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楼里弥漫着一股难以散去的、混合着臭氧、淡淡血腥和灰尘的怪异气味。索菲擦拭过的地板缝隙里,或许还残留着艾琳鼻血的微小褐斑。自那夜染血的冲突后,一种微妙而沉重的寂静笼罩在两人之间。
索菲不再追问阁楼的声响,但她看向艾琳的眼神里,那份深切的担忧中掺杂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受伤和警惕。她依旧悉心照顾艾琳的伤势,端来食物和汤药,但动作间多了几分沉默的审视。她会在深夜醒来时,下意识地伸手触碰艾琳,确认她还在身边,没有再次消失在那危险的阁楼里。艾琳手腕上那串曾被鲜血浸染的蓝宝石手链,索菲仔细清洗擦拭了许久,直到它恢复温润的光泽,但两人都知道,有些痕迹,是洗不掉的。
艾琳被这种寂静和索菲眼中的警惕深深刺痛。愧疚感像藤蔓一样缠绕着她的心脏。但她无法停止。战争的汽笛日夜不休,父亲已奔赴“后方”的铁路枢纽,橱窗上“法兰西在召唤”和“术师优先”的字眼如同审判日倒计时。恐惧和那股不甘的执念,驱使着她再次回到那片危险的领域。
她变得更加谨慎,也更加…疯狂。
她不再试图制造哪怕微型的爆炸。那只死老鼠和鼻血淋漓的眩晕感让她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以她目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任何试图主动释放“混沌之触”的行为,都无异于玩火自焚。 心海之渊的狂暴远超她的控制力,每一次引导,无论多么微小,都会对身体造成负担,而那层依赖索菲情感的“湛蓝薄膜”在能量脱离的瞬间极其脆弱,稍有不慎就是反噬和超载。
如果无法安全地“矛”,那么至少,要找到一面“盾”。 一面能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由自身或他人引发的“混沌之触”爆炸中,保护自己(或许…还有身边极近处的人)的盾牌。这个念头如同黑暗中的萤火,指引着她新的方向。
她重新拾起了那份被克劳德教授修改过的、关于“以太驻波优化技术”的报告。教授弱化了它的军事应用价值,但其理论基础——关于以太振动频率与传递效率、稳定性的数学推演——依旧扎实。她需要找到一个特定的以太波动频率,这个频率或许不能用于攻击,但能用于…防御。
阁楼再次成为她的实验室,但实验内容变了。她用能找到的最简单的材料——音叉、不同长度的黄铜管、甚至绷紧的、涂抹了不同厚度以太导体的琴弦——搭建了简陋的频率发生器。她不再直接引导心海之渊的能量,而是利用这些装置产生极其微弱、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去小心翼翼地“叩击”那片沉睡的深渊,观察其细微的反应。
这是一个极其枯燥、耗时且同样充满风险的过程。她需要将精神感知放大到极致,去捕捉心海之渊对不同频率振动产生的、几乎微不可察的涟漪。每一次“叩击”都像是在沉睡的巨兽耳边低语,必须轻之又轻。
失败是常态。某些频率会立刻引发心海之渊剧烈的、排斥性的动荡,让她瞬间头痛欲裂,甚至再次引发轻微的鼻血。她只能立刻停止,忍受着耳鸣和眩晕,在实验记录上狠狠划掉一个频率区间。
日以继夜,不眠不休。她的脸色越发苍白,眼下的青黑日益浓重,左臂的石膏似乎都成了她身体负担的一部分。索菲送来的食物常常原封不动地凉在一边。她完全沉浸在了频率的海洋里,像一个在无尽黑暗中寻找唯一一颗星辰的偏执航行者。
直到那个深夜。
她调整着一根极其纤细的、绷紧到极致的镀银琴弦,旁边一个经过改装的、精度极高的音叉正在以某种恒定的频率微微振动,带动琴弦发出人耳几乎无法听见的、却稳定无比的细微嗡鸣。她将意识沉入心海之渊,覆盖着“湛蓝薄膜”,准备承受又一次可能的排斥性动荡。
然而,预想中的冲击并未到来。
当那细微的、经由琴弦传递的振动频率(向教授借来的示波器所记录为127赫兹)触及心海之渊的表面时——
奇迹发生了。
那片浩瀚、汹涌、充满暗流的能量之海,没有狂暴,没有排斥,反而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和谐而稳定的共振!就像是找到了某种天然的契合点,心海之渊表层的能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温顺而有序的方式,跟随着那127赫兹的频率,极其平稳地、层层叠叠地荡漾开来!
艾琳猛地睁开眼,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感知!她小心翼翼地维持着音叉的振动,仔细“观察”。没错!在127赫兹的频率下,心海之渊表层的能量变得异常“听话”,它们不再是无序的暗流,而是形成了稳定、清晰的波状结构!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
如果…如果她能主动在体内激发并维持这种127赫兹的以太波动,让它不是向外释放,而是向内收缩,在身体周围形成一个持续振荡的、稳定的以太驻波场呢?这个高频振荡的场,会不会像一层无形的、不断向外扩散涟漪的“壁垒”,能够干扰、偏转甚至抵消一部分来自外界的、混乱的以太能量冲击——比如,“混沌之触”爆炸时产生的恐怖冲击波?
这个想法让她激动得浑身颤抖!她立刻开始尝试。
她中断了外部音叉,转而全力集中精神,试图依靠自身的力量,在心海之渊的表层,直接模拟并维持住那个奇妙的127赫兹共振!
这比引导能量更加艰难。这需要极致的精微控制和持续的专注。她再次调动起对索菲的情感,将那“湛蓝薄膜”作为稳定精神的基底,然后将全部意识化为一根无形的“琴弦”,在心中不断拨动,寻找着、锁定着那个完美的频率。
一次,两次…精神力的急剧消耗让她很快感到疲惫和眩晕。但她没有放弃。终于,在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后——
“嗡…”
一声极其轻微、仿佛来自她身体内部的、稳定而纯净的嗡鸣声响起了!不是耳朵听到,而是直接感知到!
成功了!她成功地在体内激发并暂时维持住了127赫兹的以太共振!
她立刻将意识转向防御。她引导着这稳定共振的能量,不是向外释放,而是让其以自身为中心,如同一个不断向外扩散的、无形的球形波阵面,持续振荡着!
瞬间,她感到身体周围仿佛出现了一层极其稀薄、却真实存在的能量场!这场无形无质,但她能清晰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和那稳定的127赫兹振动!空气中的尘埃在靠近她身体几厘米处,似乎受到了某种干扰,运动轨迹发生了微不可察的偏转!
为了测试其防御效果,她做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举动。她将之前实验残留的一小块、仍带有微弱不稳定以太能量的陶瓷碎片(来自摔碎的鼠笼),用镊子夹起,小心翼翼地将它抛向自己——同时全力维持着身体的127赫兹振荡场!
陶瓷碎片带着一丝微弱的、混乱的能量波动飞来。就在它即将触碰到艾琳皮肤的刹那——
“噗!”
一声轻不可闻的闷响。那块碎片仿佛撞上了一层柔韧而高频振动的无形墙壁,表面那丝混乱的能量波动瞬间被震散、中和!碎片本身也被弹开,无力地掉落在地,变成了完全惰性的普通陶瓷!
有效!真的有效!
艾琳激动得几乎要落泪!她找到了!不是攻击性的“矛”,而是一面或许能救命的“盾”!一面基于以太驻波优化理论、在特定频率下构建的个人防御场!
至于能否防御以太雾爆炸,还需要进一步测试。
但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望很快被现实的冰冷所覆盖。
维持这种127赫兹的振荡场,对精神力的消耗是巨大的!仅仅这十几秒的测试,就已经让她感到太阳穴突突直跳,阵阵耳鸣袭来,熟悉的恶心感再次涌上喉咙!这甚至比引导一次微型爆炸更耗神!这面“盾”的维持时间极其有限,而且毫无疑问,会急剧加速以太超载症的症状!
她瘫软下来,大口喘着气,终止了震荡场。眩晕感和心脏的轻微绞痛再次出现。她看着地上那块已无能量波动的陶瓷碎片,又看了看自己因为精神力透支而微微颤抖的右手。
这面用巨大代价换来的“盾”,或许能在未来的爆炸中偏转掉一部分冲击波,救她一命。但它能偏转多少?能持续多久?面对真正规模的“混沌之触”爆炸,它是否依旧如同纸糊?而加速的超载症,是否会让她更快地走向自我毁灭?
更重要的是,这面“盾”的存在,完全依赖于她对那个特定频率的发现和掌控,这让她更加无法割舍对这份危险知识的研究。她仿佛在一条无法回头的路上越走越远。
她疲惫地靠在墙上,拿出那本记录实验数据的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她画下了那无形的、向外扩散的波阵面示意图,在旁边郑重地写下:
“127赫兹 - 共鸣之钥?稳定之基?亦或…更深的枷锁?”
“以太驻波场 - 微弱的屏障。代价:超载加剧。”
“应该配合单人术士装置使用”
笔尖停顿了一下,她最终还是在后面加上了一句,字迹因为手的微颤而显得有些歪斜:
“…或许,能让她离爆炸点远一些…”
写完这句,她像是被抽空了所有力气。窗外,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浓重。又一辆运兵车的汽笛声响起,这一次,似乎离得更近了。
她低头,看着笔记本上那些复杂的公式、频率图和那句关于“她”的微弱希望,嘴角泛起一丝苦涩。她取得的每一次突破,都仿佛在将自己和索菲更紧地捆绑在这辆冲向深渊的战车上。
她轻轻合上笔记,封面上似乎还隐约残留着那一夜鼻血干涸后的铁锈味。那面127赫兹的壁垒,或许能暂时抵挡外部的冲击,但内心因欺骗、隐瞒和走向未知而产生的裂痕,又该如何修补?
阁楼下,传来索菲起身准备开始一天工作的轻微响动。新的一天开始了,战争又近了一天,而她的研究,也在深渊的边缘,又向前迈出了危险而孤独的一步。
喜欢一战:凋零于冬下的鸢尾花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一战:凋零于冬下的鸢尾花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