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闻言,眉头微蹙,本不欲招惹这等麻烦。但他下意识地朝那大汉看去,恰巧那大汉也抬起头来。四目相对,贾琮看到的并非凶戾暴虐,反而是一双异常清澈、甚至带着几分茫然和委屈的眼睛,像是个不懂事却受了欺负的孩子。贾琮心中一动,觉得此人或许并非天性恶劣,只是不通世情,性子直楞,才屡屡闯祸。“罢了,他也算一个。”贾琮开口道。 牙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一下才狂喜道:“哎呦!谢谢爷!谢谢爷!您可真是菩萨心肠,救了小号了!”生怕贾琮反悔,忙不迭地让人取来死契,飞快地办好了手续。那名大汉似乎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只是懵懂地看着贾琮。
带着新买的二人回府的路上,贾琮给他们取了名字,机灵的小长随就叫岁安,至于魁梧长随则起名岁平,然后就开始思索更重要的问题——寻找一个能在外替他经营生意的心腹之人。他将荣宁二府以及旁支子弟在脑中过了一遍,一个人的名字逐渐清晰起来——贾芸。
原着中,这贾芸虽是贾府旁支,家境贫寒,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但他却是个极有心计能力和韧性的。为了在贾府中谋个差事,借钱买冰片麝香贿赂王熙凤,最终成功得到了在大观园种树的差事,将事情办得妥妥帖帖。他为人伶俐,懂得察言观色,却又并非全无底线,对母亲孝顺,对认可的人也能付出真情。最重要的是,他后来在贾府败落之际,仍能前去探监,设法营救贾宝玉,可见其忠义之心。
如今贾芸想必正闲居家中,生活困顿,还需奉养病母,正是需要机会之时。用他来做自己生意上的代理人,一来他确有才干,二来他同属贾家族人,天然有一份宗族情谊在,比起外人更不易背叛,三来这也算是自己帮扶族亲,在宗族中能博得好名声。
思虑已定,贾琮便决定,明日便去寻那贾芸,请他帮忙,为自己打理即将着手生意。
想到便做,贾琮并未直接回府,而是领着新得的两个长随——机灵的岁安和魁梧的岁平,转道去了附近的街市。他让岁安挑了些质地细软、适合做里衣的棉布,又选了几样精致易克化的点心,用礼盒装了,便径直往宁荣街后巷贾芸的住处行去。
贾芸家住在族中分给旁系子弟的一处小院,虽能遮风避雨,却显得颇为简陋萧条。岁安机灵地上前叩响门环。院内很快传来脚步声,贾芸开门出来,脸上带着几分疑惑——他家平日少有访客。待看清门外站着的是贾琮,更是惊讶不已。他自然是认识这位荣国府大房的庶子,更听闻过对方近来的崛起,只是两人素无交集,实在想不通这位“琮叔”为何会突然来访。
他忙压下心中诧异,恭敬地行礼:“侄儿贾芸,见过琮叔。不知琮叔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快请进。”说着侧身将贾琮让进院内。院子狭小,但打扫得颇为干净,显是主人家虽贫却不堕志气。
贾琮刚进院子,正房帘子一动,一位面容憔悴、衣着朴素却整洁的妇人扶着门框走了出来,正是贾芸之母卜氏。贾琮见状,忙上前一步,拱手行礼:“贾琮见过五嫂子。”
卜氏虽久病体弱,却是个极明事理、内心要强的女子。原着中,贾芸父亲早逝,她一人含辛茹苦将贾芸拉扯大,从未向族中哭穷乞怜,保持了尊严。后来贾芸从舅舅卜世仁处受气归来,她亦能宽慰儿子,并拿出早已备下的饭菜,显出其坚韧与慈爱。此刻见贾琮如此礼数周到,她虽虚弱,仍努力挺直腰背还礼:“琮兄弟太客气了,快请屋里坐。芸儿,快给琮叔看茶。”只是那气短声微的模样,任谁都看得出病体沉疴。
贾琮将带来的布匹点心送上,温言道:“一点心意。听闻嫂子身体不适,可要好生将养。”卜氏连声道谢,心中更是惊疑不定。
几人进屋落座,贾芸奉上粗茶。寒暄几句,问候过卜氏病情后,贾琮便开门见山,对贾芸道:“今日冒昧前来,实是有事相商。我素闻芸哥儿你为人伶俐干事练达,是极妥当的人。如今我外面有些生意上的琐事,急需一个信得过、有能为的人帮忙打理。不知芸哥儿可愿来助我一臂之力?暂定每月工钱五两银子,日后生意做得好了,另有分红酬谢。”
贾芸和卜氏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五两银子!这对于他们拮据的家境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贾芸正愁没有正经营生奉养病母,此刻天上掉下如此良机,且东家还是同族长辈,岂有不愿之理?
卜氏激动得眼圈微红,连声道:“这…这如何使得…琮兄弟太抬举他了…” 贾芸倒是没有推辞,立刻起身,深深一揖:“承蒙琮叔信重,侄儿必定竭尽全力,绝不辜负琮叔所托!” 事情就此说定,约好明日贾芸便去荣国府寻贾琮听候差遣。
贾琮起身告辞,贾芸一路恭敬地送至门外。到了门口,贾芸却显得有些踌躇,双手搓着衣角,嘴唇嗫嚅了几下,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神情颇为扭捏。 贾琮看出他有难言之隐,便停步道:“芸哥儿,可是还有什么难处?但说无妨,既为我做事,我自当帮你。”
贾芸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挣扎,最终鼓起勇气,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涨红了脸道:“琮叔…侄儿…侄儿有个不情之请…实在难以启齿…按规矩万不该提,但…但家母的药明日便断了,若停了药,只怕病情反复…侄儿…侄儿想…想预支两个月工钱…求琮叔成全!”说完,他羞愧地低下了头,觉得自己太过分,刚得了差事就提这等要求。
贾琮一听,原来是孝心所致,心中反而对贾芸高看一眼。他伸手将贾芸扶起,二话不说,直接从荷包里掏出一张二十两的银票塞到他手里:“快起来。治病要紧,这二十两你先拿着,请好大夫,用最好的药。工钱照旧算,三日后你再过来寻我便好。”
喜欢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