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被“注视”的感觉,并非无时无刻,却如同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基地内的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它无形无质,不带来物理压力,却悄然渗透进意识的缝隙,尤其在夜深人静或精神松懈时,会猛然惊觉——自己仿佛正暴露在一个无比宏大、无比遥远的“镜头”之下。
阿南和林晚星的研究重心,完全转移到了那三个意外形成谐调网络的节点上。撒哈拉的“熔炉核心”、西伯利亚的“冰骸”沉眠地、亚马逊雨林的净化后节点,三者之间能量波动的同步性日益增强,虽然强度依旧微弱,但稳定性却在缓缓提升。它们不再仅仅是“盖亚之脉”上的孤立点,更像是一个初生神经网络上的三个关键节点,开始以一种超越物理距离的方式“低语”交流。
“能量流动的模式……很像生物体内的神经信号传递,但载体是某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空间谐振。”阿南指着屏幕上模拟出的、连接三点的无形能量流,“这个网络,似乎在……学习和适应。它在利用地球自身的‘生命场’作为基质,缓慢扩张。”
林晚星尝试将意识轻微贴近这个网络。与之前直接连接节点或“主脑”时的剧烈冲击不同,这一次的感觉更加温和、包容,仿佛将手浸入一片温暖的、充满生机的海洋。她接收到的不再是单一的意识或冰冷的逻辑,而是无数细微信息的聚合——雨林草木的呼吸、冻土下微生物的代谢、沙漠夜风的低吟……以及,一种由这三者交织升华出的、朦胧的、属于整个星球的“存在感”。
“它在帮助我们‘倾听’地球,”林晚星睁开眼,眼中带着一丝震撼,“但不仅如此……我感觉这个网络,也像是一个……‘天线’。”
“天线?”鹰眼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词。
“对,指向星海的天线。”林晚星点头,“当我们通过这个网络去‘倾听’时,那种被‘注视’的感觉会变得更加清晰。不是我们在主动联系,而是这个网络的存在本身,就像黑暗森林里突然点亮的一盏灯,吸引了‘观星者’的目光。”
这个比喻让所有人背后泛起凉意。
“也就是说,我们无意中启动的这个‘逆蝶协议’,不仅改变了地球,也让我们在宇宙的‘雷达’上从一个微弱的背景信号,变成了一个清晰的可识别目标?”阿南总结道,语气沉重。
“可以这么理解。”林晚星确认,“而且,‘观星者’的注视……不带恶意,但也绝无温情。更像是一个科学家在观察培养皿中的微生物群落,突然发现菌落产生了某种意想不到的、有序的群体行为。”
就在这时,赵晓蔓带来了两份截然不同的情报。
第一份来自全球天文观测网络。多个深空射电望远镜和引力波探测器,在过去72小时内,同时捕捉到一段极其短暂、来源方向与陈静星域坐标大致吻合的、非自然的信号脉冲。信号内容无法解析,但其调制方式与已知的任何自然现象或人类科技造物都迥然不同,更像是一种……“问候”或者“探针”。
“观星者”……回应了?!
第二份情报则来自对“方舟”残余势力的艰难追踪。迹象表明,在“熔炉核心”计划失败后,“方舟”的核心成员活动变得更加隐秘和分散。但他们并非偃旗息鼓,而是将资源集中投向几个方向:加大对“灵韵”基础理论(尤其是意识与能量转换临界点)的研究,疯狂搜罗天文学、量子物理和……考古学(尤其是关于远古神话和异常地质遗迹)的顶尖学者。
“他们还没有放弃,”鹰眼分析道,“他们在寻找别的路径,要么是更高效地利用‘灵韵’,要么是寻找其他与‘播种者’或‘观星者’联系的方式。那些神话和遗迹里,可能藏着我们不知道的线索。”
阿南将这两份情报与当前的局势结合,一个令人不安的图景逐渐清晰:“方舟”像是一群疯狂的赌徒,在赌桌(地球)上输掉一局后,不仅没有收手,反而将赌注押向了更危险的领域——试图直接与牌桌之外的、深不可测的庄家(观星者\/播种者)建立联系,甚至可能想利用整个人类文明作为筹码!
而他们“逆蝶”小组,则在无意间,为地球开启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一个基于理解与共生的、缓慢但可能更可持续的进化方向。但他们也因此提前将地球暴露在了“观星者”的视野中。
“我们成了人类文明的‘面试官’之一,”林晚星轻声说,带着一丝苦涩,“而‘方舟’是另一个,可能更激进、更危险的‘面试官’。”
“观星者”会如何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是欣赏“逆蝶”所代表的、试图与星球和谐共存的萌芽,还是青睐“方舟”所展现的、极具侵略性和技术爆发力的潜能?或者……对它们而言,这根本无关善恶,只是两种不同的、可供观察的“实验变量”?
压力前所未有。他们不仅要应对“方舟”在地球上的疯狂,还要在星际尺度上,为人类文明的未来争取一个不被“清理”或“格式化”的机会。
阿南再次调出陈静的星图模型,看着那个作为“奇点”的坐标。
“我们需要更主动一点,”他下定了决心,“不能只是被动等待评估。我们要尝试理解‘观星者’,至少要弄清楚,它们的‘评估标准’是什么。”
“太危险了!”苏瑾立刻反对,“主动接触一个远超我们理解的存在?这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
“但被动等待,命运依旧掌握在对方手中。”鹰眼沉声道,他支持阿南的想法,“我们可以尝试发送一些信息,不是技术细节,而是……理念。陈静的理念,‘逆蝶’的理念。用这个刚刚形成的网络作为载体。”
这是一个更大胆的赌博。将人类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主动展示给一个未知的星际文明。
林晚星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我同意。如果一定要被评估,我希望对方看到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技术,更是我们心中……可能存在的,属于‘人’的光亮。”
决定已下。基地再次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阿南和林晚星开始精心编译一段特殊的信息流——它包含了人类对美的认知(艺术片段)、对情感的描述(文学、音乐)、对知识的渴望(科学探索)、以及最重要的,陈静那牺牲与守护的“逆蝶”精神核心。
他们将以三大节点谐调网络为放大器,将这段承载着人类文明某一侧面的“自我介绍”,朝着星域坐标的方向,进行一次极其微弱、但目标明确的“广播”。
信息发送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遥远的星海深处,那双冰冷的“眼睛”,似乎……眨动了一下。
---
(未完待续)
喜欢逆蝶缅北囚笼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逆蝶缅北囚笼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