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宋大捷的余波尚未平息,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拂着南明这艘巨轮加速驶向海洋。然而,朱慈烺并未因此而对北方的巨兽有丝毫放松。他很清楚,清廷才是眼下最现实、最致命的威胁。就在他全力推动海洋战略的同时,北疆的暗流也在悄然涌动。
南京的东厂衙门深处,韩赞周面色凝重地向朱慈烺呈上最新密报。
“陛下,北边传来消息,多尔衮……已于上月暗中病逝于北京王府!消息被多铎和济尔哈朗联手封锁,秘不发丧!”
朱慈烺瞳孔微微一缩。多尔衮,这个压在整个南明心头近两年的阴影,终于彻底消失了。这对于清廷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权力地震。
“可知如今北廷由谁主事?”朱慈烺沉声问道。
“回陛下,据‘玄甲’探知,目前表面由多铎与济尔哈朗共同摄政,然二人之间嫌隙已深。多铎倚仗军功和两白旗势力,咄咄逼人;济尔哈朗则联合代善等老牌贝勒,试图压制多铎。双方明争暗斗,北廷政局暗流汹涌。”韩赞周细细禀报。
朱慈烺沉吟片刻,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多尔衮一死,清虏内部必有一番龙争虎斗。此乃天赐良机!传令史可法,江北防线,外松内紧,加强戒备,防止多铎或济尔哈朗为稳固权位,铤而走险,发动军事冒险。同时,命李定国部,抓住机会,在山东、河南方向加大活动力度,趁其内乱,扩大根据地!”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再令东厂,加大对北廷的渗透,尤其是多铎与济尔哈朗两派势力,设法离间,最好能让他们斗得更凶些!”
“老奴明白!”韩赞周心领神会,知道这是削弱清廷的绝佳时机。
处理完北方事务,朱慈烺又将注意力转回内部建设。吕宋之战的经验教训,让他对科技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再次移驾龙江格物院,这一次,宋应星与毕方济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首先是军工领域。基于“飞霆”级战舰的实战反馈,新一代的“镇海”级远洋战舰的设计图已经完成。其排水量更大,船体结构更坚固,计划安装多达四十八门重型火炮(包括正在研发的、威力更大的长身管加农炮),并预留了蒸汽动力(朱慈烺提出的远期设想)的改造空间。虽然建造周期和成本都将远超“飞霆”级,但无疑将极大提升大明海军的核心战斗力。
其次,在宋应星的主持下,格物院对燧发枪的击发机构进行了关键性改进,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射速,新一代的“弘光三式”燧发铳即将开始量产。同时,基于朱慈烺提出的“后装填”概念,虽然工艺极其复杂,但原理性的验证模型已经做出,标志着火器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探索方向。
更让朱慈烺惊喜的是毕方济主导的项目。他利用从澳门和荷兰人那里搜集来的玻璃工匠与技术,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成功烧制出了透明度极高、且能制造较大尺寸的平板玻璃!虽然成品率依旧很低,成本高昂,但这意味着皇宫、乃至未来富户的窗棂,将可以告别厚重的窗纸和昂贵的蚌壳片,迎来透亮的光明。更重要的是,这为将来制造高精度的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好!太好了!”朱慈烺抚摸着那块光滑冰凉的平板玻璃样品,难掩激动之情,“宋卿,毕先生,尔等又立大功!新式战舰要尽快开工,哪怕慢,也要保证质量!新式火铳要加快换装!这玻璃……要立刻筹建皇家玻璃厂,设法降低成本,先满足军工和官用需求!”
他看着眼前这些凝聚着智慧与汗水的成果,仿佛看到了未来大明军队手持可靠的后装枪、驾驶着巨舰横行四海、科学家通过显微镜和望远镜探索微观与宏观世界的场景。科技,才是推动帝国实现陆海双重崛起的根本引擎。
喜欢日曜南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日曜南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