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是一场精明的等价交换,用我付出的关怀,去度量你应回馈的温柔;也不是一份签满条款的契约,规定了彼此的权利与义务。爱,恰恰相反,它是一场源自心底、永无止境的 「亏欠」。
这种“亏欠”,全然不同于世俗意义上冰冷的债务与沉重的负累。它是一种无比奇妙、甚至带着一丝甜蜜苦涩的心理:因为太在意,所以总觉得自己给得不够多、不够好。 它源于爱本身所催生的、最真诚的谦卑——当你真正将一个人珍而重之地放在心尖上,他\/她本身的存在,就如同一种光芒,会清晰地照亮你自身的局限与不足,让你在心生敬畏与感激的同时,萌生出一种永恒的、想要变得更好的渴望。你总会不自觉地想拼尽自己的全部,去匹配、去回应那份在你眼中无价的“值得”。
这感觉,是父母深夜凝视孩子恬静睡颜时,心底悄然涌起的“我还能给他更多、更好”的温柔决心;是爱人于风雨中共撑一把伞,自己的半边肩膀已然湿透,却仍觉伞面倾斜得不够,心中懊恼未能为对方完全遮蔽所有风雨的细微牵挂。我们给予的,或许在旁人看来已是整片浩瀚的海洋,但在我们自己的心头萦绕不去的,却常常是那未能为其摘下的、遥远天边的一缕星光。
所以,爱的行为模式,由此注定。它不会在付出后,就安然静坐,等待着对等的回报如期而至。爱,永远处于一种动态的、积极的、向前的 “追加”状态。今天为他煲了一锅汤,明天便想着或许该再学一道他家乡的菜;这次倾听了他的烦恼,下次便希望自己能给出更智慧的安慰。这份如影随形的“亏欠感”,成了推动爱意不断深化、不断延续、不断创造的内在发动机与不竭源泉。
它让我们变得异常细腻,学会在对方尚未开口甚至未曾察觉时,便从其眉宇间的细微变化中,敏锐地察觉其未言明的需求与情绪。它更让我们心甘情愿地踏上自我成长的征途,努力去阅读、去思考、去拓宽生命的边界,只为成为一个更温暖、更有力、更值得依靠的臂膀,一个能与对方在精神上并肩同行的伴侣。
这份“亏欠”,本质上是一种幸福的负重。它甜蜜地鞭策着我们,让爱不再是依赖最初邂逅时那阵猛烈却易逝的激情燃烧,而是转化为细水长流的用心守护与共同创造。它让一段关系始终保有一种温柔的张力与活力,避免双方陷入因熟悉而衍生的麻木与理所当然,从而能持续地从平凡日常中打捞起新鲜的感动。
也正因这永远无法彻底清偿的“亏欠”,爱,才得以永不终结。这形成了一场心甘情愿、周而复始的美好循环:我们因深爱而自觉亏欠,又因这份自觉的亏欠,而不断地、更多地去爱。 我们付出的越多,所见的光明越广,所感知到的自身“不足”反而越清晰,于是愈发努力地去填补、去给予。这个循环没有终点,如同一个不断向上旋转的阶梯,引领着爱与关系走向更高的境界。
最终,这长久的亏欠,非但不是爱的缺憾或阴影,反而成了爱最深沉、最持久的证明与勋章。它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朴素却永恒的真相:真正的爱,不在圆满的占有中凝固,而在总觉不足的、永恒的遗憾与追求里,走向了动态的、生生不息的永恒。
---
《觉日》· 阅后省思
· 感受“亏欠”: 在你最重要的一段关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种“总觉得给得不够”的“亏欠感”?它通常在哪一个细微的时刻最为强烈地涌现?
· “追加”的行动: 回想一次,你因这种“亏欠感”而自发做出的、超出对方预期的“追加”行动是什么?那个行动为你和你们的关系带来了什么?
· 审视“平衡”: 当社会普遍强调关系的“对等”与“平衡”时,你如何看待这种“爱是长久亏欠”的视角?它是否为你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爱与付出的可能性?
喜欢觉日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觉日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