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露元年春
上元节的热闹比往年更甚。夜禁解禁三日,朱雀大街上灯火如龙,从皇城根绵延至城南曲江池,家家户户张挂起各式花灯——竹篾扎成的走马灯转得欢快,烛火透过薄纱映出嫦娥奔月的剪影;西域商人带来的玻璃灯通体透亮,在夜色中折射出七彩光晕;孩童们提着绒毛耷拉的兔子灯,追逐嬉闹间,灯笼耳朵轻轻晃动,引得路人含笑侧目。空气中弥漫着糖蒸酥酪的甜香、胡饼的麦香与酸梅汤的清冽,丝竹管弦与市井笑语交织,汇成盛唐最鲜活的夜曲。
李治身着青色便服,步履稳健,身旁的武栀柠一袭素雅襦裙,鬓边仅簪一支玉簪。几年静养让李治的面色红润许多,他望着街上熙攘人群,眼中满是笑意:“许久未见这般太平景象,柠儿,多亏了你与弘儿。”武栀柠浅笑颔首,目光掠过街角猜灯谜的摊子,毡灯上写着“有角不走,有口不话,有河无水,有山无石”的谜面,正有人拍手笑道“是地图”,引得摊主递上酸梅糖作为奖赏。
“阿耶阿娘,你们看那盏凤凰灯!”清脆的女声从身侧传来,太平公主李瑶身着桃红色襦裙,手里提着一盏小巧的莲花灯,眼眸亮得像盛了星光。她自幼被父皇母后疼宠,性子既有几分娇俏灵动,又带着与生俱来的飒爽,好奇地打量着周遭景致,全然没了皇家公主的拘谨。
李治:“慢点走,莫要跑远了。”话音未落,太平已被不远处的舞狮表演吸引,提着莲花灯快步上前。那雄狮通体红毛绣着金线,随着鼓点腾跃翻滚,鬃毛飞扬间,突然朝着围观人群扑来,太平惊呼一声,脚下一绊,手中的莲花灯脱手而出,恰好落在前方一位青衫公子脚边。
“姑娘小心。”清朗的声音响起,公子弯腰拾起莲花灯,拂去灯面上的微尘。他眉目俊朗,身姿挺拔,腰间悬挂着一枚玉佩,此人便是薛绍,出身汾阴薛氏西房,乃城阳公主之子,虽年少已官至奉议郎,性情却温润谦和,今日亦是出游赏灯。
太平抬头望去,撞进他含笑的眼眸,脸颊瞬间染上红霞。她接过莲花灯:“多谢公子。”
薛绍拱手回礼,目光在她带着些许慌乱的俏颜上稍作停留,又礼貌地移开,方才惊鸿一瞥,少女桃腮杏眼,鬓边碎发随晚风轻扬,竟让他心头莫名一动。
武栀柠与李治远远看着,相视一笑。
武栀柠:“河东薛氏,城阳公主之子,倒是良配。”
李治:“薛绍品性端方,家世清白,与太平性情相契。此事,倒可慢慢留意。”
此时,舞狮表演落幕,四周响起阵阵喝彩。薛绍侧身让开道路。
薛绍:“姑娘若是喜欢,前方曲江池还有灯船,景致更佳。”
太平眼眸一亮,正欲应允,却见宫人快步走来,低声提醒她阿耶阿娘还在等候。她略带羞涩地看了薛绍一眼,提着莲花灯转身:“公子若不嫌弃,可愿同行?”
薛绍眼中笑意更深,拱手应道:“固所愿也。”
夜色渐浓,曲江池上的灯船鳞次栉比,烛火倒映在水面,波光粼粼如繁星坠落。李瑶与薛绍并肩走在池边,时而谈论花灯上的谜语,时而说起坊间趣事,话语间竟是无比投契。武栀柠与李治跟在身后,看着二人身影被灯火拉得修长,相谈甚欢的模样,眼中满是欣慰。
李治:“这上元夜,果然藏着好姻缘。”
太平与薛绍并肩漫步,太平说起幼时随父皇母后在上阳宫赏菊的趣事,眸中满是天真烂漫;薛绍静静倾听,偶尔插言,或是讲起河东的风土人情,或是分享读史时的见解,温润的语调如春风拂柳,让太平愈发自在。
太平:“薛公子平日公务繁忙,也常这般出来赏景吗?”
薛绍浅笑摇头:“公务之余,多在府中读书练字,今日恰逢上元,想着市井热闹,便出来走走,未料竟能得遇公主,实属幸事。”他目光真诚,不见半分谄媚,让太平心中愈发好感。
二人行至一座石桥上,桥下灯船驶过,烛火在水面漾开层层金波。薛绍望着水中倒影,忽然朗声道:“灯火映池千点翠,佳人伴月两心知。”
太平脸颊一红,连忙移开目光,却忍不住偷偷回望,恰与薛绍望来的眼神撞个正着,二人皆笑出声来,那份初见时的拘谨,已然消散无踪。
武栀柠与李治跟在其后。李治:“这孩子,向来沉稳,今日倒是难得见他这般开怀。”
“太平性子娇俏,却也明事理,薛绍品行端正,又有学识,二人正是天造地设。”武栀柠望着女儿雀跃的模样,眼中满是慈爱,“待过些时日,便让礼部拟旨,为他们定下婚约。”
喜欢综影视:女主她不走剧情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综影视:女主她不走剧情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