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方晴这位“内应”的鼎力支持,“未来教室”项目在七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着。
校长特批,将那个刚刚翻新过的机房完全划拨给了“未来科技”团队,作为竞赛的研发基地。
于是,这个由二十台“老古董”电脑组成的机房就成了张凡的“弗兰肯斯坦”实验室。
“弗兰肯斯坦”是西方传说中用不同尸体拼接而成的“科学怪人”。
而眼前这个实验室,恰如其名。
这里是硬件的“乱葬岗”,也是软件的“孵化器”。
机箱全部被拆开,各种颜色的电线如同蜘蛛网般缠绕在一起。
主板、声卡、显卡、内存条……这些在未来会被高度集成化的元件,此刻都以一种最原始、最粗犷的方式呈现在众人面前。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焊锡与方便面混合在一起的奇特的味道。
这里成了“未来科技”三人组以及少年张凡新的“家”。
“我们的核心是要实现‘局域网’内的‘同步广播’和‘远程控制’。”
在一块临时竖起来的小黑板前,张凡这位总设计师,正在给他的团队讲解着系统的核心架构。
他的身后,宋扬这位首席程序员,奋笔疾书,将那些天马行空的构想迅速转化成一行行严谨的c语言代码。
而李俊则发挥他“后勤部长”的特长,泡面、火腿肠无限量供应。同时,他也负责将那些复杂的技术术语翻译成普通人能看懂的宣传材料。
而实验室里最特殊的存在就是少年张凡。
他,不参与软件的开发,也不关心市场的推广。
他的世界里只有硬件。
一块被淘汰的386主板,一个坏掉的电源,甚至是一根废弃的电线,在他的手里都能变废为宝。
“cpU可以超频。我试过了,这批U体质很好,稳定超到40mhz没问题。性能能提升30%。”
“显卡太弱了。自带的显存只有512K,跑‘启航’都卡。我从废品站淘来了一批报废的显卡,把上面的显存颗粒拆下来,重新焊上去,可以扩容到1m。”
“网卡没有。但是,我发现可以用串口来模拟。速度是慢了点,但传个指令、发个文字足够了。”
少年张凡一边说一边熟练地用一把烙铁在一块布满灰尘的电路板上进行着“外科手术”般的精密操作。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近乎痴迷的光。
那种光,让一旁的宋扬都感到震惊。
“老板,你这个……‘小老乡’真是个天才。”宋扬忍不住对张凡感叹道,“我以前觉得软件才是一切的核心。现在我才发现,原来硬件也这么有意思。”
张凡闻言,笑了。
他看着那个正全神贯注于自己世界的“过去的自己”,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他知道,自己正在亲手将历史的轨迹推向一个全新的、未知的方向。
原本的那个张凡,虽然也热爱电脑,但受限于家庭条件和眼界,他的天赋更多的是被压抑、被埋没。
而现在,自己给了他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只蝴蝶在江城的这间简陋的实验室里扇动了它的翅膀。
没有人知道,这场“风暴”未来将会刮向何方。
……
“搞定了!”
不知道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终于,在一个黎明时分,随着宋扬一声兴奋的呐喊,整个实验室沸腾了。
只见,在张凡的操作下,讲台上的那台“教师机”的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简洁的控制界面。
他轻轻一点鼠标。
“唰——”
实验室里,其余十九台“学生机”的屏幕瞬间同步切换到了“教师机”的画面。
“同步广播,成功!”
他又点了一下。
十九台电脑的屏幕上同时弹出了一个选择题的对话框。
“互动问答,成功!”
最后,他输入了一行指令。
十九台电脑集体关机。
“远程控制,成功!”
那一刻,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
他们知道,自己创造了一个“奇迹”。
一个用一堆“电子垃圾”搭建起来的、属于1995年的“未来教室”的雏形。
喜欢重回1995:错位人生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回1995:错位人生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