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狄阁老和李将军昨夜已经回府。”
清晨,侍立门外的玄甲女卫见狄明神清气爽地走出房间,立刻上前禀报。
“好,他们此行可有收获?”狄明一边活动着筋骨,一边随口问道,体内澎湃的宗师级内力让他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女卫回想了一下,答道:“属下昨夜见李将军情绪不高,狄阁老也未吩咐任何后续布置,想来……是扑了个空。”
“嗯,意料之中。随我去看看他们。”狄明笑了笑,迈步向府中东花厅走去。
东花厅内,气氛略显沉闷。
狄仁杰独坐书案后,气定神闲地批阅着文书,仿佛昨夜白跑一趟的并非是他。而一旁的李元芳则像只斗败的公鸡,耷拉着脑袋,时不时郁闷地拍一下大腿。
“父亲,元芳,看这情形,是空手而归了?”狄明踏入花厅,故意拉长声调问道。
李元芳猛地抬头,懊恼道:“嗨!别提了!真让你和大人说中了!那蛇灵总坛里干净得像是被狗舔过一样,连根毛都没剩下!白跑一趟,真是气煞我也!”
“元芳啊,”狄仁杰放下笔,笑眯眯地捋着胡须,“遇事需沉得住气。扑空本就在预料之中,何必如此焦躁?蛇灵若连这点警觉都没有,也不配与我们周旋这许多年了。”
“是啊元芳,”狄明接过话头,神秘地眨眨眼,“蛇灵遭此重创,蛰伏起来是必然的。不过嘛……我料定,待我们回到神都,必有意外收获。这伙逆党,离彻底覆灭之日不远矣!”
“哦?”狄仁杰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抓住了关键,“明儿此言,莫非在神都已有安排?”
李元芳也瞬间来了精神,目光灼灼地看向狄明。
“呵呵,天机不可泄露。”狄明卖了个关子,得意一笑,“等回府之后,自然见分晓,保管给父亲和元芳一个惊喜!”他打算将小梅、小凤姐妹彻底归顺的消息作为一份大礼。
狄仁杰与李元芳对视一眼,皆是心照不宣。老爷子人老成精,已然猜到几分,抚须笑道:“哈哈,好!那老夫便拭目以待,看看你准备了何等惊喜!”
言归正传,狄仁杰正色道:“如今幽州战事已了,善后事宜也处置得七七八八。依老夫看,你该率大军凯旋,回朝献捷了。”
“正有此意。”狄明点头,“我已传讯婉儿,让她与房玄龄、杜如晦在营州节度使府做好交接。待大军途经营州,便接上他们一同返回神都。”
“河北道经此一战,更需要能臣镇守。房、杜二位皆是宰辅之才,你将他们调回中枢,河北道由谁接手?”狄仁杰关切地问。
“父亲放心,此事我已与太平、婉儿商议过。”狄明成竹在胸,“内政方面,河北道的宋璟才干卓着,由他接任节度副使,总理一道政务,必能胜任。军事上,李勇老成持重,虽进取不足,但守成有余。如今北疆平定,正需要他这样的稳重之将镇守边关,保境安民。”
“嗯,你们思虑周全,老夫便放心了。”狄仁杰满意地点点头。
数日后,神都洛阳。
今日的神都,与往日的繁华喧嚣截然不同。朱雀大街净水洒街,黄土垫道,仪仗林立。无数千牛卫士兵盔明甲亮,肃立于街道两侧,隔出宽阔的通道。全城百姓翘首以盼,等待着凯旋的王师。
武则天在接到幽州大捷,彻底击溃突厥契丹联军的塘报时,虽不似崇州大捷时那般激动落泪,却也连说了十几个“好”字,畅快之情溢于言表。
此战一举打垮突厥二十年元气,北疆威胁大减,大周终于可以迎来宝贵的休养生息之机。
女皇当即下旨,除了依照此前太平公主所拟章程,待大军回朝后普天同庆外,更特颁恩旨,大赦天下,与民同乐!
此刻,武则天命太平公主率领满朝文武,出城十里,亲迎凯旋大军。待得胜之师由应天门入城,游行于朱雀大街,接受万民欢呼后,她将亲自登上午门城楼,等候狄明入宫觐见。
女皇与监国公主一同以最高规格迎接一位臣子,这份殊荣,在大周立国以来也极为罕见。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当狄明一身亮银麒麟铠,骑着高头大马,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时,整个神都沸腾了!“万胜!狄将军万胜!”的欢呼声如同山呼海啸。
赐御酒,犒三军。
当莫啜、李尽忠等敌酋首级以及一众突厥契丹贵族俘虏被押解示众时,气氛达到了顶点。崇州、幽州两场大捷,极大地提振了国威士气,一扫近年来对外战争的阴霾。
随后,盛大的庆祝活动在万众欢腾中结束。
武则天于明堂设朝,大宴群臣。
朝会之上,女皇心情极佳,对有功将士不吝封赏。金银、勋爵、官职,如流水般颁下。
狄仁杰破案有功,已位极人臣,封无可封,特进从二品虚职太子少傅,加光禄大夫,另赐国公府一座。加上原有的梁国公爵位、开府仪同三司和凤阁内史实职,已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首。
狄明战功彪炳,特进从二品镇军大将军,授禁军大都督,仍兼河北道节度使,新加陇右道节度使,授参知政事,得以进入政事堂参议朝政。
李元芳护卫有功,升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虽无实权,却已跻身朝廷高官行列,让他这个边军出身的汉子激动不已。
经由狄明大力举荐,狄仁杰和太平公主报奏,原河北道节度副使房玄龄升任御史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步入宰相之列。
此外,杜如晦、李勇、苏定方、薛礼等文武心腹,皆获丰厚封赏。
这一连串的封赏下来,狄明与太平公主一系的势力迅速膨胀,渗透并掌控了朝廷多个关键部门。尤其是狄明,身为镇军大将军、禁军大都督、参知政事,已是手握重兵、参决机要的军方第一人,权势熏天。
这自然引来了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弟和部分李唐旧臣的忌惮与围攻。朝堂上,奏请限制狄明与太平公主权势的呼声此起彼伏,言其“权势过重,恐非国家之福”。
然而,武则天心意已决。经过宫中闹鬼、太子被废等一系列事件后,她对儿子和侄儿都已彻底失望。在她心中,唯有能力出众、且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太平公主和狄明,才是她理想的托付对象。对于这些攻讦之言,她一概留中不发,甚至对闹得最凶的几人进行了申饬。
封赏完毕,武则天将主持宴会的重任交给太平公主,单独将狄仁杰与狄明召至贞观殿问话。
看着殿下这对屡立奇功的父子,武则天凤颜大悦:“怀英,明儿,你二人一为朝廷屡破奇案,稳定朝局;一为朕扫平北患,立下不世之功。朕心甚慰啊!”
狄仁杰立刻躬身,熟练地送上高水准的马屁:“陛下谬赞!臣等能有所建树,全赖陛下信重,委以重任。臣等唯有鞠躬尽瘁,以报陛下天恩于万一!”
武则天被逗得开怀大笑,指着狄仁杰道:“你这个老滑头!”
笑罢,她神色一正,道:“朝廷已收到吉利可汗的国书,请求和谈。他到底还是不死心,想换回那数万俘虏。朕已命秋官侍郎张柬之为使,前往幽州主持和谈。朕只给他一条底线:和谈可以,释放俘虏,绝无可能!”
狄明此前密奏关于俘虏的处置建议,深合武则天之心。她深知,如今大周国库空虚,民生疲敝,急需休养。削弱突厥潜力,方能换来长久和平。
至于为何派主管刑狱的秋官侍郎张柬之去干鸿胪寺的活儿,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女皇对这位屡次为废太子李显鸣不平的“硬骨头”宰相明升暗降,打发他去跟突厥人扯皮磨嘴皮子了。
君臣又商议了一番北疆防务与朝政大事,狄明与狄仁杰方才告退。
走出贞观殿,狄明望着神都蔚蓝的天空,感受着体内愈发磅礴的力量与气运,心中豪情万丈。
喜欢都穿越了,你还叫我节制一点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都穿越了,你还叫我节制一点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