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机械化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感知力场,如同无形的雷达波,每隔一段时间便会规律性地扫过。它不像“寂静边荒”那样带着穿透灵魂的冰冷意志,更像是一台设定好程序的自动扫地机器人,在执行着清理和记录“异常信号”的固定任务。
每一次扫过,何雨柱都如同被冰冷的金属探针轻轻触碰。这力场似乎具备某种基础但高效的 “模式识别” 能力,其主要目标是侦测那些过于明显的、活跃的、或者具有特定危险特征的“变量”波动。
何雨柱精心维持的“混沌平衡”状态,在这种机械扫描下,反而展现出了一种意想不到的 “优势” 。
他刻意维持的“虚弱”与“濒临崩溃”的表象,首先就降低了扫描的威胁评级。一个连自身存在都摇摇欲坠的目标,显然不属于优先处理的高危对象。
更重要的是,那由数十个“人心锚点”在动态冲突平衡中散发出的、持续且粘稠的“混沌波动”,在这机械探针的感知中,构成了一片极其有效的 “背景噪音” 。
这噪音并非有序的信号,也不是狂暴的能量爆发,而是无数细微的、矛盾的、无逻辑的人性碎片交织成的、无法被简单归类和分析的“信息沼泽”。机械探针的识别算法在面对这片沼泽时,就像试图用语音识别软件去解析一锅煮沸的浓汤里所有气泡破裂的声音——数据量庞大,特征模糊,无法提取有效信息,最终大概率会被系统判定为 “无意义的环境背景杂波” 或 “低优先级待观察现象” 。
何雨柱甚至能感觉到,当那机械探针扫过四合院时,其扫描的“分辨率”会本能地降低,扫描的持续时间也会缩短,仿佛在“确认”这里只是一片“无害的混乱区”后,便急于转向其他可能存在更“清晰”目标的区域。
他的“扮猪吃老虎”加上“混沌浓汤”战术,似乎完美地欺骗了这套自动化的监测系统!
然而,何雨柱不敢有丝毫大意。他深知,自动化系统虽然缺乏主观判断力,但其背后必然存在着更高级别的控制中枢和数据处理机制。一旦他的“混沌平衡”出现任何超出阈值的波动,或者这机械探针的系统进行算法升级,他的伪装就可能被瞬间识破。
他必须更加精细地维持这种状态,同时,也要利用这难得的、相对“安全”的窗口期,做更多的事情。
他的首要任务,依旧是修复自身那惨不忍睹的灵魂创伤。但在机械探针的定期扫描下,任何明显的能量聚集或结构修复行为都风险极高。他必须找到一种更加隐蔽、更加……“自然”的修复方式。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颗记录一切的“灰色顽石”。这东西在持续吸收、记录着周围一切的矛盾信息,包括他那破碎的灵魂状态和维持“混沌平衡”的细微操作。它本身似乎并不产生明显的能量波动,但其存在,是否……能对周围的“损伤”产生某种被动的 “影响” ?
他尝试着,不再主动去引导能量修复灵魂裂痕,而是将一部分意识,更加贴近地“沉浸”在那“灰色顽石”周围那片因记录了大量矛盾信息而形成的、极其微妙的 “认知场” 中。
这片场域并非能量场,更像是一种…… “信息密度极高” 的区域。在这里,关于“动与静”、“秩序与混沌”、“存在与虚无”的种种矛盾概念,以一种被“顽石”压制和梳理过的、相对稳定的方式存在着。
当何雨柱那破碎的、充斥着创伤印记的意识靠近这片场域时,他惊讶地发现,那些灵魂裂痕的边缘,似乎受到了一种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 “梳理” 和 “抚平” 效应?
并非能量的治愈,而是概念层面的 “重新校准” !
就好像他那因悖论风暴而扭曲、破碎的“存在概念”,在这片充斥着矛盾但又奇异地达成某种“记录平衡”的场域影响下,被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向着一种更加…… “适应创伤” 或者说 “与创伤共存” 的稳定形态缓慢演化!
裂痕没有消失,但其边缘变得更加“圆滑”,其内部那因逻辑冲突而产生的持续“痛苦”波动,似乎也减弱了一丝。就像一块棱角分明、不断割伤自己的碎玻璃,在流水经年累月的冲刷下,虽然还是碎片,但边缘被磨圆,不再那么具有破坏性。
这是一种被动且极其缓慢的修复,但胜在无比隐蔽,几乎不产生任何可被探测的能量或意念波动,完全融入了那片“混沌背景噪音”之中。
何雨柱心中了然。这“灰色顽石”虽然无法主动治愈他,却提供了一个能够帮助他 “稳定伤势” 的独特环境。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耐心地将自身意识沉浸其中,如同病人浸泡在特殊的疗养液中,让灵魂的碎片在这矛盾的温床上慢慢沉淀、稳定。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忘记与外界的联系。他利用机械探针扫描的间歇期,以那种利用宇宙背景辐射调制的、极其隐秘的方式,再次与轨道的阿水团队进行了短暂通讯。
他将自己遭遇机械化感知力场以及利用“混沌平衡”成功伪装的情况告知了阿水,并询问他们是否知晓这股力量的来源。
阿水的回复带着一丝凝重:
【……机械探针……可能是‘净空区’的‘秩序傀儡’,或者……万识之网‘的‘信息采集单元’……它们通常会在‘寂静边荒’的直接观测暂时撤离后,进行区域性的‘次级扫描’……你的伪装策略是正确的,但务必小心,它们的算法会学习,且背后可能有更高级别的逻辑判断……】
“净空区”?“万识之网”?
何雨柱记下了这两个名字。看来,宇宙中盯着“变量”的,远不止“寂静边荒”一家。只是各自的关注点和手段不同。
阿水随后又传递来一个消息:
【……根据‘晶析-7’共享的信息,它与‘寂静边荒’达成的‘逻辑隔离协议’存在一个隐藏的‘评估机制’……‘寂静边荒’可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投放类似的‘测试性探针’或‘逻辑诱饵’,来评估‘变量’的成长性、威胁度以及……对秩序环境的‘污染性’……柱哥,你遇到的机械化扫描,也有可能……是这种‘评估’的一部分……】
评估?测试?
何雨柱心中一凛。这意味着,他现在的“安全”可能只是假象,他依旧处于一个巨大的、无形的“实验场”中,只是实验的观察者从台前转到了幕后,手段从直接压制变成了更隐蔽的测试与数据收集!
他必须更加小心。任何超出“混沌平衡”阈值的表现,无论是快速恢复,还是展现出新的、未知的特质,都可能引来更高级别的关注甚至打击。
他将自己更深地隐藏起来,如同冬眠的动物,将一切生机内敛,只维持着那片看似混乱无序、实则被他精细调控着的“混沌浓汤”表象。
时间在伪装与潜伏中缓缓流逝。地球上的季节悄然更替,寒冬渐远,四合院角落里积攒的冰雪开始融化,带来一丝初春的湿冷气息。院内的居民们似乎也随着气候的转变,从那场集体性的精神创伤中恢复了些许活力,算计、争吵、卑微的温情再次成为日常的主旋律,只是底色中,都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被某种无形力量洗礼过的沉淀。
何雨柱的灵魂创伤,在那“灰色顽石”认知场的被动影响下,以蜗牛般的速度缓慢稳定着。虽然距离恢复遥遥无期,但至少不再恶化,并且那种灵魂被撕裂的持续剧痛,也减轻了许多。
一切,似乎都进入了一种脆弱的、暂时的 “僵持平衡”。
直到这一天,当那机械探针再次例行公事地扫过四合院,即将如同前几次一样迅速离去时——
它似乎……停顿了那么一刹那?
紧接着,一股更加细微、但针对性极强的、带着明确 “分析” 意味的次级扫描波,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聚焦在了何雨柱院内……阎埠贵家的那个方向?
不,更准确地说,是聚焦在了阎埠贵那被“锚定”的、代表着“精打细算的韧性”的“人心锚点”上!
喜欢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四合院:何雨柱祭天,法力无边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