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越勒住缰绳,战马在泥泞的山路上踏出深浅不一的蹄印。他抬头望向小别山连绵的丘陵,晨雾如轻纱般缠绕着山腰,隐约可见远处楚军营地升起的袅袅炊烟。
“沈尹戌的部队就在前方十里处扎营。”斥候单膝跪地,声音带着急促的喘息,“约有两万人,阵型严整,戒备森严。”
孙武微微颔首,目光仍停留在手中的地形图上。那张由林越协助绘制的沙盘地图上,小别山的地势起伏被精确标注,每一处山谷、每一条溪流都清晰可见。
“沈尹戌是楚国名将,用兵以谨慎着称。”孙武的声音平静如水,“若是正面交锋,即便获胜,我军也会损失惨重。”
林越策马靠近,压低声音道:“先生可还记得昨日探子回报?楚军将领中有人在议论我军连日行军,必定师老兵疲。”
孙武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正是。沈尹戌虽谨慎,却也难免受到这些言论的影响。”
二人相视一笑,心中已有计较。
当夜,吴军营地一反常态地喧闹起来。士兵们被故意允许饮酒作乐,篝火旁传来嬉笑打闹的声音。更有甚者,几队士兵在换防时故意走错位置,整个营地显得杂乱无章。
林越亲自带队,将粮草车辆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却故意让装载的麻袋露出一角——里面不是粮食,而是填装的稻草。
“演戏要演全套。”林越对负责后勤的军官吩咐道,“明日拔营时,让士兵们装作疲惫不堪的样子,步伐要乱,旗帜要歪。”
次日黎明,吴军拔营启程。士兵们无精打采地拖着步伐,队形松散,兵器也不再像往日那样整齐划一地扛在肩上。就连孙武的将旗也歪斜地举着,在晨风中无力地飘荡。
“报——”楚军斥候飞马回营,“将军,吴军果然已是强弩之末!今早拔营时,队形散乱,士兵疲惫,连孙武的将旗都举歪了!”
沈尹戌抚须沉吟,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孙武用兵如神,怎会如此大意?”
副将笑道:“将军多虑了。吴军自汉水偷渡以来,连日奔袭,已是人困马乏。况且那孙武终究是齐国人,对我楚地水土不服,士兵生病者不在少数。”
正当楚军将领议论纷纷时,又有一斥候来报:“将军,吴军行至十里坡时,竟有数百士兵因体力不支倒地,全军不得不停下休整!”
沈尹戌终于动心,但仍谨慎下令:“再探!特别注意吴军可有埋伏的迹象。”
与此同时,在十里坡的吴军营地中,孙武与林越正站在一处高地上,远远观察着楚军的动向。
“沈尹戌果然谨慎,已经派了三批斥候前来查探。”林越轻声道。
孙武微笑:“那就让他看个够。传令下去,让士兵们继续演戏,那些体力不支的可以开始生火做饭了,炊烟越多越好。”
吴军营地顿时升起缕缕炊烟,士兵们横七竖八地躺倒在地,兵器随意丢弃在一旁,俨然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
楚军斥候远远看到这番景象,急忙回报。沈尹戌终于下定决心:“机不可失!传令全军,即刻出击!”
当楚军浩浩荡荡杀向十里坡时,吴军“慌乱”地拔营后撤,丢盔弃甲,连粮草车辆都顾不上带走。
“追!”沈尹戌一马当先,楚军士气大振,全力追击。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十里坡以西五里处,有一处名为“鬼见愁”的险要山谷。那里山势陡峭,谷地狭窄,正是设伏的绝佳地点。
早在三天前,林越就亲自带队勘察过此地。他运用现代地理知识,精确计算了山谷两侧的伏击点,甚至连弓弩的射击角度都做了详细规划。
“先生用兵,真可谓形人而我无形。”林越在埋伏点对孙武感叹道,“让敌人只看到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表象。”
孙武点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今日便是要让沈尹戌以为我军疲惫,方能引他入此绝地。”
当楚军前锋追至“鬼见愁”谷口时,沈尹戌突然勒马,眉头紧锁:“此地地势险要,若有埋伏...”
话音未落,山谷两侧突然战鼓震天,吴军旗帜如林般竖起。原来那些“疲惫不堪”的吴军士兵,此刻个个精神抖擞,弓弩齐备。
“中计了!”沈尹戌大惊失色,急令退军。
但为时已晚。吴军伏兵四起,滚木礌石从两侧山坡滚落,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楚军。谷地狭窄,楚军人马拥挤,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将军快走!”亲兵护着沈尹戌,杀出一条血路。
残阳如血,映照着“鬼见愁”谷地中楚军溃败的景象。吴军大获全胜,而伤亡微不足道。
是夜,吴军营地中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孙武却独自站在营帐外,望着满天星斗,若有所思。
林越走近,轻声道:“先生可是在思考明日进军路线?”
孙武摇头:“我在想,为将者当如《始计篇》所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今日虽胜,却更觉肩头责任重大。”
林越沉默片刻,道:“先生还记得《谋攻篇》的话吗?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今日用计取胜,正是为了避免明日更多的流血。”
孙武转身,目光灼灼地看着林越:“你总能明白我心中所思。说来奇怪,有时我觉得你仿佛早已读过我的兵法,甚至...比我自己更了解它。”
林越心中一震,强作镇定道:“先生过誉了。我只是...比别人更用心体会先生的教诲而已。”
月光下,二人身影拉长。在他们身后,吴军旗帜在夜风中猎猎作响,而远方的郢都,已经近在咫尺。
孙武忽然道:“经此一役,楚军主力已去其半。但我担心的是,越是接近郢都,楚人的抵抗会越发顽强。”
林越想起历史上吴军最终攻破郢都的记载,轻声道:“先生放心,只要我军保持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纪律,郢城必破。”
“好一个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孙武眼中闪过惊喜,“这话说得妙极,当记入兵法!”
林越这才意识到,自己不经意间说出了《军争篇》中的名句。他望着孙武认真记录的身影,心中泛起一丝奇妙的感触——历史正在他眼前缓缓成型,而他,正是这历史的一部分。
如果这个故事触动了你——请【点赞】,在评论区【留言】,或是【转发】给最懂你的那个人。你的每一个互动,都是这个故事继续生长的光。点击【送礼】,精彩未完待续…
喜欢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成孙武门徒,我靠孙子兵法狂飙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