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因破译带来的短暂亢奋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更具针对性的忙碌。技术队开始全力追查“74b3”型号进样器的流向,试图从精密仪器的供应链条上反向撕开“导师”组织的伪装。
吕木翰却悄然离开了喧闹的办公室。破译带来的不是轻松,反而是一种更沉重、更惊人的疑虑压在他的心头。他需要求证。
他独自驱车再次返回蓝湾物流园。晨曦中的园区恢复了白日的忙碌,车来车往,c区仓库依旧被黄色的警戒线封锁着,显得格格不入。值守的民警向他敬礼后放行。
他径直走向那个偏僻的货架,再次蹲下身,打开强光手电,仔细审视着那道深深的刻痕——[>_<]! 74#b3。
他的目光久久停留在“74”和“b3”上。
“74”-钨(w)- wu
“b”-硼(b)- peng(中文拼音)
如果……如果不是简单的设备型号呢?如果留下信息的人,在那种极端情况下,想到的不仅仅是设备,而是更致命、更核心的东西呢?甚至是一个……名字的谐音暗示?
“wu”+“peng”=吴鹏?武鹏?
这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击中了他!
他猛地站起身,心脏狂跳,血液仿佛瞬间冲上头顶又骤然冷却。
不可能……这太疯狂了……这绝不可能……
但直觉,那种属于顶尖法医的、对细节和逻辑关联近乎偏执的直觉,却疯狂地叫嚣着这个可能性!
留下信息的人,或许无法直接写下名字,只能用这种极端隐晦的、基于其化学专业本能的谐音方式来指代![>_<]!可能不仅是警告设备,更是在指控操作设备、或者主导这一切的某个人!
[>_<]!吴鹏(或武鹏)!
他立刻拿出手机,拨打严雪的电话,但手指却在按下拨号键的前一刻僵住了。
证据呢?
仅凭一个元素谐音的猜测?这太薄弱了!甚至显得荒谬!吴鹏(或武鹏)?这是一个常见的中文名字,仅凭两个音节如何去锁定?这甚至可能是一个误导?
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个猜测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是真的,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导师”组织的触角,可能比他想象的还要深得多!他需要冷静,需要更扎实的证据来支撑这个石破天惊的猜想。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吸一口气,改为拨通了助手的电话。
“帮我做两件事。”他的声音尽力保持平稳,“第一,立刻检索内部人事档案和全市医疗、化工、科研系统数据库,查询所有名叫‘吴鹏’或‘武鹏’的人员信息,重点筛选有化学、药学、精密仪器使用背景的。第二,重新检验从赵永体内提取到的所有微量化合物数据,尤其是那种特异性抑制剂,尝试逆向推导其合成路径可能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设备,看是否能与‘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高度关联起来。”
他需要双线印证。一条是名字,另一条是技术证据。
挂断电话,他再次看了一眼那串刻痕,仿佛能感受到刻下它的人当时的恐惧、绝望与那一丝残存的勇气。他小心翼翼地对刻痕进行了更高精度的三维扫描,每一个细微的笔画转折都不放过,希望能从中分析出更多的信息(如刻划者的惯用手、大致身高、当时的角度等)。
做完这一切,他离开仓库,心情却比来时更加沉重。如果他的猜想被证实,那即将掀起的,可能是一场席卷整个系统的风暴。
回到市局,气氛依旧紧张。技术队追查仪器流向的工作遇到了瓶颈——“74b3”型号进样器的销售记录众多,流向分散,短时间内难以排查,而且对方完全可能通过多次转手的空壳公司购买。
林洛洛那边对“绿安速运”和张大海的深挖也陷入了僵局,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早已人去楼空的虚假地址。
调查似乎再次进入了死胡同。
严雪的脸色很不好看,她承受着巨大的破案压力和来自上级的质询。一次失败的突击行动,消耗了大量警力物力却收获寥寥,这让她处境艰难。
王拓坐在自己的工位上,看似在整理文件,但眼角的余光始终密切关注着吕木翰的动向。当他看到吕木翰独自回来,面色凝重地进入自己的办公室后,一种强烈的不安感攫住了他。吕木翰是不是发现了什么?他刚才去仓库干什么?
他坐立难安,借口去洗手间,再次躲进了隔间。他颤抖着手拿出手机,想要发出警告,却又不知道具体该警告什么。难道说“小心吕木翰”?这毫无意义且更容易暴露自己。
他焦躁地捶了一下墙壁,感到自己正被一张不断收紧的网困在中央,无处可逃。
而吕木翰的办公室内,他正对着电脑屏幕上初步筛选出的十几个“wu peng”名单,以及助手送来的、关于那种抑制剂合成路径的初步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这种抑制剂的结构极其复杂,其合成过程需要深厚的有机合成化学背景和精准的纯化分析能力,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设备用于监控反应进程和纯化产物。
他的目光扫过名单,手指在鼠标上缓缓移动。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人生轨迹。他们当中,谁会是那个隐藏在黑暗中的“化学家”?
还是说,他所有的猜想,都只是一个压力过大下的荒谬错觉?
钨硼之疑,像一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他心中激起惊涛骇浪,却无人可以诉说。
喜欢原罪七案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原罪七案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