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坚持与努力,最终赢得了掌声和荣誉。
刘小军紧紧握着筷子,牙咬得发酸,替屏幕里的人暗暗加油。
胸腔里仿佛有滚水翻腾。
这些日子藏在心底的火苗,终于被许三多点燃了。
我也要当兵!
也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活得像个样!
十七年来第一次,他听到心里有个声音在呐喊。
人生突然有了方向——我要去当兵!
刘小军热血沸腾,连电视剧都不看了,跑回工棚翻出存放多年的铁皮盒。
里面五百多块钱,是他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全部积蓄。
现在他要回家,要去报名参军。
夜班火车载着归心似箭的人轰隆前行。
两年没回过家,自从离开后就没再踏进过村口。
天快亮时,他站在熟悉的黄土路旁,忽然愣住了:到底怎么才能当上兵?
刘小军不清楚,但想起电视剧里的村长形象,他立刻跑到村长家,问怎么参军,想入伍。
村长告诉他,每年有两次**,分别在春天和秋天。
当时是九月,正是**的时候,村里正好还有名额,就把他算进去了。
九月底,刘小军坐上了去往部队的车,戴上了大红花,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
他笑着露出洁白的牙齿,迈出了人生新的一步。
随着《士兵突击》的热播,连部队的宣传海报上也印上了许三多的形象。
八一电影制片厂因积极宣传军队正面形象,受到部队领导表扬。
江浙电视台也收获颇丰。
首先就是广告收入,当《士兵突击》平均收视率达到5%时,他们就开始与合作的各大赞助商重新商定广告价格。
2006年时,娱乐内容远不如后来丰富,网络还没普及,大众娱乐选择有限,看电视是许多人日常的主要消遣。
因此,那个年代的电视剧收视率普遍高于后来。
即便如此,5%的平均收视率依然足以称得上是年度热门剧集。
江浙电视台将《士兵突击》播出期间的广告时段按不同时间段划分,最低价格翻了一倍。
尽管如此,广告商们仍争先恐后地抢购。
商人最看重价值,对火爆的产品总是趋之若鹜。
最终,江浙电视台不得不增加三组共计一分钟的广告时间。
虽然这种做法影响了观众体验,但为了盈利,也只能这样做了。
孙祺得知电视台的广告收益后,也很羡慕,但这笔钱与他无关。
没办法,无论哪个年代,真正能赚大钱的,都是掌握渠道和平台的人。
不过,作为这部剧的最大投资方,孙祺的收益也非常可观,几个月的心血没有白费。
周彤梅主任如今意气风发。
《士兵突击》不仅给台里带来巨大收益,也给她个人带来了诸多好处。
她证明了自己的眼光和能力,得到台领导一致赞扬,这还只是表面,背后的益处更是难以言说。
周彤梅作为一名年轻女性,能担任知名卫星电视台的购片主任,自然有她的本事。
如今,她正积极拉拢杨帆和孙祺。
《士兵突击》全剧共30集,每天播两集,短短半个月第一轮播放即将结束,马上迎来大结局。
整部剧平均收视率达到8.8%,极有可能突破9%。
这已不仅是年度热门,更成为时代经典,注定在龙啯电视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根据此前与孙祺工作室签订的对赌协议,当平均收视率超过1%后,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单集价格就上涨10万元。
周彤梅在感叹孙祺和杨帆大胆赌约成功的同时,也决定不再拖延,主动示好,直接按9%收视率的价格提前结算。
《士兵突击》大结局播出当天,孙祺收到了江浙电视台发来的结算单。
虽然款项尚未到账,但转账流程只需一两天。
按照协议,9%的收视率对应单集90万元,30集首轮收入为2700万元,加上播出前江浙台支付的30万元安慰金,总收益为2730万元。
首轮播放便收回全部投资成本,并实现一倍以上的盈利。
《士兵突击》总投资1100万元,孙祺工作室出资500万元,占股45%,因此首轮收益为1228万元。
这笔收入还需缴税。
孙祺工作室属于小微企业,所得税率为20%,因符合大学生创业政策,享受5%减免,实际缴纳15%。
此外还需支付9%的增值税和6%的版权税,综合税率约为30%,最终净收入为860万元。
这只是首轮收益,后续还有第二、三轮播放收入。
对于《士兵突击》这样现象级的作品,后续播放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
九月中旬,杨帆返回帝都,同时江浙电视台的购片款也打到了孙祺工作室账户。
孙祺委托专业财税公司处理税务后便不再过问。
当晚,孙祺邀请杨帆、康宏磊小聚,俞飞鸿也前来赴约。
席间,孙祺首先向俞飞鸿转账致谢,既表达感谢,也践行了他不拖欠的原则。
俞飞鸿坦然接受,这份爽朗让人印象深刻。
杨帆和康宏磊在宴席上最为兴奋,两人频频举杯,满脸通红。
杨帆对自己的首战告捷、成功开拓事业感到非常高兴。
康宏磊则更多是感慨,做导演这么多年,一直只拿固定工资,剧播完便再无关系,难得这次能在投资回报中分得一杯羹。
这一切都得益于孙祺愿意分享。
换作其他公司,根本不可能给导演这样的机会。
就连张国师在新画面那些年,也没拿到过分成,更不用说康宏磊了。
饭桌上,几人分完账后,开始商议《士兵突击》第二轮的播出安排。
杨帆率先开口:
“现在不少卫视都在联系咱们,这部剧已经火了,各大电视台都在争抢第二轮播放权。
我们既要考虑收益,也要顾及圈内的人情。”
孙祺明白,热门剧谁都想播,但光看报价高不一定最合适。
在业内混,总得讲些规矩和关系。
比如江浙电视台,他们原本有优先权,但只要他们的报价不是太低,这个机会应该留给江浙——毕竟之前他们帮过忙。
俞飞鸿一直没怎么说话,直到杨帆提到第二轮播出,她才开口:
“京城卫视的肖主任找过我,不知道是因为剧太火,还是通过华艺知道了我也投了资。
他们表示有兴趣,我只是转达一下,最终决定权还在你们。”
孙祺听完心里有数,又看向康宏磊:
“老康,你也说说吧,别不好意思。
咱们这行,谁还没点人情往来。”
康宏磊笑了笑:
“拍摄期间,滇南那边给了不少支持。
滇南卫视也联系过我,虽然没明说,但应该是感谢我们宣传了当地风土人情,我猜他们也有兴趣。”
他拍了下脑门,接着补充道:
“对了,前几天见了老兰,他说下一部剧本是关于抗战时期远征军的,我很感兴趣,可能还会去滇南取景。”
孙祺知道他说的是哪部剧,时间也差不多。
“那第二轮就先定滇南、京城和江浙三家,大家觉得怎么样?”
众人点头同意。
杨帆补充道:
“没问题,我会再从联系我们的电视台里挑一挑,争取安排三到五家一起播,趁热打铁。”
一部剧能火,背后往往有多个因素。
首先,剧情要贴近生活,让人看到自己熟悉的事。
其次,角色和情节要真实,就像身边的人和事,让人感觉“这不就是隔壁那个孩子嘛”。
再者,故事要有吸引力,让观众忍不住一集接一集追下去,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士兵突击》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它打破了荧幕上长期被虚构人物占据的局面,把镜头对准现实生活和普通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出真实可感的平民形象。
这种关注普通人的创作理念,正好契合草根文化兴起的时代背景,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
孙祺和杨帆一起参加了第二轮播放权的洽谈。
现场没有出现众人争抢、激烈竞价的场面,反而是一场气氛融洽的会议。
孙祺和杨帆简单介绍了剧集内容,提出基础报价,整个过程平稳顺利,各方都表现得礼貌而克制。
尽管剧集质量上乘,在这个年代,电视台仍是最终决定者。
但对初出茅庐的孙祺来说,能召集各大卫视的购片负责人齐聚一堂,互相认识,本身就是一大突破。
他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孙总真是年轻有为。”
“期待未来更多合作。”
“有新作品请优先考虑我们台。”
各位负责人纷纷表达赞许。
这些话不需要成本,但成功之后,身边自然都是好话。
孙祺心里清楚,这些客套话不必太当真,自己必须保持清醒。
但这至少说明,他已在电视剧行业站稳了脚跟。
今后再推新项目,不用像《士兵突击》那样,既要签对赌协议,又要四处托人、找关系。
如今,他已具备一定的资本,有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其他电视台再收到他的作品时,不会再轻易拒绝,而是会认真审片、慎重评估后才做决定。
能走到这一步,对他而言已经足够。
《士兵突击》第二轮播放权最终由五家卫视共同购买,除了原本的滇南、京城、江浙三家外,还新增了东方与江南两家。
双方商定于九月下旬陆续播出。
在价格方面,各电视台情况不一。
毕竟各家实力不同,收视率难以直接比较,广告收入也各有差异,但总体差距不大。
最终结算,《士兵突击》第二轮五家卫视采购,平均每集30万元,全剧30集,总计为孙祺团队带来4500万元收入。
此次款项需提前支付,资金到位后,电视台才能正式播出。
孙祺工作室在扣除俞姐姐的分红后,又进账1260万元。
加上此前两轮的收入,总金额已超过2000万元。
当时一部热门电视剧的收益往往远超电影。
比如去年的《亮剑》,截至2005年底,各项版权收入和播放费用总计已突破亿元。
《士兵突击》的市场表现与《亮剑》相比毫不逊色。
有了这笔钱,孙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安排。
首要任务是购置房产。
随着工作越来越忙,与父母同住确实带来不少不便。
这不是不孝,而是因为自己的作息不规律,频繁早晚出入,严重影响了父母的正常生活。
他需要一个**的空间。
虽然这一世出生在京城,但前世的记忆已渐渐模糊。
一年过去,除了常去的地方,城中许多地方他已不太熟悉。
只能求助别人。
孙祺联系了王敬天。
作为土生土长的帝都人,王敬天对这座城市非常了解,再加上他从事音乐行业,对各行各业的人脉也很熟。
孙祺为买房准备了200万元预算。
不管是别墅、四合院还是公寓大平层,他都愿意考虑。
目前他的主要需求是有一个基本的生活空间。
当时是2006年,帝都房价正处于上升前夜,全市均价大约每平米9000元。
当然,这包括五环外的区域。
而二环内的房价已经突破每平米万元以上。
至于四合院,因为有保护性限购政策,购买难度更大。
后来四合院的价格被炒得很高。
在孙祺看来,四合院的投资价值远高于居住功能。
目前大多数四合院的现代生活条件较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改造。
他更看重居住体验,因此对周边环境也有一定要求。
希望地段不要太吵,也不能太偏,周边设施齐全,生活便利。
如果环境好,他也不排斥。
除了住房问题,工作室也需要招聘人员,甚至要考虑重新选一个正式的办公地点。
目前孙祺的工作室在电视剧领域已经逐渐崭露头角。
王敬天现在几乎成了工作室的“前台”,每天接不完的电话。
有寻求合作的、拉投资的、联系节目通告的、商业演出的,还有递剧本的,邀请不断。
光靠王敬天一个人显然应付不过来。
干脆一件事不麻烦两个人,孙祺便让王敬天顺便帮忙找办公场地,租或者买都可以。
孙祺手头的2000万不能全部用来买房。
康、兰两位前辈正在打磨新剧本,他必须继续投资;同时他自己也计划拍一部电影,这也需要大量资金。
工作室要发展,仅靠他一个人很难维持——人才暂时不算,各类版权储备必须先做好。
王敬天忙着处理房产和办公场所的事时,孙祺则开始扩充团队。
基础行政人员的招聘很顺利,应届毕业生踊跃应聘——毕竟是在影视公司,很多人是抱着能接触明星的想法来的。
最终招了两名应届生做前台,一名影视管理系毕业的师兄做行政助理,一名中文系毕业的师姐做版权助理。
杨帆挂名经理统筹管理,孙祺的工作室至此初具规模。
等王敬天确定了办公地点后,再继续扩编。
《士兵突击》第二轮播出热度超越首轮,五家电视台最低收视率均超过2%。
2006年9月至10月期间,这部剧迅速成为文化现象:网络上聚集了数百万“兵迷”;“许三多”成为年度热词;虚拟角色首次入选年度人物。
媒体纷纷报道:
“这部没有明星、没有感情线、没有猎奇情节的‘三无作品’,以朴实的力量打动人心。”
“开创了国产剧中无女主角、无爱情主线的先河。”
“证明没有美女也能精彩,没有明星也能火爆,没有爱情也能动人,没有说教也能深刻。”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处——剧中男性角色的泪戏令人感动。”
王宝强、段奕宏、张译、张国强及孙祺等主演集体走红。
张译饰演的史今班长在退役夜游帝都,含着奶糖躺在连长怀中痛哭的片段;王宝强饰演的许三多边哭边抡大锤的场面,都成为观众难以忘怀的泪点。
被称为“装甲猛虎”的钢七连连长高城,在连队解散后独自躲在宿舍抱着枕头哭泣,令人心酸。
喜欢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