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号” 前哨站的武器维修舱内,莉娜正擦拭着新改装的深渊狙击步枪,枪身的新型合金部件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但她的眼神却没有聚焦在枪械上,而是飘向窗外 —— 自从会议决定暂缓武器逆向研究后,她就一直坐立难安。外部局势恶化的速度远超预期,边境殖民地的遭袭报告每天都在增加,黑市上关于 “远古方舟” 的搜寻热度也居高不下,而团队却始终处于 “被动防御” 状态,像困在堡垒里等待敌人进攻的士兵。
“我们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 莉娜突然放下手中的抹布,快步走向中央控制室 —— 她想到了一个打破僵局的办法,一个能让团队从被动转向主动的关键战术。
此时的中央控制室里,凯正专注地调试 AI “奥丁” 的底层协议,试图清除陌生指令留下的痕迹;雷诺站在全息沙盘前,标注着边境殖民地的遭袭位置,试图找出追猎者的活动规律;星璃则在一旁用灵能辅助凯,感知协议中的异常节点。当莉娜推开门走进来时,三人都抬起头,注意到她脸上不同于以往的坚定神情。
“我有一个建议。” 莉娜走到全息沙盘前,手指指向数据深渊边缘的一片红色警戒区 —— 这里是近期追猎者侦察舰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已有三艘人类的贸易舰在此失踪,“我们应该主动前出侦察,利用‘老兵号’升级后的隐匿性能和凯的电子战掩护,摸清追猎者侦察舰的活动规律,甚至尝试追踪它们的母舰来源。”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控制室的沉寂。雷诺皱起眉头,手指在沙盘上的警戒区轻轻敲击:“那里是追猎者的‘活跃陷阱区’,之前派去的侦察小队连信号都没传回来就失踪了。主动渗透风险太高,一旦暴露,‘老兵号’可能会陷入重围。”
“但我们现在的‘老兵号’,已经不是之前的样子了。” 莉娜立刻反驳,她调出 “老兵号” 的升级参数,投影在沙盘旁的屏幕上,“新型合金降低了船体的雷达反射截面,多层叠加护盾能抵御突发攻击,最关键的是凯的电子战系统 —— 他能制造 5 个逼真的舰船幻影,还能将‘老兵号’伪装成废弃金属残骸,追猎者的低级 AI 根本无法识别。我们不是去‘硬闯’,而是去‘隐蔽渗透’。”
凯停下手中的调试工作,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他调出数据深渊边缘的电磁环境地图,手指在屏幕上圈出一条蜿蜒的航线:“莉娜的想法有可行性。这片区域的宇宙尘埃密度很高,能天然屏蔽 30% 的电磁信号,再加上我开发的‘信号优先级劫持程序’,能将‘老兵号’的信号伪装成‘宇宙尘埃团’的自然波动,追猎者的传感器很难发现我们。”
他进一步补充战术细节:“我可以在‘老兵号’周围部署 8 个‘微型信号诱饵’,这些诱饵能模拟人类贸易舰的能量特征,吸引追猎者侦察舰的注意力;同时启动‘分形加密通讯’,确保我们与‘先锋号’的联络不被截获。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我还能通过电子战干扰追猎者的武器系统,为撤离争取时间。”
星璃的灵能轻轻覆盖在沙盘的警戒区上,额间的晶体泛起微弱的光芒。她能感知到这片区域中残留的深渊能量痕迹,这些痕迹像一条条无形的路径,指向不同的方向 —— 其中有三条痕迹的能量特征最为清晰,且呈现出 “周期性往返” 的规律,很可能是追猎者侦察舰的固定巡逻路线。
“灵能感知到三条高频活动的能量路径,间隔约 6 小时会有一次能量波动高峰,应该是追猎者侦察舰的巡逻周期。” 星璃指着沙盘上的三条虚线,“其中一条路径的终点指向数据深渊深处的一片‘暗星云’,那里的深渊能量浓度极高,信号屏蔽效果最好,很可能是追猎者的临时停泊点。如果我们能沿着这条路径追踪,或许能找到他们的母舰位置。”
莉娜的眼睛瞬间亮了,她立刻在沙盘上勾勒出具体的侦察路线:“我们可以分三步行动:第一步,‘老兵号’伪装成废弃金属残骸,从数据深渊边缘的薄弱地带渗透,避开追猎者的主要巡逻路线;第二步,在暗星云外围潜伏,利用我的狙击步枪上的‘远距离能量探测镜’,观察追猎者侦察舰的起降规律,记录它们的航向、速度、通讯频率;第三步,选择一艘单独行动的侦察舰,在它返航时悄悄跟在后面,保持 100 公里的安全距离,利用凯的电子战系统屏蔽我们的信号,追踪至它们的母舰停泊点。”
她还特别强调了 “实战侦察” 的价值:“我们不仅要摸清它们的活动规律,还要收集情报 —— 比如追猎者侦察舰的武器配置、护盾强度、通讯加密方式,这些情报能帮我们优化‘老兵号’的防御和攻击系统。更重要的是,如果能找到它们的母舰位置,我们就能提前部署防御,甚至在必要时发起突袭,摧毁它们的补给线。”
雷诺没有立刻表态,而是陷入了沉思。他不是反对主动侦察,而是需要权衡风险与收益。追猎者的实力依旧未知,主动渗透确实存在暴露的风险,但如果一直被动等待,团队只会越来越被动 —— 追猎者会不断收集 “希望方舟” 的线索,整合势力,而团队却只能在防御中消耗时间,错失争取主动权的机会。
“侦察行动需要满足三个前提。” 雷诺终于开口,语气带着谨慎却坚定,“第一,‘老兵号’的隐匿性能必须经过极限测试,确保能在追猎者的传感器下完全隐形;第二,凯的电子战系统要准备好应急预案,一旦被发现,能快速干扰追猎者的通讯,防止它们呼叫支援;第三,星璃的灵能感知要全程保持警戒,提前预判追猎者的动向,避免陷入包围圈。”
凯立刻回应:“隐匿性能的极限测试我可以现在就安排,用‘破浪号’模拟追猎者的传感器,测试‘老兵号’的伪装效果;电子战的应急预案我已经准备完毕,包括‘信号静默撤离’‘虚假目标吸引’‘电磁脉冲干扰’三种方案,能应对不同程度的暴露风险。”
星璃也点头:“我会提前梳理暗星云区域的灵能波动规律,标记出安全潜伏点和紧急撤离路线。如果感知到大量追猎者的能量信号,我会立刻提醒撤离,不会冒险深入。”
莉娜见两人都已做好准备,立刻补充道:“我会带上最新改装的‘环境适配弹药’和‘灵能干扰手雷’—— 前者能在深渊能量环境下保持杀伤力,后者能干扰追猎者的电子设备,为我们争取撤离时间。侦察过程中,我会全程守在‘老兵号’的了望塔,用狙击镜观察周围动静,确保没有遗漏的威胁。”
决策很快达成 —— 团队一致同意启动 “主动侦察行动”,代号 “深渊之眼”,由雷诺担任总指挥,凯负责电子战和技术支持,莉娜负责侦察观测和火力掩护,星璃负责灵能预警和路线规划,行动时间定在两天后,待 “老兵号” 完成隐匿性能极限测试后出发。
接下来的两天里,“先锋号” 前哨站进入了紧张的行动准备阶段。凯带领技术团队对 “老兵号” 的电子战系统进行最后调试,将 “信号优先级劫持程序” 的响应速度提升至 0.05 秒,确保能在瞬间完成信号伪装;莉娜则在了望塔安装了 “远距离能量探测镜”,这种镜片采用新型合金制作,能穿透宇宙尘埃和电磁干扰,清晰观测到 100 公里外的目标;星璃用灵能绘制了详细的暗星云区域地图,标注出每一处的深渊能量浓度、电磁干扰强度和潜在的安全潜伏点;雷诺则制定了详细的指挥流程,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分工和应急处置方案。
行动前一天的傍晚,“老兵号” 的隐匿性能极限测试在数据深渊边缘展开。“破浪号” 模拟追猎者的传感器系统,对 “老兵号” 进行全方位扫描 —— 当 “老兵号” 启动伪装程序后,“破浪号” 的雷达屏幕上,原本清晰的舰船信号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与宇宙尘埃团高度相似的 “低威胁信号”,即使将扫描精度提升至最高,也无法分辨出异常。
“测试成功!‘老兵号’的隐匿性能完全达到预期,追猎者的低级 AI 无法识别!” 凯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莉娜站在 “老兵号” 的了望塔上,透过能量探测镜观察着远处的 “破浪号”,嘴角露出自信的笑容:“明天,我们就要让追猎者尝尝被‘监视’的滋味。”
星璃靠在驾驶舱的窗边,灵能感知着 “老兵号” 周围稳定的能量屏蔽场,心中的不安渐渐被期待取代。从被动躲避到主动侦察,这不仅是一次战术调整,更是团队心态的转变 —— 他们不再是面对威胁时只能防御的弱者,而是能主动深入敌人腹地,获取情报、争取主动权的强者。
雷诺走进驾驶舱,看着团队成员们忙碌却坚定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次侦察行动充满未知与风险,但这是团队打破僵局、对抗追猎者的关键一步。只有主动掌握情报,才能在未来的战斗中占据优势,才能守护好 “先锋号” 和整个遗忘星域。
“所有人注意,明天凌晨 3 点准时出发。” 雷诺拿起通讯器,声音坚定,“行动期间,保持最高警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我们的目标不是战斗,而是侦察 —— 获取情报,安全返回,为后续的反击做好准备。”
夜色渐深,“老兵号” 静静地停泊在 “先锋号” 前哨站的船坞中,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等待着黎明时分的出征。驾驶舱内,战术地图上的 “深渊之眼” 行动路线清晰可见,从数据深渊边缘到暗星云潜伏点,再到追猎者母舰可能的停泊区,每一段路线都承载着团队的希望与决心。
莉娜坐在了望塔上,手指轻轻抚摸着狙击步枪的枪管,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她知道,明天的侦察行动将是一场硬仗,但她更相信,凭借 “老兵号” 的升级性能和团队的默契配合,他们一定能成功 —— 因为这一次,他们不再是被动防御,而是主动出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 “主动权”。
“追猎者,等着我们吧。” 莉娜轻声自语,目光投向数据深渊深处的黑暗,“这一次,我们要摸清你们的底细,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万全的准备。”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