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钥匙的兴奋过后,扑面而来的是现实的尘埃与艰巨。当凌云三人再次站在那间名为“积善居”的铺面前,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时,午后的阳光斜照进屋内,清晰地照亮了每一处破败的细节。铺面年久失修,蛛网在梁角摇曳,墙壁上糊的旧报纸泛黄剥落,露出底下斑驳的泥土底色;地面坑洼不平,积着厚厚的灰尘;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腐的纸墨味混合着淡淡的霉味;屋顶的明瓦裂了几处,雨天必定漏水。这是一副需要彻底改造的骨架。
“百废待兴啊。”李文轩轻声道,用袖子掩了掩口鼻。
韩老倌却搓着手,眼里放光:“破是破了点,但骨架结实,地段也好!收拾出来,准保亮堂!”
凌云环视四周,目光锐利如手术刀,仿佛已在脑海中开始切割、规划。他沉声道:“修缮之事,刻不容缓。 然我等资金有限,需精打细算。” 他顿了顿,看向两位伙伴,“大事当前,唯有我等亲力亲为,方能省下工钱,将银两用在刀刃上。”
共识瞬间达成。面对共同的梦想巢穴,三人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进入了战时状态。高效的分工协作随即展开,如同精密器械的齿轮开始咬合运转:
* 凌云 作为核心与总规划师,负责规划内部功能分区。他凭借对诊疗流程的深刻理解,在脑海中反复勾勒:何处设诊室,需安静明亮;何处作药房,要便于存取且防潮;门口如何布置候诊区,需舒适通风;角落能否隔出小小的煎药处,需注意排烟安全。他拿着炭块,在地上画出大致区域,反复调整,务求流程顺畅,互不干扰。
* 李文轩 发挥其文书特长,负责设计匾额、药材标签和初步的规章制度。他翻阅典籍,斟酌“济安堂”三字的字体气势,设计药柜上药材名称的标签格式,力求清晰美观。同时,他开始草拟医馆基本的接诊、抓药、收费流程规范,思考如何将凌云的医道理念融入日常管理中。
* 韩老倌 则凭借其市井人脉和务实经验,负责采买物料、联络相熟的实惠工匠。他穿梭于木材行、砖瓦铺、油漆店,货比三家,与老板们磨破嘴皮子砍价;又去找往日交好的老木匠、泥瓦匠,说明情况,请他们看在情分上,工钱优惠些,或者在某些技术活上给予指导。
亲力亲为是这半个月的主旋律。清晨,当榆林坊还在薄雾中苏醒,凌云三人已来到铺面。他们挽起袖子,扎紧裤脚,开始了艰苦的劳作。
请来的老木匠负责修补房梁、打造药柜框架,老泥瓦匠负责修补墙面、平整地面。而凌云、李文轩、韩老倌则成了最得力的下手和小工。他们和工匠们一起,粉刷墙壁,石灰水溅了满身,呛得直咳嗽;他们修补地面,用三合土填充坑洼,再用石碾夯实,累得腰酸背痛;他们打造药柜,按照凌云的设计,将木板刨平、开榫、组装,手上磨出了水泡;他们安装格栅,用于分隔候诊区与药房,既通透又保持一定私密。
过程辛苦异常,每日收工,三人都如同从灰堆里爬出来,筋疲力尽。李文轩原本握笔的手磨破了皮;韩老倌的老腰都快直不起来;连体力最好的凌云,也时常在深夜揉着酸痛的臂膀。然而,空气中却充满了创造的快乐。看着斑驳的墙壁一天天变得洁白平整,看着坑洼的地面逐渐光滑,看着空荡的屋内开始出现药柜的雏形、候诊的长凳,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希望支撑着他们。工匠们也被这三个读书人和老江湖的拼劲感染,干得更卖力了。
更难得的是,三人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极为用心。
* 凌云 坚持在诊室临街的墙面开了一扇宽敞明亮的大窗。他说:“病气郁结,需阳气通透。采光好,利于望诊,病人心情也舒畅;通风佳,可免病气滞留。” 这扇窗,后来成了“济安堂”的标志之一。对于药柜,他严格按照药材的性味归经分门别类,上行下达,左石右草,井井有条,便于快速抓取,也体现了严谨的医学态度。
* 李文轩 的俊秀字体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亲自书写了“望闻问切”四个大字的挂轴,准备裱糊后悬挂于诊室正墙,既点明医道精髓,也增添文化气息。他还精心书写了每一味药材的名称标签,工整的小楷,让人一目了然。
* 韩老倌 则发挥着生活智慧。他从野外采来新鲜的艾草,扎成小束,挂在门口和窗边,笑道:“驱驱蚊虫,也添点草药味儿,让病人一进门就知道咱们是干啥的!” 他还不知从哪弄来几个旧陶罐,种上些薄荷、紫苏,摆在窗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修缮期间,还发生了一段插曲。吴霸天不知从何处得知了消息,或许是韩老倌有意无意透露的。这一日,他派了两个手下,抬来了一张用料扎实、做工考究的柏木诊桌,还有两把配套的椅子。来人传话道:“凌郎中新铺开张,我家大哥聊表心意,恭贺乔迁之喜!”
这份“心意” ,既是对先前治病之恩的答谢,也是一种善意的示好和关系的巩固。礼物实用,正是医馆所需。然而,凌云深知江湖人情,收下容易,牵扯难清。他斟酌片刻,没有推辞,而是郑重收下,并对来人道:“多谢吴大哥厚赠!凌云感激不尽。” 随后,他亲自包了好几包上等的枸杞、黄芪、当归等养生药材,价值与那桌椅大致相当,让来人带回给吴霸天,并嘱咐道:“区区药材,聊表心意,请吴大哥务必收下,日常泡饮,于身体有益。” 此举既领了情,又不欠因果,保持了彼此尊重又界限清晰的合作关系,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历经半个多月的辛苦劳作,当最后一块窗格被擦亮,最后一张标签被贴好,最后一点垃圾被清运出去后,三人再次站在这间焕然一新的铺面中央。
夕阳的金辉透过那扇崭新的大窗,洒满整个屋子。墙壁洁白,地面平整,药柜散发着新木的清香。诊桌摆放得当,候诊区条凳整齐,“望闻问切”的挂轴静静等待着它的使命。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连空气中,似乎也开始隐隐弥漫起草药的清香气味。
韩老倌用粗布毛巾擦着汗,咧着嘴笑:“嘿!真他娘的亮堂!”
李文轩抚摸着光滑的诊桌,眼中满是欣慰:“终于……有点样子了。”
凌云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角落,从药柜到诊桌,从候诊区到窗外熙攘的街市。他的脸上,露出了许久未见的、轻松而满足的笑容。
一个像模像样、凝聚着三人心血与希望的医馆雏形,就在这片曾经破败的土地上,在他们亲手一点一滴的创造中,诞生了。 它静静地矗立在榆林坊中段,仿佛一颗孕育着无限生机种子,只待择吉日,破土而出,迎向阳光。
喜欢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开局救活马皇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