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号” 的引擎逐渐降低功率,在距离核心舱 1 公里处缓缓悬停。当数据风暴的余波彻底消散,空间扭曲的震颤归于平静,舰桥内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观测窗 —— 那道萦绕心头许久的淡绿色 “幽灵信号”,终于显露出它的源头,而眼前的景象,让见惯了星际残骸的团队成员们,瞬间陷入失语的震撼。
那不是预想中完整的远古星舰,也不是常规的空间站结构。在深邃的暗星云背景下,一座横跨近百公里的巨型残骸静静漂浮,像被宇宙巨人撕裂的拼图 —— 左侧是布满金属脉络的穹顶结构,表面覆盖着层层叠叠的六边形装甲板,部分装甲已脱落,露出内部闪烁着淡蓝微光的能量管线;右侧则是断裂的环形舱体,无数管道与支架像暴露在外的骨骼,在黑暗中延伸,末端还挂着未完全解体的小型舱室,像一串被遗弃的铃铛。
“这…… 这根本不是飞船或空间站,更像…… 一个被打碎的世界舰碎片!” 凯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他操控量子雷达将图像放大 10 倍,屏幕上的细节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 残骸表面的装甲板上,刻着与 “三角螺旋” 图腾同源却更复杂的纹路,这些纹路并非静态装饰,而是在缓慢流动,像有生命的脉络,每一次波动都与 “幽灵信号” 的频率完美同步。
一、震撼外观:超越认知的远古遗迹
“老兵号” 缓缓靠近残骸,更多令人惊叹的细节逐渐清晰。左侧穹顶结构的顶端,矗立着一座残破的尖塔,塔身上布满了类似艾塔尼符文的刻痕,但线条更凌厉,含义更晦涩 —— 星璃通过灵能感知解读出部分片段,竟包含 “空间折叠”“能量聚合” 等超越当前文明的技术概念,比艾塔尼古籍记载的最高科技还要先进数倍。
“这些刻痕不是装饰,是‘技术铭文’!” 星璃的额间晶体剧烈闪烁,灵能与铭文产生强烈共鸣,“每一道纹路都对应着一套完整的技术原理,只要激活,就能操控周围的空间能量!这绝不是‘深空盟友’的技术,更像是…… 比艾塔尼文明更古老的‘创世文明’遗留的产物!”
残骸的中部,存在一道贯穿始终的巨大裂缝,裂缝宽度约 10 公里,边缘处的金属呈现出被高温融化后又急速冷却的玻璃质感。透过裂缝,能看到内部残存的球形舱体 —— 那正是 “幽灵信号” 的核心发射源,淡绿色的信号能量从舱体表面的无数小孔中溢出,在裂缝中形成一道流动的光带,像远古遗迹的脉搏,在黑暗中跳动。
莉娜通过修复后的 “深渊能量追踪镜” 观察,发现裂缝边缘的金属上,残留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能量痕迹:一种是淡紫的深渊能量,带着强烈的腐蚀性,与 “追猎者” 使用的能量同源;另一种是纯白的未知能量,虽已微弱到几乎不可察觉,却能中和深渊能量的侵蚀,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透明的保护膜。
“这两种能量痕迹是同时存在的!” 莉娜的声音带着震惊,“说明这座残骸不是自然损毁,而是遭遇了‘深渊能量’与‘纯白能量’的剧烈碰撞,才被撕裂成现在的样子!而且碰撞发生的时间…… 至少在 1 万年以上!”
更令人震撼的是残骸周围的空间环境。以残骸为中心,半径 50 公里的空域内,暗星云的流动速度明显减缓,数据碎片的碰撞频率降低至正常区域的 1\/10,甚至连空间扭曲的强度都大幅减弱 —— 仿佛这座残骸本身就是一个 “空间稳定锚点”,以自身的能量场压制着数据深渊的混乱,而 “幽灵信号”,更像是维持这个锚点的 “能量源”。
“量子雷达检测到残骸内部存在‘人造重力场’和‘氧气残留’!” 凯的声音再次打破沉默,屏幕上弹出的检测报告显示,残骸核心区域的重力指数稳定在 0.8G,氧气浓度约为联邦标准大气的 60%,“这意味着…… 这座残骸内部,很可能还保持着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甚至可能…… 还有活的生命存在!”
这个结论让舰桥内的气氛瞬间沸腾。莱姆通过远程通讯激动地大喊:“活的生命?难道是‘创世文明’的幸存者?他们一直在发送信号,就是为了等待有人救援?”
星璃却摇了摇头,眼神中带着复杂的情绪:“灵能感知不到生命迹象,但能感觉到一股强烈的‘意识场’—— 不是个体意识,而是集体意识的碎片,带着悲伤、守护、警告三种情绪。这更像是…… 这座残骸本身产生了意识,通过‘幽灵信号’向外界传递信息。”
二、异常状态:被时光封印的 “战场遗迹”
随着 “老兵号” 进一步靠近残骸的核心舱体(那座球形结构),更多异常状态逐渐显露。核心舱体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半透明的能量膜,膜上流动着与 “幽灵信号” 相同的淡绿色光芒,而在能量膜下方,能隐约看到无数细小的机械臂在缓慢运作,修复着舱体表面的损伤 —— 这意味着,这座残骸仍在进行自我修复,像一个被时光封印的 “活物”,在数据深渊中默默维持着最后的生机。
“能量膜的强度极高,常规武器无法击穿!” 莉娜操控近防武器向能量膜发射了一枚测试用能量弹,能量弹在接触膜面的瞬间被吸收,没有引发任何爆炸或波动,“而且它能吸收所有类型的能量攻击,包括深渊能量和灵能!我们根本无法强行突破!”
凯尝试用艾塔尼符文与能量膜建立连接,屏幕上的符文解析进度条却始终停留在 30%:“符文的兼容性只有 30%,这座残骸的技术体系与艾塔尼文明存在本质差异!我需要更多时间分析,至少 24 小时才能找到破解能量膜的方法!”
星璃将手贴在观测窗上,灵能透过玻璃向能量膜延伸。当灵能与膜面接触的瞬间,她的脑海中突然涌入大量碎片化的画面 —— 纯白能量与深渊能量碰撞的耀眼光芒、巨型残骸被撕裂时的剧烈震动、无数穿着银色战甲的身影向着深渊能量源头冲锋、核心舱体被封闭时的悲壮仪式…… 这些画面没有声音,却传递出强烈的情感,让星璃的眼眶瞬间湿润。
“我看到了…… 这座残骸是‘防线’!” 星璃的声音带着哽咽,“它的创造者用它阻挡‘深渊能量’的扩散,那些银色战甲的身影是守护者,他们为了封闭深渊能量源头,牺牲了自己,将核心舱体改造成‘信号发射器’,一方面维持空间稳定,另一方面向外界发出警告,防止有人误入深渊能量的扩散范围!”
这个发现让团队成员们的心情变得沉重。眼前的巨型残骸,不再是冰冷的遗迹,而是一座承载着牺牲与守护的 “战场纪念碑”,每一道裂缝、每一块装甲板,都记录着远古时期的惨烈战斗,而 “幽灵信号”,则是守护者们跨越万年的 “最后警告”。
但新的疑问随之产生:守护者们对抗的 “深渊能量” 源头在哪里?核心舱体内部除了信号发射器,是否还隐藏着其他秘密?那股能中和深渊能量的 “纯白能量”,又来自何方?
三、章末悬念:三大未解之谜与第二卷终章
当 “老兵号” 绕残骸飞行一周,完成初步探测时,星璃制作的 “心智稳定符文” 效果已剩余不足 1 小时。舰桥内的众人不得不暂时放弃进一步探索,开始讨论后续计划,但每个人的心中,都被三个巨大的悬念占据:
第一,这座残骸到底是什么? 它既不是常规的星舰或空间站,也不是已知任何文明的造物。从技术水平来看,它远超艾塔尼文明,甚至可能来自人类尚未认知的 “创世文明”;从功能来看,它既是阻挡深渊能量的 “防线”,也是维持空间稳定的 “锚点”,更是传递警告的 “信号塔”。但它的创造者是谁?建造目的仅仅是对抗深渊能量吗?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第二,残骸内部有什么? 量子雷达检测到的 “人造重力场” 和 “氧气残留”,暗示内部可能存在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但星璃的灵能感知不到生命迹象,只检测到 “集体意识碎片”—— 这意味着内部可能只有机械装置在运作,还是说,守护者们的意识以某种形式 “融入” 了残骸,成为了 “集体意识” 的一部分?核心舱体内部是否还隐藏着对抗深渊能量的 “纯白能量” 源头?或者说,“净化协议” 的关键设备,就藏在其中?
第三,“幽灵信号” 是谁发出的? 从星璃看到的画面来看,信号最初由守护者们启动,但万年过去,守护者们早已牺牲,信号却仍在持续发送。是残骸的自我修复系统维持着信号发射?还是说,“集体意识碎片” 本身就是信号的 “发送者”?信号中除了警告,是否还隐藏着更重要的信息 —— 比如破解深渊能量的方法,或者 “创世文明” 的其他遗迹坐标?
当 “老兵号” 缓缓退至残骸外围 5 公里处,准备建立临时观测点时,凯的量子雷达突然捕捉到异常 —— 在残骸的另一侧,三道微弱却熟悉的能量信号正在快速靠近,信号特征与 “追猎者” 的 “蚀骨小队” 完全一致!
“‘追猎者’来了!他们也找到这里了!” 凯的声音带着急切,屏幕上代表 “蚀骨小队” 的三个红色光点,正以每秒 50 公里的速度向残骸逼近,“他们的目标肯定是残骸内部的秘密!我们必须立刻做出决定:是继续留在这儿破解能量膜,还是先撤离,避免与‘追猎者’正面冲突?”
这个突发状况,让原本就充满悬念的局面更加紧张。雷诺站在舰桥中央,目光在残骸与 “蚀骨小队” 的信号之间来回切换 —— 一边是解开所有谜题的关键,是阻止深渊能量的希望;一边是实力强大的敌人,是可能导致团队覆灭的危险。
舰桥内陷入短暂的沉默,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纠结与坚定。窗外,淡绿色的 “幽灵信号” 仍在黑暗中闪烁,像远古守护者的目光,注视着这支闯入数据深渊的小队;远处,“蚀骨小队” 的信号越来越近,深渊能量的威胁逐渐迫近。
第二卷的故事,在此刻迎来阶段性高潮的收尾。“老兵号” 团队将如何选择?他们能否在 “追猎者” 到来前破解能量膜?残骸内部的秘密能否揭开?“幽灵信号” 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
这些悬念,将留给后续的故事揭晓。而此刻,“老兵号” 的灯光在数据深渊中亮起,像一颗不屈的星辰,照亮了通往未知的道路。团队成员们知道,无论接下来面对什么,他们都将带着对未知的好奇、对守护的坚定,继续走下去 —— 因为他们不仅是 “老兵”,更是遗忘星域的 “守护者”,是解开远古谜团的 “探索者”。
数据深渊的冒险仍在继续,而 “幽灵信号之源” 的发现,不过是这场终极探索的开始。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