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光复、伪清幼主福临与太后布木布泰束手就擒的捷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驿骑飞速传遍大明疆域,举国上下欢声雷动。这意味着困扰大明十余年、致使神州陆沉、先帝殉国的心头大患,终在弘光皇帝朱慈烺手中被彻底铲除,中兴大业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数日后,朱慈烺御驾抵达沈阳。这座历经战火的东北重镇虽已是断壁残垣,但经明军初步清理,已渐有秩序。面对属下请其入住相对完好的沈阳故宫的提议,皇帝断然拒绝,执意驻跸城外明军大营 —— 既为彰显与将士同甘共苦的心意,亦为避免因入驻前朝宫殿刺激当地民心,尽显仁智考量。
中军大帐内烛火通明,气氛庄严肃穆得近乎凝滞。如何处置被俘的伪清核心人物,尤其是顺治帝福临与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成为当前最紧迫的议题,牵动着满朝文武的心。
以李定国、吴三桂为首的多数将领,力主恪守前旨,将伪帝福临明正典刑、公告天下,彻底断绝清廷法统,震慑四方宵小;而对于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部分文臣则秉持 “怀柔远人”“彰显仁德” 之念,建议仅作圈禁处置即可。
“陛下,” 一位随驾翰林学士应声出列,躬身奏道,“布木布泰虽为虏酋之母,然终究是一介妇人。将其圈禁于别苑,既可见陛下宽仁之心,亦可安抚蒙古科尔沁部(孝庄出身该部)的情绪。若处置过苛,恐……”
“恐什么?” 朱慈烺陡然打断他的话,声音平静无波,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刺骨寒意,“恐天下人说朕不仁?还是恐蒙古诸部心生怨怼、再起异心?”
他缓缓站起身,目光如利剑般扫过帐内文武百官,语气渐趋凌厉:“诸卿莫非忘了甲申年的国破之痛?忘了崇祯先帝煤山殉国的惨烈?忘了这十余年间,神州陆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多少忠臣义士血洒疆场、以身殉国?!这一切的浩劫,难道没有布木布泰在幕后筹谋算计的身影?没有她出身的科尔沁部引狼入室、助纣为虐的‘功劳’?!”
“对敌人仁慈,便是对忠魂的亵渎,便是对苍生的残忍!” 朱慈烺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金石交击,铿锵有力,“朕之大明中兴,非靠虚言怀柔、妇人之仁得来,是靠百万将士浴血拼杀,靠严明法度整饬朝纲,靠对内外诸寇毫不留情的铁腕手段,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他迈步走到帐中中央,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声音清晰传遍帐内各个角落:“福临年幼无知,可废为庶人,终身圈禁,令其日日面壁,知晓华夷之辨、家国之仇,永绝后患!然布木布泰,身为虏酋之母,深度参与清廷机要谋划,其部族更是引清兵入关的罪魁祸首之一,罪无可赦!不严惩不足以告慰十余年殉国的先烈忠魂,不足以震慑天下潜藏的群丑,不足以昭示朕扫清胡氛、复我华夏、绝不姑息的决绝之志!”
朱慈烺停顿片刻,目光愈发坚定,一字一句下达最终裁决,语气冰寒刺骨:“传朕旨意:伪清幼主福临,废黜帝号,贬为庶人,即刻押送南京孝陵侧殿幽禁,终身不得出,令其忏悔部族倾覆大明、涂炭生灵之罪孽!”“伪清太后布木布泰,祸乱天下,罪大恶极,依律 —— 送入教坊司,以为乱国者之戒!”
“陛下!” 几位秉持仁政理念的文臣急忙出列,还欲再劝。“不必再议!” 朱慈烺斩钉截铁,语气毫无转圜余地,“此非朕不仁,乃是国法昭彰、天道公义!对祸乱天下的首恶若存妇人之仁,何以告慰亿万苍生?何以警示后世乱臣贼子?旨意已下,即刻执行!”
旨意既下,帐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文武百官无不感受到皇帝那不容置喙的绝对意志,以及潜藏在平静面容下的雷霆之怒与中兴决心。这才是真正的中兴之主 —— 赏罚分明,恩威并施,于家国大义、原则底线之上,绝无半分妥协与软弱。帐内众人心中凛然,纷纷躬身领旨:“臣等遵旨!”
喜欢日曜南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日曜南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