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援朝推开独立团团部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
门外的炮灰被隔绝在外,门内,昏黄的油灯光线下,几名干部正围着一张破旧的军事地图,神情凝重。
他刚刚从2024年的基地回来,脑子里还回响着情报分析组的紧急预警。
“目标区域极有可能包含……西金河地区。”
那份红色高亮字体的报告,仿佛一块烙铁,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还没等他开口,一声暴躁的大吼打破了屋内的沉闷。
“他娘的!”
李云龙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手里捏着一张薄薄的电报纸,狠狠拍在地图中央。
“刚在河源县城捞了点好处,屁股还没坐热,总部来命令了!”
他满脸晦气,仿佛到嘴的肥肉被人抢走了一半。
赵刚拿起那张电报,皱着眉头逐字逐句地读着。屋子里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电报的内容很简单。
命令:为策应总部及其他根据地的反扫荡压力,独立团立刻向西金河区域转移,全员进驻虎山。
命令要求他们协同先期抵达的新一团和友军358团,构筑联防阵地,准备迎接日军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扫荡。
李援朝的心猛地一沉。
2024年的情报预警,和1942年的作战命令,在这一刻完美重合。
代号“梳篦”的行动,真的开始了。
“虎山……”赵刚的手指重重地按在地图上那个小小的圆圈上,他的脸色有些发白。
“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是块硬骨头,易守难攻。但问题是,它周围全是鬼子的重兵布防区和炮楼据点,就像一颗钉子插在鬼子的肉里。”
他的声音透着一股深深的忧虑。
“我们全团,算上后勤和家属,一千多口人。这么大规模的转移,拖家带口的,无异于在鬼子的眼皮子底下行军,太危险了。”
李云龙烦躁地扯开衣领,在屋里来回踱步,脚下的土地被他踩得砰砰作响。
“是啊!重装备怎么带?从鬼子那缴获的几门九二式步兵炮,还有那十几挺重机枪,扔了?老子心疼!”
他停下脚步,一拳砸在土墙上,震得墙皮簌簌往下掉。
“伤员怎么办?路上要是被鬼子的飞机咬上一口,或者哪个汉奸王八蛋把咱们的路线捅出去,半道上就得让人给包了饺子!”
一营长张大彪凑了过来,黝黑的脸上满是愁容:“团长,从咱们这到虎山,直线距离超过一百二十公里,中间要穿过正太路和平汉路两条铁路封锁线,还有好几条鬼子的巡逻公路,这……这怎么过去啊?”
“是啊,团长,这任务九死一生!”
“带着这么多家当,走不了山路,只能走大路。走大路,那不就是给鬼子当活靶子吗?”
团部的干部们议论纷纷,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两个字:绝望。
这次的任务,不像以往任何一次突围或者伏击。这是一次携家带口的战略大转移,是一次在敌人腹地的长途奔袭,更是一场赌上整个独立团身家性命的逃亡。
李援朝默默听着,没有插话。
他清楚地知道,这场名为“梳篦”的扫荡,其残酷程度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日军会像用梳子梳头一样,一遍又一遍地“梳理”他们的占领区,石头要过刀,草木要过火,目标就是彻底摧毁八路军的生存土壤。
历史上的这次大扫荡,让无数根据地遭受了灭顶之灾。
他没有立刻抛出解决方案,而是走到地图前,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
“团长,政委,我想知道我们现在的具体情况。”
他的声音不大,却有一种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
焦躁的李云龙抬起头,看着他:“远征兄弟,你问。”
“全团战斗人员多少?后勤和家属多少?”
赵刚立刻回答:“战斗人员合计一千二百三十七人,轻重伤员一百一十二人,后勤、兵工厂家属及根据地转移群众,共计七百六十五人。”
李援朝点点头,继续问:“武器弹药呢?步枪多少支,子弹多少发?机枪多少挺?炮弹还有多少?”
提到这个,李云龙的脸瞬间垮了下来,他从兜里摸出一根不知道哪来的旱烟,点上火猛吸一口,才没好气地说道:
“步枪人手一支,但大多是汉阳造和缴获的三八大盖,型号乱七八糟。
子弹,平均下来每人不到二十发!捷克式轻机枪倒是有三十多挺,重机枪十六挺,可子弹加起来打不了一场像样的阻击战!”
他狠狠地吐出一口烟圈,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充满了无奈。
“炮就更别提了,那几门九二式步兵炮,每门炮就剩下不到十发炮弹,根本就是个摆设!
在河源县城外围捡的那点破烂,烧得七七八八,能用的零件没多少,还不够兵工厂的师傅们塞牙缝的!”
李援朝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弹药不足,粮食紧张,药品奇缺。
带着这样的家底,去打一场注定无比惨烈的大规模反围剿战役,无异于以卵击石。
“他娘的!”李云龙越说越火大,把手里的烟头往地上一扔,用脚狠狠碾碎,“这仗还怎么打!总部这是让老子带着全团上千号人去送死啊!”
整个指挥部死一般寂静,只有李云龙粗重的喘息声。
他像一头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愤怒,却又无计可施。
过了许久,他那双布满血丝的环眼,猛地转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李援朝。
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李云龙的眼神里瞬间爆发出强烈的渴求。
他几步冲到李援朝面前,双手抓住他的肩膀,声音都有些发颤。
“远征兄弟!好兄弟!”
他的称呼都变了,带着一丝近乎哀求的意味。
“你那个‘总部’,神通广大,能不能……再想想办法?”
“这次可不是打个伏击,也不是炸个军火库那么简单!这是全团上千条人命,不,是两千多口人的身家性命啊!”
李云龙的声音嘶哑,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在关系到全团战士生死存亡的时刻,终于露出了他最脆弱的一面。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援朝身上。
李援朝看着李云龙渴求的眼神,又扫过赵刚、张大彪等人充满希冀的脸庞。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身,重新看向那副画满了鬼子据点和封锁线的地图。
那条长达一百二十公里的转移路线,在别人眼中,是一条死亡之路。
但在他眼中,却变成了一张布满数据和变量的战术分析图。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
“团长,政委,给我24小时。”
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
“我去向总部申请一套‘千里眼’和‘顺风耳’。”
李援朝伸出手指,在地图上那条蜿蜒的红线上轻轻划过,目光锐利。
“我保证,我们最终走出的行军路线,会比鬼子参谋部画在他们自己作战地图上的那条,还要干净,还要安全。”
喜欢我把亮剑上交后,国家派来远征军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我把亮剑上交后,国家派来远征军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