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岁晚将破译出的坐标写在纸上,京城西郊的一处私宅。她换上粗布衣裳,用炭灰抹暗脸颊,混在送菜队伍里进了宅子。
“新来的?”管事打量她。
“李叔侄女,来顶替他几天。”姜岁晚压低嗓音,将一沓钱塞过去。
管事掂了掂钱:“去后院劈柴。”
她借劈柴的机会观察院落结构。这座宅子守卫森严,巡逻间隔很短。趁着守卫换岗,她溜进主屋书房。
书房陈设简单,但书案积灰很薄,显然常有人使用。她敲击墙面,发现西北角声音空洞。用力一推,暗格弹开,里面放着几封密信。
第一封是德妃写给蒙古使臣的日常问候。第二封提到漕运关税,用词隐晦。第三封让她屏住呼吸——信上明确写着“海路接应”四字,与年氏妆奁暗账的记录完全吻合。
院外突然传来脚步声。
“四哥放心,这处宅子很安全。”
是十三爷的声音。
姜岁晚迅速将信件塞回暗格,躲进书案下方。帘子掀动,两双官靴踏进书房。
胤禛的声音响起:“德妃最近动作频繁。”
十三爷叹气:“她联合蒙古使臣,想通过海路运送一批货物。”
“什么货物?”
“还不清楚。但年氏旧部在天津卫接应。”
姜岁晚在书案下收紧手指。这与她在码头发现的兵器运输如出一辙。
胤禛走到书案前:“德妃没这个胆量。背后还有人。”
“八爷?”
“不止。”胤禛的手指敲击书案边缘,离姜岁晚的衣角只有一寸,“江南漕运、蒙古马队、海上私船,这套网络不是德妃能搭建的。”
十三爷压低声音:“需要派人潜入德妃宫中吗?”
“不必打草惊蛇。”胤禛转身,“先去查海路接应的具体时间。”
两人离开书房。姜岁晚等待片刻,确认院中无人后才从书案下钻出。
她重新打开暗格,发现最下面还有一封信。这封信用的纸张更厚,墨迹更新。信中详细安排了五日后在天津卫的接应流程,特别提到“特殊客人”需要“特别照顾”。
院中传来管事的声音:“新来的柴劈完了吗?”
姜岁晚将信件原样放回,从后窗翻出。她躲在柴堆后,看着管事带人走进书房检查。
“没人。”管事松了口气,“快去前院伺候,贵客要走了。”
姜岁晚混入仆从队伍,低头站在廊下。胤禛和十三爷从面前经过时,她屏住呼吸。
“等等。”胤禛突然停下。
姜岁晚的心跳加快。
胤禛指向墙角:“那堆柴摆放不齐,重新整理。”
管事连忙应声。姜岁晚跟着其他仆役去整理柴堆,余光瞥见胤禛和十三爷走出院门。
她松了口气,继续手上的活计。一个丫鬟凑过来:“你是新来的?”
姜岁晚点头。
丫鬟压低声音:“这宅子邪门得很,经常半夜有马车进出。”
“运什么东西?”
“不知道。但每次第二天,厨房都会多出很多羊肉,像是蒙古人爱吃的口味。”
姜岁晚想起密信中的蒙古使臣。德妃与蒙古部落的联系比她想象的更密切。
整理完柴堆,管事吩咐她去厨房帮忙。厨房里正在准备晚膳,厨娘抱怨:“又来这么多羊肉,老爷们吃不腻吗?”
帮厨笑道:“听说今晚有蒙古客人。”
姜岁晚低头洗菜,注意到送来的羊肉包装纸上印着特殊标记。她趁人不备,撕下衣角塞进袖中。
晚膳时分,她负责上菜。厅内坐着几个蒙古打扮的人,正与宅子主人交谈。
“海路已经安排妥当。”主人举杯,“五日后准时出发。”
蒙古使者点头:“我们的人会在天津接应。那位客人一定要安全送达。”
“放心,都打点好了。”
姜岁晚布菜时格外小心,生怕被认出。好在这些人都沉浸在交谈中,没人注意她。
宴席散去后,她帮忙收拾餐具。在蒙古使者坐过的位置下,发现一枚掉落的腰牌。腰牌上刻着蒙古文字,她看不懂,但图案与羊肉包装纸上的标记一致。
她将腰牌收好,继续干活。管事突然叫住她:“你,去书房收拾茶具。”
姜岁晚心中一紧,但只能应下。
书房内,宅子主人正在写信。见她进来,不耐烦地挥手:“快点收拾。”
姜岁晚低头收拾茶具,瞥见信纸上的内容。主人正在向德妃汇报“客人已安顿”,并提到“四爷今日来访,恐生变故”。
她收拾完准备离开,主人突然叫住她:“站住。”
姜岁晚停在门口。
“转过来。”
她慢慢转身,保持低头姿势。
主人打量她:“面生得很。”
“奴婢是今日刚来的,顶替李叔。”
主人走近几步:“抬头。”
姜岁晚抬起头,但保持眼神涣散。
主人盯着她看了片刻,挥手:“去吧。”
她退出书房,后背已被冷汗浸湿。这个主人比想象中更警惕。
回到仆役房间,她取出腰牌和包装纸碎片,用炭笔临摹上面的图案。这些线索必须尽快带给胤禛。
夜深人静,她假装起夜,溜到后门。守卫正在打盹,她悄悄拉开门口。
“去哪?”守卫突然惊醒。
姜岁晚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借口:“管事让我去请郎中,他肚子疼。”
守卫狐疑地打量她:“这么晚?”
“疼得厉害,等不到天亮。”
守卫犹豫片刻,打开门:“快点回来。”
姜岁晚点头,快步走入夜色。她不敢直接回王府,先绕到苏培盛常去的茶楼,留下暗号。
在茶楼等到天亮,苏培盛果然出现。
“格格怎么在这里?”他惊讶道。
姜岁晚将昨夜所见告知,取出临摹的图案:“德妃与蒙古使臣五日后有次重要会面,涉及一位特殊客人。”
苏培盛面色凝重:“王爷正在查这件事。您先回府,我去禀报。”
回到王府,姜岁晚继续研究那些图案。她发现腰牌上的蒙古文字与漕帮暗号有相似之处,可能出自同一套密码系统。
胤禛傍晚回府,直接来到她的房间。
“苏培盛都说了。”他坐下,“五日后的事,你有什么想法?”
姜岁晚将破译出的信息递上:“这位特殊客人很关键。德妃不惜动用海路运输,说明此人非常重要,且不能走陆路。”
胤禛查看译文:“你认为是谁?”
“可能是蒙古部落的重要人物,或者是德妃想要保护的同党。”
胤禛沉思片刻:“十三弟已经去天津卫布置。你继续破译这些密码,看看能否找到客人身份。”
姜岁晚点头,又想起一事:“宅子主人很警惕,我可能被怀疑了。”
“无妨。”胤禛起身,“那处宅子今晚就会查封。”
姜岁晚惊讶:“这么快?”
“既然已经打草惊蛇,不如直接收网。”胤禛走到门口,又回头,“你做得很好。”
等他离开,姜岁晚继续研究密码。她将漕帮暗号、蒙古文字和账册符号放在一起比对,发现它们确实属于同一套系统。每个符号都代表一个数字,数字组合对应具体信息。
夜深了,烛火摇曳。她终于破译出腰牌上的文字——那是一个名字。
这时,苏培盛匆忙进来:“格格,西郊宅子出事了。”
“怎么了?”
“我们的人去查封时,宅子起火,所有证据都烧毁了。”
姜岁晚握紧手中的译文:“那位主人呢?”
“失踪了。”苏培盛压低声音,“但在废墟里找到这个。”
他递过半块烧焦的令牌,令牌上的图案与姜岁晚临摹的一模一样。
姜岁晚将破译出的名字写在纸上,推到苏培盛面前。
“这就是他们要护送的特殊客人。”
苏培盛看清名字,脸色骤变。
喜欢清安渡:四爷的现代小格格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清安渡:四爷的现代小格格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