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路,性格直率,做事风风火火。这一日,子路在集市上看见一个巨大的匏瓜,足有半人高,黄澄澄油亮亮,堪称匏瓜中的王者。
“吾师定会喜欢!”子路二话不说掏钱买下,扛在肩上就往回走,那匏瓜在他背上晃晃悠悠,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回到学堂,子路兴冲冲地把匏瓜献给孔子。孔子绕着这巨大的匏瓜走了一圈,捋着胡须道:“善哉,此瓜确实非凡。然你以为,如此大瓜,可作何用?”
子路不假思索:“剖开可为瓢,一瓜能解全院饮水之急!”
孔子摇头:“瓜皮太厚,剖之不易。”
子路又道:“那便做舟,载我渡河!”
孔子微笑:“汝体重如牛,此瓜虽大,载你必沉。”
子路抓耳挠腮:“那...做乐器如何?剖半蒙皮,可做良鼓!”
孔子仍是摇头:“匏质疏松,音必沉闷。”
子路一连提了十几种用途,从盛酒到做帽,从磨粉到制药,孔子均一一否决。最后子路急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这大瓜就只能看着不成?”
孔子命人取来麻绳,将大匏瓜高高悬挂在学堂门廊下,说道:“暂且空悬于此吧。”
子路不解,却也不敢多问,悻悻退下。
这匏瓜一挂就是半个月。门廊下来往学子,无不抬头观望这巨大的匏瓜,纷纷猜测夫子用意。
颜回说:“夫子必是教我们物尽其用。”
冉有说:“我看是教我们不可仅凭外表判断价值。”
公西华说:“或许是要我们思考中庸之道。”
大家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只有子路心里憋着一股气——这么个大家伙挂在门口,除了沾灰尘还有什么用?
这一日,齐国使者前来拜访。那使者素来傲慢,进门时正眼都不瞧守门学子,大摇大摆就要往里闯。不料刚一进门,忽觉头顶有异,猛一抬头,正见那巨大的匏瓜在风中微微晃动,吓得连退三步,险些跌坐在地。
“这、这是何物?”使者惊问。
子路正好当值,见状灵机一动,板着脸道:“此乃我师门圣物,名唤‘智慧匏’。心有邪念者见之,匏瓜自会摇动示警。”
使者将信将疑,但接下来的会谈中,果然收敛了许多傲慢之气。
事后子路向孔子汇报,得意洋洋:“想不到这匏瓜还有震慑之效!”
孔子但笑不语。
又过了几日,一群顽童在学堂外嬉闹,喧哗声影响了授课。子路出门劝阻,顽童们充耳不闻。忽然一阵大风吹过,门廊下的匏瓜摇晃起来,发出“咚咚”轻响。
子路又生一计,对顽童们肃然道:“此乃我学堂守护神,尔等喧哗无礼,它已动怒。若再不散去,今晚必入尔等梦境训诫!”
孩童们吓得一哄而散。
子路越发得意,觉得这匏瓜挂得妙极。
然而好景不长。某夜狂风暴雨,匏瓜在风中剧烈摇摆,撞得廊柱“砰砰”作响。次日清晨,大家发现系瓜的麻绳已磨损大半,匏瓜摇摇欲坠。
“该加固绳结了。”颜回提醒。
子路不以为意:“无妨,我再观察几日。”
当日下午,本地首富钱满仓来访。此人虽家财万贯却极为吝啬,孔子多次劝他行善,他总是推三阻四。这天他刚走到门廊下,那磨损的麻绳终于不堪重负,“啪”一声断裂,大匏瓜直直坠落——
“砰!”
不偏不倚,正中钱满仓头顶!虽未受伤,却把他吓得魂飞魄散,一屁股坐在地上,怀里的钱袋飞了出去,银钱撒了一地。
“天谴!此乃天谴啊!”钱满仓面如土色,以为自己吝啬行为惹怒了上天。
次日,他主动捐资重修了城南破旧的桥梁,从此成为乡里有名的大善人。
经过这事,子路对匏瓜彻底改观,每日细心照料,生怕它真的掉下来。然而该来的总会来——一个月后,麻绳再次断裂,这次匏瓜没砸到人,却“咕噜噜”滚到院中,正好卡在了井口上。
大家围过来,试着挪开匏瓜,却发现它不偏不倚卡得死死的。
“糟了,取不了水了!”学子们慌了。
孔子闻声而来,观察片刻,忽然笑道:“子路,你曾言此瓜无用,如今它自寻其用矣。”
只见孔子取来工具,在卡在井口的匏瓜底部凿开一个小孔,恰好能容水桶绳通过,又在匏瓜顶部开一气孔。
“井口加盖,可防落叶尘土;匏壳中空,取水依旧。岂非两全其美?”孔子笑道。
众学子恍然大悟。子路更是羞愧难当:“弟子愚钝,只知非瓢即舟,却不知物自有性,用随境迁。”
孔子点头道:“善哉。昔者吾言‘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乃忧道之不行也。然道之行与不行,岂在外表?犹如此匏,悬之可为警示,坠之可醒世人,卡之可护清泉,岂有绝对无用之物?”
他接着说道:“人亦如此。不必执着于一时之遇与不遇。你有你的时节,匏有匏的用途。强求一致,反失其真。”
子路终于明白了夫子的深意。
那匏瓜此后一直盖在井口,直到三年后自然风化碎裂。学子们取它最大的碎片,漆成黑色,在上面刻下“匏瓜空悬,各得其用”八字,挂在学堂门口,成为儒门一则佳话。
而“匏瓜空悬”这个成语,也从此流传开来。不过后来人大多只记得前半句,用来形容怀才不遇,却渐渐忘了后半段——即便是空悬的匏瓜,也终有它独特的价值和落地生花的时刻。
所以啊,如果你觉得自己像只挂在那儿无所事事的匏瓜,别着急,你的时节还没到呢!谁知道哪天风一吹,绳一断,你就能砸出个善人来?
喜欢成语大搞笑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成语大搞笑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