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军事委员会大院内,委员长的办公室。
戴隐站在书桌前,将一份厚厚的卷宗恭敬地放在委员长面前。
“校长,这是最近六个月,日本方面在南京及周边地区的谍报活动总结。”
委员长翻开第一页,眉头微皱。
卷宗中罗列了十几起确认的日谍案件,其中大部分已经破获,但有一桩标注为“红色”的案件,显得格外刺眼。
“这个案,怎么还没破?”
**委员长的手指重重地在那行字上点了点,发出沉闷的笃声。**
戴隐的脸色微微一沉。
“校长,这案子已经查了大半年。我们抓了三批人,毙了两个,但主谋始终抓不到。”
顿了顿,声音低沉:
“更要命的是,就在上个月,军事委员会的一份关于长江防务的机密文件,又被泄露了。“
”日本海军的情报机关,提前得到了我们的布防图。”
委员长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
“这么说,这个,现在还在我们内部?”
“是。”戴隐点头,
“而且此人极其狡猾,反侦察能力极强。军统动用了最精锐的力量,布下天罗地网,却始终找不到他的尾巴。”
委员长沉默了片刻,突然抬头。
“把这个案子,交给吴融。”
戴隐的瞳孔微微收缩。
“校长,吴顾问刚到南京,对这边的情况还不熟悉,这案子……”
“不熟悉?”委员长打断了他的话,
“你不是说,他在东北搅得关东军鸡犬不宁?既然有本事让服部彦藏吃瘪,就有本事找出藏在我们内部的老鼠。”
他将卷宗推到戴隐面前。
“去吧,把案子交给他。我要看看,这个年轻人,到底有几分真本事。”
戴隐躬身接过卷宗,转身离开。
走出办公室,脸上的表情恢复了那种公式化的平静,但眼底深处,却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冷意与算计。
……
侍从室,吴融的办公室。
戴隐推门而入,将那份标注着“绝密”的卷宗,放在了吴融的桌上。
“吴顾问,校长有一桩要紧的案子,交给你负责。”
吴融放下手中的文件,看向卷宗。
“什么案子?”
“日谍‘红雀’案。”戴隐的声音很平静,
“这个日本间谍,在南京潜伏了至少三年,窃取了大量军事机密。我们查了半年多,一直找不到他的藏身之处。”
吴融翻开卷宗,快速浏览。
卷宗记录得很详细。
被窃取的文件清单、发生泄密的时间节点、军统已经排查过的可疑目标、破获的三个外围联络点……
但越看,吴融越感觉不对劲。
这份卷宗,像是一份经过精心修饰的“公开报告”。
它提供了大量事实,却没有提供任何能够真正推进案件的核心线索。
比如,那三个被破获的外围联络点,卷宗只记录了地址和人员名单,却没有记录审讯笔录和口供细节。
再比如,被泄露的机密文件,卷宗只列出了文件名称,却没有附上文件的传阅记录和接触人员名单。
这是一份“不完整”的卷宗。
吴融合上卷宗,抬头看向戴隐。
“戴局长,这份卷宗,是全部资料吗?”
戴隐笑了笑。
“当然。局里这半年的调查成果,全在里面了。”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关切:“吴顾问初来乍到,对南京的情况不熟,如果需要协助,尽管开口。”
吴融点了点头。
“多谢戴局长。我会尽快给校长一个答复。”
戴隐没有再多说,转身离开。
门关上的瞬间,他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
走廊里,副官小声问道:“处座,真的把案子全交给他?”
戴隐冷哼一声。
“交给他?**我只是把一堆我们自己都查不下去的废纸交给他。**”
他回头看了一眼吴融办公室的门。
“这案子,连我都查不出来。我倒要看看,他一个刚从东北回来的愣头青,能翻出什么花样。”
“如果他破不了案呢?”副官问。
“破不了,正好。校长就会知道,有些事,不是谁都能做的。”
……
办公室内。
吴融将卷宗重新翻开,一页一页仔细阅读。
秘书小陈站在一旁,看着吴融的动作,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他不明白,为什么戴处座要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这个新来的顾问。
但他的职责,不是思考,而是观察和汇报。
吴融看完最后一页,将卷宗合上。
他没有说话,只是站起身,走到窗前。
窗外,南京城笼罩在薄薄的雾霭中。
他的意识,缓缓沉入脑海。
“戴隐想用一个死局给我个下马威,可惜,他不知道我的底牌。”
“系统。”
“启动【全国战略沙盘】。”
“输入‘红雀’案所有已知信息,进行日谍活动模拟推演。”
【指令确认。】
【精神能量-200。】
幽蓝色的三维沙盘,在他脑海中轰然展开。
南京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被清晰地呈现出来。
吴融将卷宗中记载的所有信息,一条条输入系统。
泄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文件类型、已破获的联络点位置……
【数据录入完成。】
【开始推演……】
沙盘上,无数条代表着情报流动的光线,开始在南京城内流动。
那三个被破获的外围联络点,亮起了红色的光点。
然后,光线从这些红点出发,向外辐射,试图还原日谍的活动轨迹。
但很快,系统给出了第一个警告。
【警告:推演结果与卷宗记录出现严重冲突。】
吴融的眼神,骤然一凝。
“显示冲突点。”
沙盘上,三个被破获的联-络点之间,出现了一条虚线。
【根据地理位置、人员活动半径、以及情报传递的时间差分析,这三个联络点之间,不可能构成有效的情报传递网络。】
【结论:这三个联络点,要么是伪装的,要么是被人为引导军统破获的障眼法。】
吴融的拳头,缓缓握紧。
戴隐给他的这份卷宗,果然有问题。
他没有停下,继续下达指令。
“忽略已破获的联络点,根据泄密文件的传阅记录,重新推演‘红雀’的活动范围。”
【指令确认。】
【警告:卷宗未提供文件传阅记录。是否启动【区域网络渗透】,调取军事委员会内部档案系统数据?】
吴融的眼中,闪过一道寒光。
“启动。”
【精神能量-500。】
【渗透中……】
下一秒,海量的数据,如潮水般涌入吴融的脑海。
那些被泄露的机密文件,它们的传阅记录、审批流程、接触人员名单……全部被系统强行调取出来。
然后,系统开始了第二次推演。
沙盘上,那些代表着泄密文件的光点,开始在南京城内移动。
它们从军事委员会大院内部的不同办公室出发,流向各个部门。
然后,在某个时间节点,这些光点,全部汇聚到了一个区域。
吴融的目光,死死盯着那个区域。
不是城南的贫民窟。
不是城北的日本领事馆。
而是……
军事委员会大院,西侧副楼,二层。
【推演完成。】
【结论:‘红雀’的藏身之处,不在大院外部,而在大院内部。】
【根据所有泄密文件的接触人员交集分析,嫌疑目标范围已缩小至大院内12人。】
沙盘上,12个代表着嫌疑目标的黄色光点,在西侧副楼的不同位置闪烁。
吴融的手指,在虚空中轻轻滑动。
12个名字,出现在他眼前。
其中,有3个人的光点,闪烁得格外频繁。
他们的活动轨迹,与戴隐的几个核心亲信,有着高度重叠。
吴融睁开眼睛。
窗外的雾霭,依旧没有散去。
但他的眼中,已经没有了任何迷茫。
他转身,看向桌上那份“不完整”的卷宗。
戴隐以为,扔给他一个死局,就能让他知难而退。
但他不知道,他扔出去的这份卷宗,反而成了他自己埋下的一颗雷。
吴融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三个名字。
然后,他将纸折好,锁进了抽屉。
他没有立刻行动。
在南京这座深宫大院里,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引发不可预料的连锁反应。
他需要更多的信息。
他需要找到一个,能够不动声色地接触那12个嫌疑目标的方法。
吴融的目光,落在了办公桌角落里,那份档案科送来的人事档案清单上。
一个名字,跃入他的眼帘。
林志明。
档案科文员。
他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定期整理和归档大院内所有人员的考勤记录、出入登记、以及办公区域调动申请。
吴融拿起电话,拨通了档案科的内线。
“我是吴融。让林志明,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喜欢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