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南江市的空气里裹上了凛冽的寒意。校园里的树木只剩下嶙峋的枝干,沉默地指向灰白色的天空。学期的节奏如同上了发条,越来越快,越来越紧,最终所有的课程都在一场又一场的考试中落下帷幕。
期末的阴影,如同冬日厚重的云层,沉沉压在每个学生心头。但对于402寝室,尤其是对于陆宇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学业考核,更是一场关乎未来、关乎心之所向的终极审判。
距离沈清寒给出的那个承诺兑现的日子,越来越近。
空气里仿佛都弥漫着一种无声的倒计时。陆宇的学习状态已经不能用“疯狂”来形容,那更像是一种极致的、燃烧般的专注。他瘦了很多,眼下的青黑成了永久性装饰,但那双眼睛里的光芒却亮得慑人,像沙漠里看到绿洲的旅人,所有的精力都汇聚于那唯一的目标。
陈浩和张志远早已放弃了“抵抗”,甚至在这种氛围的长期浸淫下,也被动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学习境界,虽然嘴上依旧哀嚎遍野。
“宇哥,这道随机过程我看了三遍答案都没懂,给点拨一下呗?” “陆宇,明天沈教授的《微分几何》最后一节复习课,你占座!必须第一排!”
陆宇成了寝室里绝对的核心和精神领袖。他的书桌依然是风暴眼,但辐射出的不再是令人窒息的压力,而是一种近乎虔诚的、目标明确的强大气场。
他自己则像一把被反复锻打的剑,所有的杂念都被剔除,只剩下最纯粹的意志——达到她的要求。所有专业核心课,A及以上。更专注、更深入的数学思考。
这不仅仅是为了那个“在一起”的承诺,更是为了向她证明,他值得。值得她打破原则,值得她投注目光,值得她……那袋藏在抽屉深处的药所带来的所有悸动。
偶尔在图书馆、在走廊、在食堂,他会遇见沈清寒。
她的目光有时会落在他身上,极其短暂,像掠过水面的飞鸟,不留痕迹。但陆宇总能敏锐地捕捉到。那目光里不再是纯粹的审视,似乎多了一丝极淡的、难以解读的复杂情绪。是担忧?是期待?还是……别的什么?
他们不再有邮件往来,更没有私下的短信。那顿被意外中断的“感谢宴”之后,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轨道,甚至比最初更加疏远——一种刻意维持的、心照不宣的疏远。
但陆宇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每一次擦肩而过,空气里都像是绷紧了一根无形的弦,微微震颤,发出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的嗡鸣。
他知道,她也在等待。等待最终的结果,等待他交出的答卷。
这种无声的默契,成了支撑他度过最后一个月的、比咖啡因更有效的强心剂。
最后一门专业课考试的前夜,陆宇罕见地没有熬夜。他将所有的笔记、错题本快速过了一遍,然后早早躺上了床。
寝室里很安静,陈浩和张志远也难得没有临阵磨枪,似乎都知道明天对陆宇意味着什么。
“宇哥,紧张不?”黑暗里,陈浩小声问。
陆宇看着天花板上窗外路灯映进来的模糊光晕,轻轻“嗯”了一声。
“别怕,”张志远的声音传来,“你要是都拿不到A,我们直接集体补考得了。”
“就是,你可是被沈教授‘特供药’加持过的男人!”
室友的插科打诨让陆宇紧绷的神经稍微松弛了一些。他闭上眼,脑海里浮现的却不是明天的考题,而是银杏树下她清冷的侧脸,是她指尖划过黑板留下流畅公式的瞬间,是她公寓灯光下微微泛红的耳垂……
“我会做到的。”他轻声说,不知道是在对室友说,还是在对自己,抑或是,对那个远在教师公寓里的人说。
一夜无梦。
接下来的几天,是密集的考试周。每一场考试,陆宇都全力以赴,像最精密的仪器,调动起所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答题,交卷,离开,然后投入下一门的复习。循环往复。
当最后一门《微分几何》的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时,陆宇放下笔,长长地、缓慢地吁出了一口气。
结束了。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等待,都被封印在了那一张张答卷里。
他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冲出教室欢呼释放,而是静静地坐在位置上,看着窗外冬日的阳光,心里一片空茫,随后又被巨大的、不确定的浪潮缓缓淹没。
做到了吗?达到她的要求了吗?
他不知道。他只能等待。等待成绩公布的那一天,等待她的最终裁决。
走出教学楼,冷风一吹,他才感觉到一阵强烈的虚脱感,仿佛一直支撑着他的那根弦,猛地松开了。
喜欢大学:看我如何融化冰山女教授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学:看我如何融化冰山女教授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