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扎西达,诺哇,哦一,哦一,诺索拉……”
随后鼓点加入,气氛瞬间热烈起来,整首歌的情绪被带动起来。
为了帮助刘一非找到感觉,他们先完整地过了一遍,暂时不计较演唱中的细节问题。
这首歌对她来说难度不小,尽管她参与了部分创作。
高低音转换、气息控制等,都是她需要加强的地方。
气息不足一直是她的短板,虽然一直在练习,但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长期坚持。
王敬天指出了她几处音准问题,至于唱腔方面,他和孙祺都无从指导——
毕竟两人不懂日语,只能靠刘一非自己掌握。
他们陪她反复练习有问题的段落,直到三人满意后,才重新开始整首歌的录制。
一遍、
两遍、
不知录了多少遍……
窗外天色渐暗,最新一遍仍有微小瑕疵。
录音棚内,刘一非扎起头发,鼻尖渗出汗珠,轻轻喘息,明显已十分疲惫。
孙祺多次劝她休息,她却坚持继续。
她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两人只好陪她坚持下去。
连续录制超过四小时,除了偶尔喝水润喉,她从未休息超过十分钟。
她的毅力让孙祺和王敬天暗暗佩服。
但体力已接近极限,再唱下去可能会伤到嗓子。
孙祺决定最多再试两次,必须及时收住。
刘一非深吸一口气,看着谱子,再次做出“oK”的手势。
孙祺在棚外点头回应,示意王敬天开始伴奏。
经过数小时反复练习,刘一非已经记住了全部歌词。
她双手扶着耳返,闭上眼睛,随着节奏开始演唱。
她的音色与原唱不同,音域稍窄,高音也略低,
但声线更加柔和,反而突显出歌曲中命运重压下的无力感,
再加上她专注的演绎和坚定的情感表达,格外动人。
---
**与原作相比,虽然少了那份豪迈奔放的气势,却更突出在困境中不断努力的坚韧精神。
结合她较为柔和的声线,传达出一种既苍凉又坚强的情绪。
**
一首经典歌曲,不仅需要歌手高超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情感能否打动听众的心。
刘一非恰好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
那种一步步挣脱命运束缚的力量感,让人感到振奋。
听到这版演唱,孙祺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说道:
“这首歌,成功了!”
一曲结束,窗外的孙祺和王敬天不约而同地朝她竖起大拇指。
刘一非抿着嘴,露出满足的笑容。
走出录音棚,她接过孙祺递来的纸巾,轻轻擦去额头的汗水,一边回放刚刚录好的歌曲。
这几个小时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心里泛起一丝小小的自豪。
真好听!
非非,你是最棒的!
“一非,表现不错。
从专业角度看,这一版已经很完整了。”
听完回放后,王敬天给出了他的专业评价。
“嗯嗯,谢谢天哥。”
“现在只剩下日语唱腔还需要微调。
我建议你回索尼唱片,找专业的日语歌曲制作人再审核一下,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稍微调整就行。”
“嗯嗯,我明天就去,顺便把任务完成。”
“好,没问题。”
忙了一整天,歌曲终于录完。
乐器老师已经离开,王敬天还在处理最终的音源,孙祺和刘一非便一起坐在沙发上休息。
“喝杯茶吧,天哥这里的菊花茶不错。”
孙祺拿出一个新茶杯,倒满后递给刘一非。
接过茶杯时,刘一非的表情有些不太自然。
“呃,你不爱喝茶吗?对了,你应该是更喜欢喝咖啡吧。
我差点忘了,你等一下,我去给你冲杯咖啡,不过这儿只有速溶的,将就点吧。”
说完,孙祺就要起身。
“不用不用,我也挺喜欢喝茶的。”
刘一非赶紧伸手拦住他。
她其实更爱喝咖啡,茶的话也偏向奶茶,但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清茶。
刚才的表情是因为想起昨晚吃火锅时用孙祺的杯子喝水的事,有点尴尬,所以神情才有些僵硬,没想到让孙祺误会她不喜欢喝茶。
“哦,这样。”
孙祺见刘一非不像在勉强,便重新坐下,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慢慢喝了一口。
“呲哈——”
他品茶的样子倒是挺像回事。
刘一非轻轻拿起茶杯,抿了一小口,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孙祺身上,带着几分好奇。
“孙祺,你平时很喜欢喝茶吗?”
“嗯……怎么说呢,不算懂茶,但确实喜欢喝。”
“我记得,好像年纪大的人才更爱喝茶。”
孙祺想了想,觉得这话有道理。
茶和年龄、经历有关,不同阶段品出的味道不同,心境也不同。
前世他三十多岁才开始喜欢喝茶,那时研究不深,重生后一直忙,也没时间深入。
不过,将来这大概会成为他的一个爱好。
“你这话,既对也不对。”
“年长的人喜欢喝茶,不是因为年纪大,而是经历多了,茶里能品出人生百态。
我现在嘛,只能算刚入门。”
茶在华夏文化中有特殊意义,刘一非了解不多,听得似懂非懂,只是轻轻点头。
“对了,你那个……电影剧本能给我看看吗?”
“嗯?哪个剧本?”
孙祺手头剧本不少,一时没反应过来她说的是哪一个。
“就是你马上要拍的那部《无名之辈》。”
帮刘一非录完歌后,孙祺重新把精力放回《无名之辈》的筹备上。
时间确实紧张,马上又要过年了。
而到了五六月份,工作室还有《我团》和《潜伏》两部剧要同时上线,今年恐怕又得忙得不可开交。
他每天在工作室画分镜头剧本,同时和远在黔南的摄影组沟通勘景进展。
这年头网速不快,视频传输困难,只能先看照片确认。
刘师兄带着摄影组在都云考察了几天,反馈很好,当地的城市风貌很符合剧本设定。
孙祺和刘师兄商量后,决定把都云作为拍摄首选地。
摄影组需要提前选好合适的拍摄场地和街景,记录带回京城。
等最终确定后,再通过中影联系当地**和相关部门协调拍摄事宜。
现在孙祺最发愁的,还是演员选择的问题。
首先是男主角的人选——最出名的演员,张果立。
京城紫玉山庄。
孙祺手捧一杯茶,正和邓洁阿姨聊得火热。
再次坐在这里,他不禁感叹自己身份变化得太快了。
从重生后第一次走进张果立家到现在,已经是第三次来了。
第一次来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刚通过艺考的高三学生,对未来能不能进入演艺圈感到迷茫,希望能得到张果立前辈的指导。
张果立当时向他介绍了《神雕侠侣》剧组。
第二次来时,他已经成了帝都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大二学生,出演过影视作品,并获得了大众电影最佳新人奖,正式成为了一名新人演员。
张果立又通过关系,为他争取到了《集结号》的机会。
不管结果如何,这份情谊是真实的,他必须记在心里。
如今第三次来,他的身份已经变成了导演兼项目制片人。
导演或者制片人的地位并不一定比演员高,这要取决于资历、背景等多方面因素。
新人导演不一定比老戏骨更有分量,一切都得靠实力说话。
这次孙祺邀请张果立出演角色,是新人导演和资深影帝之间的合作,主动权掌握在张果立手里。
即使《无名之辈》剧本不错,以孙祺现在的基础,这次邀请也谈不上还人情,更多是想和张果立进一步拉近距离。
“小祺,你在《那些年》里演得真不错,我和你张伯伯特意去电影院看了。”邓洁给孙祺倒茶,语气中满是夸赞。
邓洁和张果立是圈内出了名的恩爱夫妻。
婚后她放弃了演艺事业,专心照顾家庭,甚至为了维护张果立和儿子的关系,选择了不要自己的孩子。
这在普通家庭都很难做到,在浮躁的娱乐圈更是难得。
在邓洁眼里,孙祺年轻有为,做事稳重、懂礼貌、会说话,对她这样一个没有孩子的中年女人来说,特别讨喜。
再加上张果立也对这个年轻人十分看好——短短两年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他们那个不听话的儿子强多了。
她越看孙祺越喜欢,如果不是他年纪还轻,甚至都想给他介绍对象。
“邓姨,我自己来就好。”孙祺双手端着杯子,微微欠身。
“小祺,等一下,姨给你洗点水果。”
“邓姨您别忙了,这样我都不好意思了,下次都不敢来了。”
孙祺赶紧站起来,连连摆手。
“别这么客气,坐下吧。
来阿姨家就像自己家一样,不用那么讲究。
你张伯伯马上就能忙完了,再等一会儿。”
说着,她轻轻把刚站起来的孙祺按回座位,转身进了厨房。
孙祺心里有些不安。
他这次来拜访张果立是事先约好的,但正巧张果立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身份不低,所以他一直在楼上书房里通话。
不久后,邓洁端着一盘水果从厨房出来。
“来,小祺,吃点水果。”
“谢谢邓姨。”
孙祺连忙起身,双手接过果盘。
“这孩子,怎么这么见外。”
“唉,年底事情多,忙得不行。”
张果立笑着从楼上走下来。
“张伯。”
“坐吧,等久了吧?”
“没有,我刚到。”
张果立在沙发上坐下,随手拿了一颗葡萄放进嘴里。
“尝尝,这是你邓姨种的,特别甜。”
“嗯,真好吃,比外面卖的强多了,纯天然的。”
张果立听了大笑,接着问:
“昨天电话里你说有个本子想让我演?”
“是的,张伯,确实有部戏,想请您帮忙。”
说着,孙祺从包里拿出剧本递了过去。
张果立接过,翻开几页,朝旁边说:
“小洁,帮我拿眼镜。”
话音未落,一副眼镜已经递到了他面前。
邓洁轻轻瞪了他一眼:“还用你提醒?”
“哦,哈哈。”
张果立一边笑,一边戴上眼镜。
孙祺看着这对默契的老夫妻,心里有些羡慕。
他们在一起这么多年,经历了许多风雨,感情却依旧很好。
甜蜜,却不腻人。
张果立低头看剧本,邓洁也没再和孙祺说话,自己织起了毛衣。
看起来不是给张果立,就是给儿子织的。
孙祺一直有个疑问:他来过三次,一次都没见过那个年轻人,难道已经分开住了?
不过这是别人家的事,他再不懂事也不会去问。
他安静地坐在一旁,等了将近半小时。
张果立摘下眼镜,揉了揉干涩的眼睛。
“这剧本是你写的?”
“是的。”
“不错,写得挺好,是个好故事。”
孙祺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如果我没理解错,这个剧本讲的是不同人物如何守护尊严、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张果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喜欢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