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的乾纲独断,案牍之后的夙兴夜寐,并未让嬴政感到满足。对他而言,那些经由各级官吏层层上报、最终凝结在竹简上的文字,固然是了解国政的重要渠道,却终究隔了一层。他需要更直接、更鲜活、更不容欺瞒的方式来感知他的帝国,来确认他的意志是否如同他设想的那般,精准无误地贯彻到了这个庞大国家的每一寸肌理,每一个毛孔。
于是,一种令所有官员、尤其是那些负责具体事务的中下层官吏和将领们倍感压力的行为模式,开始在嬴政的亲政生涯中频繁出现——不定期的、毫无预兆的、亲力亲为的巡视。
他像一头精力无穷的雄狮,永不满足于仅仅蹲踞在巢穴中听取汇报,而是要亲自踏入自己的领地,用锐利的目光审视,用灵敏的嗅觉探查,确保没有任何角落脱离他的掌控。
这是一个看似平常的上午,阳光炙烤着黄土地,校场上尘土飞扬。一队队秦军锐士正在军官的号令下进行着日常操练。长戟如林,进退有序;弩兵阵列,装填击发,动作整齐划一;骑兵策马奔腾,卷起漫天烟尘。一切都显得训练有素,充满肃杀之气。
负责此地驻防的,是年轻气盛、以勇猛和严谨着称的将领蒙恬(或其麾下某部将)。他正站在点将台上,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下方的军阵,不时发出简短的指令,纠正细微的偏差。
突然,军营辕门处传来一阵不大却异常清晰的骚动。紧接着,一队没有任何仪仗、身着普通黑色军服却气势惊人的骑兵,簇拥着一个核心身影,如同旋风般径直冲入了校场,直接来到了点将台下!
当蒙恬和台下操练的军官们看清那核心身影的面容时,无不骇然变色!
是秦王!竟然是秦王陛下亲临!
所有人,从蒙恬到最普通的士卒,在短暂的惊愕之后,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山呼:“参见大王!大王万年!”
嬴政勒住马缰,他今日也是一身便于行动的黑色劲装,并未穿戴冕服,但那股与生俱来的威压,却比任何华丽的服饰都更具震慑力。他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黑压压跪倒的士卒和将领,微微抬手:“平身。继续操练。”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校场。
蒙恬连忙起身,心脏还在砰砰直跳,他完全没接到任何大王要来的通知!“陛下……末将不知陛下驾临,未能远迎,乞恕罪!”
“寡人随意走走,何罪之有?”嬴政语气平淡,目光却已转向了正在操练的军阵,“起来吧,陪寡人看看。”
他翻身下马,动作矫健。蒙恬不敢怠慢,连忙跟上。
嬴政并未走向点将台,而是直接走向了那些正在休息或者进行基础训练的士卒方阵。他来到一队弩兵面前,随手从一名紧张得手心冒汗的弩兵手中,拿过了他那张已经上弦的强弩。
那弩兵吓得脸都白了,一动不敢动。
嬴政掂量了一下弩身,检查了望山(瞄准器)、弩机(扳机结构)和弓弦,动作熟练得不像一位养尊处优的君王。他甚至举起弩,对着远处的箭靶虚瞄了一下,感受着弩身的平衡和力道。
“此弩力道尚可,然望山刻度似有磨损,影响精度。需定期校验更换。”嬴政将弩递还给那名几乎要晕过去的弩兵,对身旁的蒙恬说道,语气不容置疑。
蒙恬心中巨震,连忙躬身:“末将遵命!即刻命军械官全面核查!”
嬴政又走到一排长戟兵面前,随手抽出一名士卒手中的长戟,检查戟头与木柲(杆)的连接是否牢固,刃口是否锋利。他甚至用指节敲了敲戟头,倾听金属的声音。
“柲木选材不错,但保养需再细致些,尤其阴雨天后,需防霉变虫蛀。”他再次给出专业的评价。
接着,他走向马厩。战马是秦军的重要资产。他仔细查看了马匹的膘情、毛色、蹄铁,甚至掰开马嘴看了看牙齿,判断年龄和健康状况。
“这些马喂养得不错,”嬴政难得地露出一丝赞许,“但需注意疫病防治,尤其是春夏之交。”
蒙恬和一旁的军校们早已冷汗涔涔。他们万万没想到,大王对军械、马匹这些具体细节竟然熟悉到如此程度!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在这位君王随手的检查下暴露无遗!
巡视完操练和马匹,嬴政又提出要去看看士卒的营房和伙食。
在营房里,他摸了摸士卒的铺盖,查看了通风和卫生条件。在庖厨(厨房),他更是让人盛了一碗刚刚煮好的粟米饭,随手抓起几粒,放在指尖捻了捻,又放入口中咀嚼了一下。
“粟米成色尚可,但夹杂些许沙砾,淘洗需更用心。将士们为国效力,餐食不可马虎。”他平静地说道,却让负责后勤的军官面如死灰,连连叩首请罪。
这一趟突如其来的巡视,虽然没有雷霆震怒,但那细致入微的检查和对专业知识的熟稔,却比任何训斥都更让蒙恬和各级军官感到压力巨大。他们深刻体会到,王权的目光,无远弗届,连最细微的环节都在掌控之中。
然而,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蒙恬等年轻将领心中,更多的是一种由衷的钦佩和振奋。能遇到这样一位不仅雄才大略,而且对军队如此了解、如此关心的君主,是何等的幸事!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才能和忠诚,有了真正可以托付和施展的舞台。
离开军营不久,嬴政的车驾又出现在了守卫森严的咸阳武库之外。同样是没有预先通知,直接抵达。
管理武库的官员连滚爬爬地出来迎接,吓得魂不附体。
嬴政径直走入库房。里面光线昏暗,但排列整齐的戈、矛、戟、剑、盾、甲胄,以及一架架已经组装好的强弩,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如同沉睡的猛兽,等待着唤醒的时刻。
他随手从架子上取下一柄青铜剑,用手指弹了弹剑身,聆听其嗡鸣,又仔细检查了剑刃的锻造纹理和锋利度。
“剑身锻造均匀,然开刃角度稍欠,影响劈砍威力。着工匠改进。”他淡淡地吩咐道。
接着,他来到存放弩箭的区域,抽查了几支箭矢,检查箭杆是否笔直,箭羽粘贴是否牢固,三棱箭镞的锋锐程度和对称性。
“箭矢乃消耗之大宗,质量关乎士卒性命与战局胜负,不可有丝毫懈怠。若有以次充好者,严惩不贷!”他的语气陡然转冷,让陪同的武库官员双腿发软。
随后,他又视察了少府管辖的、负责铸造兵器的工坊。在这里,他观看了工匠们冶炼青铜、浇铸模具、打磨成型的全过程。他甚至会驻足与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交谈几句,询问他们在铸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对于改进工艺有什么想法。
他那专注的神情和提出的问题,让那些平日里只与火炉和铁锤打交道的老工匠们都感到惊讶不已,他们从未想过,高高在上的秦王,竟然会对这些“贱业”如此了解,如此关心。
巡视的最后一站,是位于咸阳附近的巨型粮仓——太仓。巨大的仓廪如同山丘般连绵,里面储存着维系帝国运转和战争需求的巨额粮食。
嬴政走入仓廪,抓起一把金黄的粟米,仔细查看其干燥程度、饱满度,又闻了闻气味,确认没有霉变。
“仓储之重,关乎国本。防火、防潮、防鼠、防蛀,需定立严规,专人负责,定期核查。若有亏空、霉变,主管官吏,一体同罪!”他的声音在空旷的仓廪中回荡,带着金属般的质感,敲打在每一个管理粮仓的官吏心上。
这一连串的巡视,涵盖了军事、武备、后勤等关键领域。嬴政通过这种亲力亲为、直插基层的方式,将王权的威慑力,如同水银泻地般,直接渗透到了帝国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他让所有人都明白,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军营之中,无论是在工匠坊里,还是在粮仓之内,秦王的意志,都必须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任何懈怠、欺瞒或者无能,都可能在那双锐利眼睛的注视下无所遁形,并付出惨重的代价。
同时,这种巡视也让他对秦国的战争潜力——军队的训练水平、武器装备的质量、后勤保障的能力——有了最直观、最真实的认识。这为他接下来规划那吞并六国的宏伟蓝图,提供了坚实而可靠的依据。
当嬴政结束这一日的巡视,返回咸阳宫时,夕阳已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更加明亮和坚定。
帝国的齿轮,正在他的亲自驱动下,紧密咬合,高效运转。而他的目光,已然越过了咸阳的城墙,投向了东方那更加广阔的天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构想,正在他胸中酝酿,呼之欲出。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天下一帝秦始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