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的建议很明确——结束新民主主义阶段,向社会主义全面过渡。
这不是商量,是必须执行的方向。
核心就是两条:在农村,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束延续几千年的小农经济;
在城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话音刚落,负责农业工作的常委就拧紧了眉头,嘬了一口烟袋:
“周书记,道理我们都懂。
可这农村工作,不比工厂。
工厂里,机器设备是死的,规章制度是硬的。
农民呢?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
去年风调雨顺,加上朝阳书记搞的治碱工程见了效,苏北好些地方,有的老乡成了劳模,日子红火了。
可也有些脑子活络的,比如河东村的孙满仓,家里添了牛,盖了新瓦房,这就跟那些劳力弱、地又差的人家拉开了差距。
村里现在,羡慕的有,说风凉话的有,甚至为争水浇地差点动手的都有。
这贫富差距,攀比之风,确实是冒头了。”
“德汉同志说得是现象,但根子在于生产关系。”
分管统战和工商业的常委推了推眼镜,接过了话头,他的担忧在另一边,
“农村的问题复杂,城市的问题就简单吗?
那些资本家、工厂主,可不是地里刨食的农民。
他们手里有资金、有技术、有销售网。
对这些人进行‘和平赎买’和公私合营,谁去谈?怎么谈?
工作量大,政策性强,稍有不慎,要么是对方阳奉阴违,暗中转移资产;
要么就是我们下面的同志方法简单粗暴,搞得鸡飞狗跳,影响生产。
这工作分配,现在还是纸上谈兵,具体由哪个部门牵头,哪些部门配合,都没厘清。”
会议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实际问题。
“是啊,结束了小农经济,合作社统一种植,那办了几年的集市、庙会是不是也得停了?
乡亲们买个针头线脑、换点土布山货,上哪儿去?”
“手工业改造也一样,那些走街串巷的篾匠、铁匠,怎么把他们组织起来?组织起来后,生产的东西卖给谁?”
“最头疼的是,要是乡村抵触,要有不愿入社,怎么办?”
各种现实的、琐碎的、却关乎千百万人生活的问题被抛了出来,像一团乱麻,缠绕在每位与会者的心头。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一直沉默倾听、只在笔记本上偶尔记录几笔的陈朝阳。
周明光也看向他:“朝阳同志,你去年在工业改造上打了头阵,积累了经验。
对于当前农村和城市的社会主义改造,尤其是如何避免出现过激偏差,你有什么想法?”
陈朝阳合上笔记本,抬起眼,他的目光平静,仿佛早已思考过无数遍。
“同志们提出的问题,都很现实,也很关键,这说明大家都不是在空谈政策,而是在真心为汉东的稳定和发展考量。
我先谈谈如何避免过激,尤其是在对工商业改造和农村工作中。”
“第一,对资本家,要‘分类施策,给出路’。
我们不能把他们简单看成敌人。
对于爱国守法、愿意配合的,比如之前为我们提供过机器零部件的那几位老板,合营后可以给予适当的职位和股权,让他们有参与感,有归属感,这是‘利用、限制、改造’中的‘利用’。
对于心存疑虑、消极观望的,要耐心工作,算清政策账、经济账。
而对于极少数顽固抗拒、甚至破坏生产的,则要依法坚决打击。
这项工作,我建议由孙亚军省长牵头,工业厅、商业厅、工会和工商联共同组成工作组,制定详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报省委批准。
核心是,既要改变所有制,又要保护好、利用好现有的生产力和管理经验,绝不能搞成一刀切的‘共产风’。
核心只有一个安全落地,不出差错。”
他顿了顿,继续阐述:
“第二,对农村,必须坚守‘自愿互利、典型示范’的底线。”
他目光扫过农业常委赵德厚,“乡亲们最实在,他们信的是看得见的好处。
我们要做的,不是靠行政命令去‘推’,而是要用成功的榜样去‘引’。
依旧是阜宁那里,我们可以集中资源,把他那个社办好,用改良农具,让粮食产量、社员收入实实在在超过单干户。
让周围的乡亲们自己看,自己算,觉得入社比单干强,他们自然会跟着走。”
“至于乡亲们的日常所需,”他话锋一转,提到具体问题,
“集市庙会不能一关了之。
我们可以把它改造为‘农村合作社物资交流大会’,由各地的供销合作社去组织,
保证乡亲们能买到必需品,也能卖出农副产品。
这本身也是社会主义商业占领农村阵地的方式。”
“最后,关于可能出现的抵触情绪,”陈朝阳的声音带着决断,
“我的意见是,严禁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严禁牵牛、搬粮、扒房!
谁违反了这条纪律,破坏了组织和人民的关系,不管他的初衷多么‘革命’,都必须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我们要向基层干部讲清楚,合作化是历史潮流,但我们要的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合作社,而不是一堆用强迫命令堆砌起来、最终会垮掉的空架子。”
陈朝阳的发言,既有高屋建瓴的原则,又有细致入微的举措,像一把梳子,梳理着会议上纷乱的思绪。
周明光听完,缓缓点头。
“朝阳同志的意见很具体,也很有操作性。
我看,就按照这个思路来。
亚军省长,工商业改造的方案由你负责尽快拿出。
赵德厚同志,农村合作化,就以京州,姑苏阜宁为试点,由你亲自抓,总结经验,稳步推广。
宣传部门要跟上,统一思想,但绝不能鼓吹浮夸……”
会议的方向被彻底定下。
风向已经明朗,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即将在汉东大地全面铺开。
喜欢1949受伤转业再上抗美援朝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1949受伤转业再上抗美援朝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