦良玉端坐椅上,身着常服,却自有不怒自威的气势。马祥麟按刀立于母亲身侧,年轻的脸庞上满是肃杀。

“尔等食朝廷俸禄,受将士信赖,却行此背主忘义、动摇军心之举,可知罪?”秦良玉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冰锥。

“总兵大人饶命!卑职一时糊涂,受了小人蛊惑……”

“是……是京里有人指使,许以重利……”

秦良玉抬手打断他们的哀求:“指使者何人,本镇自会查清。尔等罪证确凿,军法不容!”她目光扫过马祥麟,“祥麟,依律处置。”

马祥麟毫不犹豫,沉声应道:“喏!”随即一挥手,几名如狼似虎的亲兵上前,将瘫软如泥的三人拖了出去。片刻后,外面传来三声沉闷的号炮响——这是军中处决重犯的信号。

秦良玉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校场上集结的将士。很快,三颗血淋淋的人头被高悬于旗杆之上。她没有说话,但整个总兵府,乃至成都驻军,都在这无声的雷霆手段下噤若寒蝉。这是最直接、最血腥的警告:无论流言如何,在这四川之地,秦良玉的权威,不容挑战。

然而,铁腕能震慑宵小,却未必能完全弥合观念的裂隙。同日,成都一家颇有名气的茶馆雅间内,几位本地的老派士绅正在窃窃私语。

“啧,又砍了三颗脑袋……这位女总兵,煞气也太重了。”

“哼,牝鸡司晨,终非吉兆。靠杀人立威,岂是长久之道?”

“听说京里弹劾她的折子都快堆成山了,就看她能硬撑到几时。”

“且不论其他,那‘女塾’‘义学’,让女子抛头露面读书算账,成何体统?长此以往,纲常何在?”

他们的议论,代表了蜀中乃至天下相当一部分守旧势力的心声。秦良玉的政绩和手段,可以暂时压制明面的反抗,却难以消除根深蒂固的偏见。这些暗地里的非议,如同地底潜流,等待着某个裂缝,便会再次喷涌而出。

靖安堡外,黑龙江已开始出现冰凌。一支由十名精锐夜不收组成的小队,身披白色伪装,如同鬼魅般滑行在初雪覆盖的林海雪原中。队长老刀(绰号)手中,紧紧攥着一支单筒望远镜——这是李永芳特批给他们这支尖刀小队使用的“神器”。

他们的任务,是深入精奇里江下游区域,确认罗刹人新建据点的确切位置和规模。

借助望远镜,他们避开了几处可能的巡逻路线,悄无声息地潜行了三日。这天黄昏,在一处高耸的山脊上,老刀举起望远镜,向远方河谷望去。镜筒中,景象骤然拉近——在一片背风的山坳处,赫然出现了几座新建的原木结构房屋,屋顶覆盖着积雪,但烟囱里正冒出缕缕炊烟。房屋周围,有用粗糙木栅栏围起的场地,里面似乎圈养着马匹。更远处河岸边,还能看到一个小型的简易码头。

“找到了……龟儿子的,藏得够深。”老刀低声咒骂,语气中却带着兴奋。他仔细估算着距离,观察着房屋数量、人员活动迹象以及地形地貌。身旁的副手迅速在防水油纸上绘制着草图,标注方位。

他们像耐心的猎人,潜伏了整整一夜,记录了据点换岗的时间、人数,甚至大致判断出对方拥有火器的数量。次日黎明前,趁着天色未明,小队悄然撤离,留下雪地上几行很快被新雪覆盖的足迹。

几乎在同一时间,雅库茨克堡旧址以西数百里的勒拿河流域,一个罗刹小型探险队的营地也迎来了清晨。队长瓦西里,一个满脸虬髯的哥萨克,正对着一张刚收到的、由更西边据点传来的粗糙地图皱眉。地图上,标注着南方“明国蛮子”新建的“靖安堡”的大致位置,旁边用俄文写着:“堡垒坚固,火炮众多,戒备森严。”

这份情报,来源于之前几次冒险靠近侦察的罗刹探子,他们远远看到明军频繁的操练和故意展示的“重炮”(模型),得出了错误的结论。瓦西里啐了一口:“这些黄皮肤的猴子,倒是会虚张声势!”他决定暂时放弃直接南下的计划,转向更东方的未知区域探索,避免与“重兵防守”的明军硬碰硬。

无形的信息战,在这广袤的雪原上无声地进行着。一方凭借技术利器获取了真实情报,另一方则被精心设计的假象所误导。李永芳站在靖安堡墙头,收到老刀小队成功返回并带回精确地图的消息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这双新生的“眼睛”,正在为他赢得战略主动。

京城格物院内,气氛与外面的寒冷截然不同。朱由校挽着袖子,围着那台“泰昌机”原型机,正与几名老工匠激烈讨论着。经过数次改进,锅炉效率有所提升,传动机构的稳定性也增强了。朱由校甚至尝试用这台机器带动一个小型的石磨,虽然功率仍显不足,但已能缓缓转动。

“殿下,若能将锅炉造得更大,密封更好,蒸汽压力再强些,带动大磨盘亦非难事!”一个脸上满是烟灰的老工匠兴奋地说。

朱由校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执着的光芒:“不止是磨面,若能用于矿坑排水、驱动锤锻……其力无穷!关键是这锅炉和密封……”他沉浸在对技术细节的推敲中,浑然不觉外界风雨。

然而,格物院外,针对《天工开物》和“实学”的攻讦并未停歇。这一日,翰林院例行经筵进讲后,几位资深翰林聚在一起喝茶清谈,话题自然引到了近日风头上。

“宋应星刊刻那《天工开物》,美其名曰‘利民’,实则蛊惑人心!工匠若都去钻研奇巧,何人安心务农?商贾若皆逐利忘义,礼义廉耻何在?”一位白发老翰林痛心疾首。

另一人接口:“更可虑者,皇上似乎对此颇为嘉许。长此以往,只怕圣学旁落,人心不古。我辈读圣贤书,当以匡正君心、维系道统为己任。”

“听闻太子近日亦多接触此类杂学,甚少诵读经史,着实令人担忧啊……”有人将忧虑引向了东宫。

这些清流议论,虽不能直接改变皇帝的决定,却如同持续不断的寒风,侵蚀着“实学”生长的土壤,也影响着士林舆论的导向。格物院内的热火朝天,与翰林院内的冰寒冷议,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知识的革新,注定要在争议与压制中艰难前行。

东宫书房,炭盆温暖。太子朱由楧面前的桌案上,一边摊开着《孟子·梁惠王上》,另一边则是那本厚厚的《万物图说》,翻到了绘制着各种农具和水利器械的页面。

讲师正在讲解“仁者无敌”、“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的道理。朱由楧听得认真,却突然插话问道:“先生,孟子说行仁政就能天下归心,不用打仗。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在边境修堡垒,练强兵,造厉害的火炮呢?是不是不行仁政才需要这些?”

讲师一愣,一时语塞。按传统解释,这近乎是对圣贤之言的质疑。

一旁陪同的杨涟心中微紧,正欲开口引导,却见朱由楧自己拿起《万物图说》,指着上面的犁和水车说:“是不是因为……光有仁政的心思不够,还得有让百姓吃饱穿暖的本事?就像这个犁,好用就能多打粮;这个水车,能抗旱。百姓吃得饱,才真心拥护朝廷,这叫‘仁政’。”他又指了指翻到后页的战舰和火炮图:“但这些也是要的。如果有坏人不讲仁政,要来抢我们的粮食,欺负我们的百姓,就得用这些保护大家。让坏人不敢来抢,其实也是仁政,是保护了更多的百姓,对不对?”

他努力组织着语言,思路却异常清晰:“所以……仁政和力气(武力),不是对立的,是……是一起的?就像父皇说的,心里要仁,手上要有力?”

杨涟听着太子这番并非源于经传,而是结合现实观察和那本“杂书”得出的推论,心中震撼。这番理解,虽稚嫩,却直指核心,将道德理想与现实力量辩证地联系起来,远超单纯背诵圣贤语录的境界。

他忽然想起皇帝曾说过的“希望太子眼界开阔”,或许,陛下追求的,正是这种能理解现实复杂性的帝王素养。他原本的担忧,在此刻化为了复杂的感叹。太子的教育,正悄然塑造着一个不同于任何前朝继承者的思维模式。

朱常洛不知何时已站在书房门口,静静听着儿子的“高论”,脸上露出了难以察觉的欣慰笑容。他知道,自己种下的种子,正在这片最珍贵的土壤中,破土而出,虽稚嫩,却蕴含着无限可能。

霜刃试过,锋芒已显;星火虽微,渐成燎原之势。泰昌四年的冬天,就在这各方力量的磨合、试探与悄然生长中,缓缓降临。帝国的航船,正调整着风帆,驶向未知而充满挑战的深水区。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十龙夺嫡仙农宗覆手一品侍卫综武:锦衣卫,摸尸就能变强诸天无限基地魔法史记苏泽列传退婚后,她在年代吊打重生小白花悠闲生活之歌神系统宋成祖浴火焚神青灯鬼语重生90:辣妻要翻天诸天:从云岚宗开始显圣亲亲总裁,先上后爱斩神:攻略林七夜,青梅竹马很香离婚女人图鉴娇娇王妃驾到,疯批王爷宠入骨我成了六零后妖妃其实是药引
经典收藏三国第一狠人南唐晚来风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红楼从迎娶秦可卿开始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我于历史中长生白话历史兴衰演义大唐房二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郭嘉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贞观第一婿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盛世第一妾特种兵之一夫当关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被女帝退婚后,我捡走了她妹妹
最近更新天启:朕登基后,东林党麻了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绣春雪刃解差传穿越成了福岛正则庶出子废物太子,开局召唤妲己在造大明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荣国府,抱歉,不稀罕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重生红楼的香艳人生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千秋一烬玉佩乾坤:锦衣卫的现代逆袭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我的99位大佬夫人医女楚汉行红楼:父不争气,我亲自上阵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墨染阁主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txt下载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最新章节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