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天的黎明,被一阵急促的雨点声敲醒。雨水打在棕榈叶屋顶上,噼啪作响,天空阴沉,海面灰蒙蒙一片。林凡醒来,听着雨声,并没有急于起身。雨水意味着溪流将再次丰沛,鱼塘和盐田能得到补给,但也意味着今天的户外工作会受到很大限制。
他躺在干燥的床铺上,感受着庇护所带来的安全感。五十多天的努力,这处居所已能为他遮风挡雨,这是他对抗自然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堡垒。雨水暂时将他困在屋内,却也给了他一个难得的、可以专注于室内工作的理由。
他起身,给灶膛里添了几根耐烧的硬木,让火焰驱散雨天的湿气。早餐是照例的熏猪肉和清水。他坐在门口,看着如织的雨幕,规划着今天的活动。外出巡视陷阱和盐田显然不太方便,那么,重点就放在室内:继续织布,并且,尝试改进竹滤装置。
雨水收集也是个好机会。他将几个最大的竹筒和那个大海螺壳放在屋檐下水流最集中的地方,希望能接满雨水。雨水相对洁净,可以减轻竹滤装置的负担,甚至可以直接用于煮盐实验。
雨势稍小,变成淅淅沥沥的中雨时,他穿上那块充当雨披的大树叶,简单用藤蔓系在肩上,还是决定去陷阱区快速查看一下。泥泞湿滑的道路让他行走艰难。
深坑陷阱里积了不少水,需要天晴后重新处理。那两个套索陷阱和树上平台陷阱都毫无动静,雨水冲刷掉了一切气味和痕迹。当他走到昨天新设的那个针对中型猎物的较小深坑陷阱时,却有了意外的发现。
陷阱被触发了!伪装塌陷下去,坑底有东西在动。
他小心靠近,探头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坑底不是预想中的獴或大型鼠类,而是三只硕大的陆地蟹!每只都有巴掌大小,披着暗褐色的硬壳,举着一对威猛的大螯,正在积水的坑底徒劳地横冲直撞,试图爬上来。
坑底的尖桩对它们坚硬的甲壳似乎没造成什么伤害。
虽然目标偏离,但这也是不错的收获!螃蟹肉鲜美,是很好的食物补充。他设法用木棍将三只螃蟹一一弄出陷阱,用坚韧的藤蔓将它们捆扎结实,提在手里沉甸甸的。这个意外之喜让他心情愉悦,看来这种小型深坑陷阱在潮湿天气里,反而容易吸引这些喜欢阴湿环境的家伙。
返回营地,他将螃蟹放进一个空竹筒里养着。雨水已经接了不少,他将清澈的雨水倒入储水竹筒中。然后,他脱掉湿漉漉的树叶雨披,坐在干燥的屋内,开始了今天的主要工作——改进竹滤装置。
现有的滴滤装置效果不错,但速度太慢,且过滤层容易板结,需要频繁更换材料。他希望能制作一个更高效、更持久,甚至能一定程度“自动”运行的装置。他回想起过去见过的类似原理,决定尝试制作一个多级过滤的“竹滤塔”。
他选取了几段直径不同的竹筒。最粗的一段,他打算作为初级沉淀筒,只在底部钻少量大孔。第二段稍细,作为粗过滤层,填充小石子和粗沙。第三段更细,填充细沙和竹炭粉。最后一段接水。他计划将这几段竹筒垂直连接起来,让水依靠重力自上而下逐级过滤。
难点在于竹筒之间的连接和密封,以及如何让水流顺畅通过而不外溢。他尝试用柔软的树皮纤维编织成环状垫圈,塞在竹筒接口处,再用藤蔓紧紧捆扎固定。他反复试验接口的松紧和垫圈的厚度,确保既不漏水又能让水缓慢渗透。
这个过程极其考验耐心和精细操作。屋外雨声潺潺,屋内,林凡全神贯注于手中的竹刀、竹筒和纤维,一点点地切削、打磨、捆扎。失败了好几次,接口处漏水,或者水流根本无法通过过于致密的过滤层。他不急不躁,一次次调整,更换更细的沙子,减少竹炭粉的厚度,或者重新制作垫圈。
当雨水再次变大时,他的“竹滤塔”初具雏形。四节竹筒被牢牢固定在一起,矗立在墙角,像一件古怪的原始艺术品。
他将接来的雨水从顶部倒入,紧张地观察着。水流在沉淀筒内停留片刻,然后开始缓慢地透过底部大孔,渗入第二级……经过漫长的等待,最下方的接水竹筒底部,终于出现了第一滴清澈的水珠,接着,第二滴,第三滴……速度虽然依然不快,但比之前的单级滴滤似乎略有提升,更重要的是,理论上的过滤效果应该更好,且维护周期更长。
成功与否还需时间检验,但制作过程本身已让他感到满足。这种对工具的改进和优化,是他对抗荒蛮、提升生活品质的核心方式。
下午,雨渐渐停了,云层缝隙中透出阳光。他继续织布,梭子在经线间规律穿梭,布匹在雨中静谧的午后缓缓延长。他也处理了那三只螃蟹,蒸熟了作为晚餐的一部分,蟹肉鲜甜,大大改善了连日来的饮食单调感。
傍晚,雨后天晴,空气清新。他去盐田查看,新老盐池都积满了雨水,他清理了引水渠,等待天晴后蒸发。赶海时,沙滩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收获不多,但他享受这雨后的散步。
夜晚,他点燃油灯,就着灯光检查新做的竹滤塔,又削制了一会儿骨针。孤独感在雨后的寂静中似乎更显浓郁,但看着屋内日渐增多的“家当”——织机、滤塔、熏肉、工具,以及窗外那点属于自己的、被灯光温暖的空间,这种孤独里,又生出了一丝奇异的、掌控自己命运的充实。
他知道,明天天晴后,他需要重新伪装积水的陷阱,需要收集盐田可能新结晶的盐,需要检验竹滤塔的长期效果……日子便是如此,在雨晴交替中,在问题与解决之间,缓缓流淌。
他吹熄灯,在雨后格外清晰的虫鸣和海浪声中入睡。第五十二天,在雨水的困囿与室内的创造中度过。
喜欢孤岛求生:从零纪元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孤岛求生:从零纪元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