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昀这天真烂漫的模样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波彦俯身摸摸波昀的头,笑道:“是了,还有昀儿。只是父王来得匆忙,未及准备礼物,只剩下一柄随身佩剑了。这可是一把真正的宝剑,昀儿要不要?”
波昀听说父王要送他宝剑,立刻雀跃起来,连连点头:“要!要!昀儿要!”
波彦伸手,侍立一旁的刘开立即奉上波彦此行随身佩戴的宝剑。这是一柄制作精良的宝剑,剑鞘上镶嵌着精美的纹饰,剑柄因常年使用而显得光滑温润。
波彦接过,郑重地递给四子波昀:“这柄剑随为父征战沙场,立下不少功劳。今日赠与你,望昀儿将来也能成为保家卫国的栋梁之才。”
波昀双手接过这柄对他而言还显沉重的宝剑,小脸因兴奋而通红,爱不释手地抱在怀中,开心地笑道:“谢谢父王!昀儿一定会好好练习武艺,将来像父王一样英勇!”
与家人温存过后,波彦又一一关心仍在府中的养子养女。他走到他们面前,仔细询问每个人的学业进展。也分别赠予他们一些礼物以示关爱。
随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温馨的家宴。餐桌上摆满了精致的菜肴,其中不乏波彦征战期间难得品尝到的家乡风味。
这种围着圆桌吃法也是波彦让人做的,感觉与家人同桌吃饭更显示亲情。
侍女们轻手轻脚地布菜斟酒,殿内烛火通明,洋溢着团聚的喜悦。
波彦特意夹了一块炖得烂熟的羊肉放在父亲碗中:“父亲尝尝,这是父亲最爱的方法炖的。”又为母亲盛了一碗鸡汤:“母亲操劳府中之事,该多补补身子。”
波才欣慰地看着儿子:“尔在外征战,家中都还好。倒是你,听说在陇西遇到暴雨,军中可有受影响?”
波彦笑道:“父亲放心,儿臣那时早已命人备足粮草,搭建营帐。虽然雨势大了些,但将士们都能安然度过。”
席间,波彦饶有兴致地讲述着征战期间的见闻,说到在凉州见到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孩子们都听得入神。波昀跑去侍女那里拿回宝剑,抱着父王送的宝剑,迫不及待去波彦身边地问道:“父王用这把剑打败过多少个敌人?”
波彦摸摸他的头:“剑不在于打败多少人,而在于保护该保护的人。等昀儿再大些,父王亲自教你剑法。”
家宴结束后,波彦特意留下波昶,父子二人在庭院中漫步。夜色渐浓,繁星点点,皎洁的月光洒在亭台楼阁之间,为这难得的团聚时刻增添了几分诗意。
“昶儿,监国这一年多,尔成长了很多。”波彦停下脚步,望着已经有七尺的长子,语气中充满欣慰,“为政者当以民为本,能深入乡里体察民情,推广石炭解决百姓炊爨之困,这是实实在在的德政。”
波昶恭敬地回答:“父王教诲,儿臣时刻铭记在心。只是监国理政,深感责任重大,唯恐有负父王重托。在宛陵日平定叛乱,儿臣更是体会到用兵之难,远胜读书万卷。”
波彦颔首:“正是如此。读书可以明理,但理政需要实践。你在处置叛乱时,能够分清主从,严惩首恶,宽恕胁从,这个度把握得很好。”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今日父王封尔为吴侯,可知其中深意?”
“吴侯为父王称王前爵位,吴侯之位在明国意义非凡,父王将孩儿加封吴侯,是确认孩儿为明国储君之位,不可动摇。避免争储,以后几个弟弟长大受不良之人蛊惑。”
“明白就好,父王希望以后尔等兄弟兄友弟恭。”
“儿臣谨记父王教诲。”波昶深深一揖。
此时,在内室之中,陶贞正细心地为波昫整理寝衣。陈兰坐在一旁,看着儿媳忙碌的身影,感慨道:“今日彦儿封昶儿为吴侯,吾这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尔等夫妻和睦,孩子们也都懂事上进,这是波家最大的福气。”
陶贞温婉一笑:“母亲过誉了。这些都是媳妇应该做的。如今夫君归来,一家团圆,才是真正的圆满。”她细心地为波昫系好衣带,轻声道:“昫儿今日特别开心,一直抱着夫君赐的宝剑不肯放手。”
陈兰笑道:“这孩子从小就崇拜他父亲。前些时日还拿着木剑,说要像父王一样上阵杀敌呢。”她顿了顿,关切地问道:“曦儿在洛阳求学,最近可有来信?”
陶贞放下手中的衣物,从匣中取出一封信:“前日刚收到。信中说他跟随刘晔尚书,把洛阳城里里外外探寻了一遍。大汉皇宫已经修缮完,又扩建不少,懂了不少营建宫殿学识。只是媳妇总觉得,他一个人在异乡,难免孤单。如今夫君征战回来了,也该考虑接他回阳翟了。”
“正是这个道理。”陈兰赞同道,“一家人总归要团聚在一起才好。”
这时,波安、波慧两姐妹捧着父王赏赐的瓷器走了进来。波安小心翼翼地将瓷碗放在桌上,赞叹道:“祖母,母后,看这瓷器多美啊!”
陈兰拿起瓷碗,就着烛光仔细端详,也不禁赞叹:“确实精美绝伦。听说这是鄱阳县新烧制出来的,若是提高产量,定能成为国之重器。”
这时波慧上前依偎在祖母身边,天真地问道:“祖母,父王以后不会再离开这么久了吧?”
陈兰放下瓷碗,慈爱地抚摸着孙女的头发,柔声道:“你父王是为了天下百姓才不得不远征在外。如今战事已定,他自然会多陪在你们身边。等回到阳翟老家,祖母就把你在洛阳求学的二兄也接回来,到时候一家人团团圆圆,再也不分开了。”
最后,波彦与陶贞回到自己的寝殿。烛光下,波彦握着妻子的手,深情地说道:“这一年多,真是辛苦你了。吾不在的日子里,尔既要操持家务,又要辅佐昶儿理政,还要照顾老小。听母亲说起,连族中一些人的婚事都是你一手操办,吾听了既感激又心疼。”
陶贞依偎在丈夫怀中,轻声道:“夫君为国征战,才是真正的辛苦。妾身能在后方尽绵薄之力,心中甚是欣慰。倒是每次听闻前线战事,总是提心吊胆,夜不能寐。如今平安归来,便是对妾身最大的安慰。”
“待回到阳翟,再好好团聚一番。”波彦承诺道,“届时把曦儿也接回来,一家人好好过日子。这些年来,我常年在外征战,亏欠你们母子太多。”
陶贞抬头望着丈夫,眼中泪光闪烁:“夫君何出此言?为天下百姓征战,吾等身为家人,自当支持。只是......”她轻声道,“只是有时夜深人静,总会担心夫君在外是否安好。”
波彦将妻子搂得更紧了些:“如今雍凉已定,各方休养生息。也该有时间多陪陪你们了。”之后二人做起解相思之事。许久夜色安静下来。
喜欢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