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口谕到——!”
满府皆惊,慌忙设下香案,贾母率领合府男丁女眷跪迎。
来的竟是皇帝身边最得用的大太监夏守忠!他面带笑容,扫了一眼跪伏在地的贾府众人,尖着嗓子宣道:“陛下口谕:闻尔府贾琮,于宣府前线,奋勇杀敌,智勇双全,屡立奇功,于国于民,功莫大焉!朕心甚慰!特此褒扬,着其即刻押俘返京,献俘阙下!钦此——”
口谕简洁,却如同惊雷,再次在贾府炸响!
贾琮不仅没死,还在边关立下了让皇帝亲自下旨褒扬的大功!马上就要回京献俘了!
刚刚还在嫉妒的王夫人,脸色瞬间煞白,手中的佛珠差点捏碎。
暗自庆幸的邢夫人,笑容僵在脸上,心里开始打鼓。
有些后的贾母,眼中燃起光芒,连声道:“天佑我贾家!”
痛心疾首的贾政,则是愣在原地,喃喃道:“竟……竟真让他走出了另一条路?”
送走了夏守忠,贾府内的气氛变得更加诡异。有人真心为贾琮高兴,有人嫉恨交加,有人担忧贾琮回来会改变府中格局,也有人开始盘算如何与这位即将崛起的新贵拉近关系……真真是众生百态,心思各异。
宣府,贾琮对京中的波澜起伏一无所知。
此刻,他正在总兵衙门的后堂,与牛继宗进行着一场关乎未来的深谈。
牛继宗看着眼前沉稳依旧的年轻人,心中感慨万千。他拍了拍贾琮的肩膀,语气凝重:“琮哥儿,此战之后,你之名,必将震动朝野。无论陛下是召你回京,还是留你于边镇,都必将予以重任,授以实权。你……做好准备了吗?”
贾琮目光清澈,点了点头:“多谢世伯提点,晚辈明白。”
牛继宗叹了口气,语重心长道:“你我皆是开国一脉的勋贵之后。想必你也清楚,自太上皇登基至今,我们这些老牌子勋贵,地位日渐尴尬,权柄不断被侵蚀,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大不如前。如今,你横空出世,立下这不世之功!若不出意外,日后引领我等勋贵集团的重担,恐怕就要慢慢落到你的肩上了。”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届时,朝堂之上的风风雨雨,各方势力的拉拢倾轧,你便再难置身事外。站队、权衡、抉择……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啊!”
贾琮沉默片刻,他深知自己的出身决定了与这些开国勋贵家族有着天然的、深层次的绑定。这些家族,将是他未来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中立足的基本盘之一。牛继宗的话,确是老成谋国之见。
然而,对于牛继宗隐晦提及的站队问题,贾琮心中却早有定计。他来自现代,更洞悉这段历史走向,深知最终的胜利者,唯有当今皇帝景平帝!无论是看似余威犹存的太上皇,还是蠢蠢欲动的义忠亲王,亦或是其他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景平帝一步步收回权柄,成为大虞唯一的太阳。
“世伯所言,句句金玉。”贾琮缓缓开口,语气坚定,“晚辈深知肩头责任。至于站队……”他抬眼,目光坦然地看着牛继宗,“晚辈愚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等臣子,只需忠心一人,那便是当今陛下!陛下乃大虞正统,亦是晚辈决心效忠之君!”
他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给牛继宗和勋贵集团留下了转圜余地:“至于开国一脉的诸位叔伯世交,晚辈人微言轻,不敢妄言。但晚辈会先行一步,坚定不移地站在陛下身侧。诸位叔伯可观朝局变化,再行决断。无论如何,晚辈始终视诸位为血脉相连之家人,同气连枝之盟友。”
牛继宗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深深看了贾琮一眼。他没想到贾琮如此年轻,竟有这般清晰的认知和果决的魄力!直接绑定皇权,看似冒险,实则抓住了根本!而且这番话说得漂亮,既表了忠心,又未强迫勋贵集团立刻表态,留下了缓冲地带。
“好!好!好!”牛继宗连说三个好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你能有此见识,老夫就放心了!你放心,开国一脉,除了北静王那几家心思难测的,其余诸家,在朝堂之上,定会为你摇旗呐喊,助你站稳脚跟!”
一番深谈,两人皆明确了彼此的态度和未来的合作基础。
就在贾琮还在思忖着回京后如何一步步践行自己的规划时,景平帝的圣旨到了。
宣府总兵衙门内,香案高设,所有有功将领齐聚。天使朗声宣读圣旨,对参与此战的将士们大加褒奖,并一一论功行赏,升官的升官,赏银的赏银,抚恤的抚恤,一时间皆大欢喜。
然而,圣旨的最后,却单独点名:“……指挥佥事贾琮、参将赵淮滨,功勋卓着,着即押解俘虏、仪仗等,克日启程,入京献俘,不得有误!钦此——”
旨意宣读完毕,众人纷纷向贾琮和赵淮滨道喜。让主功之臣入京献俘,这是莫大的荣耀,更是预示着朝廷必将有超规格的重赏!两人连道不敢,谦逊地回礼,场面一片和谐欢腾。
接下来的三日,贾琮异常忙碌。他精心挑选了五千精锐骑兵,作为押送俘虏和仪仗的护卫,要求军容整肃,装备精良,务必要展现出大虞得胜之师的赫赫军威。
忙完公事,他难得地抽出身来,带着韩烈、岁平在宣府城内逛了起来。说来惭愧,自抵达宣府以来,他不是在勘察地形,就是在制定计划,不是在冲锋陷阵,就是在追击残敌,竟连一封报平安的家信都未曾往京中的师父家和贾府寄过。
如今即将凯旋,他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愧疚。他在集市上仔细挑选着北地的特产:上好的皮毛毯子,给师父师娘御寒;精致的骨雕、狼牙饰品,给师侄们把玩;还有宣府特产的奶酪、肉干,给贾府的姐妹们尝鲜……每一样东西,都寄托着他的几分思念和歉意。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
宣府城外,旌旗招展,甲胄鲜明。贾琮与赵淮滨并辔而立,身后是五千精神抖擞、杀气未褪的百战铁骑,队伍中间是垂头丧气的北胡俘虏和装载着缴获旌旗、兵器的车辆。
喜欢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