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晨露刚沾湿雁归村荞麦地的垄间,陆承泽就带着测土仪进了田 —— 按农时,荞麦已进入分蘖期,茎秆开始分出细枝,此时最需追肥补养分,不然分枝弱、易倒伏。他蹲在荞苗旁,拨开土壤测肥力,眉头微微皱起:“土壤缺钾,得赶紧追草木灰和腐熟粪肥,不然分蘖少,收成就差了!” 老周正好扛着锄头来巡田,闻言立刻接话:“俺们家还有半袋草木灰,流民兄弟家也攒了些,就是腐熟粪肥不够,去年的陈肥快用完了!”
这话让大伙犯了难 —— 分蘖期需肥急,短时间去哪凑够粪肥?小吴爹忽然开口:“俺们老家凑肥时,会收集家禽粪便,再混着麦秸沤三天,虽不如陈肥肥效足,却能应急!” 老村长立刻拍板:“全村收集家禽粪!妇女们负责混麦秸沤肥,男人们先撒草木灰应急,明天就能用新沤的肥!” 说干就干,苏小石头和狗蛋带着孩子们去捡鸡粪、鸭粪,用竹筐装着送回沤肥坑;张婶带着刘嫂、小吴娘等妇女,把麦秸铡碎,和粪便一层层铺在坑里,还浇了点淘米水加速腐熟:“俺们连夜守着,明天一早就能沤好!” 晚秋则悄悄往沤肥坑撒了把空间的 “肥效粉”(灵泉水浸润的腐殖土磨成粉),只说是 “李大夫给的菌粉,能让肥腐熟更快”,没人细问,都忙着赶工。
第二天一早,新沤的粪肥果然能用了 —— 黑黝黝的混着麦秸碎,闻着有股淡香。村民和流民们分成两组:一组撒草木灰,老周背着竹筐,手一抖,草木灰均匀落在荞苗根部,“每株撒两把,别撒在叶上,会烧叶!” 另一组追粪肥,陆承泽教大伙 “穴施”:在分蘖枝旁挖个小坑,埋进半勺粪肥,再覆薄土,“这样养分能精准供到根系,分枝长得壮!” 小吴娘也跟着学,虽然动作慢,却每坑埋得匀,她笑着说:“等收了荞麦,俺用新面给大伙蒸馍,谢大伙帮俺家娃!”
追肥刚到一半,村口忽然传来马车声 —— 是老周的妻儿来了!老周扔下竹筐就往村口跑,只见马车上跳下来个小男孩,扎着羊角辫的妇人也跟着下车,是老周的妻子和儿子周娃。“爹!” 周娃扑进老周怀里,老周抱起儿子,眼眶通红:“娃长这么高了!” 村民们都围过来道喜:张婶递上刚蒸的荞麦馍,“快尝尝,咱雁归村的馍香!” 晚秋拉着周妻去看住处,“炕铺了新麦秸,还撒了艾草,住着暖和!” 小吴爹娘也来打招呼,小吴娘给周妻塞了双新做的布鞋:“俺连夜做的,你穿穿看合脚不!” 周妻看着满村的笑脸,摸着新鞋,声音发颤:“俺们没想到,来了能这么受待见……”
接下来几天,村里的日子更热闹了:周娃跟着小石头、狗蛋去田边看荞苗,缠着老周问 “这草为啥要拔”“这肥为啥要埋”,老周耐心解答,还教他认荞麦分蘖枝;周妻则跟着张婶学做荞麦面疙瘩汤,面团在她手里渐渐灵活,煮出来的汤透着鲜香,大伙都夸 “比张婶做得还嫩”。扫盲班也添了新学员,周妻跟着学写 “周娃”“荞麦”,周娃则在石板上画荞苗,歪歪扭扭的,却引得大伙笑。
荞麦追肥后,又迎来新需求 —— 分蘖期茎秆软,易倒伏,得中耕培土,把土拢到茎基部,增强支撑力。陆承泽带着大伙用小锄头在垄间松土,再把土往茎秆旁拢:“培土别太高,没过基部两寸就行,太高会闷根!” 老周的儿子周娃也拿着小铲子,在旁边帮着拢土,虽然洒了不少土,却学得认真:“爹说这样苗就不会倒,能长更多粮!”
正培土时,邻村的李村长带着五个村民来了,还拉着辆小车,车上装着两袋腐熟的羊粪:“俺们听说你们缺肥,特意拉了羊粪来,这肥含钾高,正好给荞麦分蘖补养分!” 李村长说着,就挽起袖子加入培土队伍:“俺们村的荞麦分蘖也挺好,多亏了你们的管护表,今天来学学培土,回去也给俺们的苗护护根!” 老周赶紧教他拢土的技巧:“得顺着茎秆拢,别碰断分枝,土要实,不然风一吹就散!” 两村人一起干活,说说笑笑,培土的速度快了不少,没半天就把两亩荞麦地都培完了。
傍晚时分,夕阳把荞麦地染成暖黄色 —— 分蘖枝长得壮实,茎基部的土拢得整齐,肥也追足了,看着就透着丰收的盼头。大伙坐在田埂上,分着周妻做的荞麦面疙瘩汤,汤里飘着葱花,鲜得人连喝两碗。老周抱着周娃,指着荞苗说:“等霜降收了荞麦,爹给你做荞麦枕头,软和!” 周娃点头,小手抓着个荞麦馍,咬得满嘴香。李村长也笑着说:“等你们收荞麦,俺们村来帮忙,收完再去帮俺们,两村一起收,快!”
晚秋站在田埂边,摸了摸贴身处的桃木梳,梳齿间还沾着培土的细屑 —— 荞麦分蘖期管护妥了,老周妻儿归巢了,邻村互助更亲了,雁归村的 “家” 满是烟火气。她看向陆承泽,他正和老村长、李村长商量秋收工具准备:“得提前修打谷机,编够竹筐,今年荞麦收得多,别耽误装粮!” 陆承泽的声音透着笃定,两人连连点头。
夜风渐凉,荞麦的分蘖枝在风里轻轻晃,像在和大伙道别。村里的灯渐渐亮了:老周家传来周娃的笑声,小吴爹娘在收拾秋收的工具,扫盲班的石板旁还留着周妻写的字。狗蛋忽然喊:“等收了荞麦,俺们编个大花环,给周娃戴!” 大伙都笑起来,笑声裹着夜风,飘在雁归村的上空,飘向不远的霜降丰收季。
第二天一早,老周照旧带着妻儿去巡田,周妻帮着拔垄间的小草,周娃在旁边捡石子,一家人的身影映在荞麦地里,成了雁归村最暖的风景。老周知道,今年的荞麦定能丰收,他的家,就在这雁归村,扎下了最稳的根。
喜欢饥荒年代种田忙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饥荒年代种田忙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