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公馆内,萧逐云寸步不离的守护与萧惊弦时好时坏的病情,牵动着整个《长亭雪》剧组的心。拍摄进度不能无限期停滞,但主演的健康状况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压力,沉甸甸地压在了导演和制片方的肩上。
一场紧急的内部协调会后,导演做出了一个艰难却务实的决定:调整拍摄模式,以最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应对当前的困境,同时为萧惊弦的康复争取宝贵的时间。
新的拍摄计划迅速下达。整个剧组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协作的方式运转起来。
A组:萧逐云的单人舞台
萧逐云的戏份被最大限度地集中和提前。他的单人镜头、内心独白戏、与其他配角的互动场景,成为了拍摄的核心。导演要求他必须在极短时间内进入状态,保证每条的高质量通过,以节省时间和资源。
巨大的压力之下,萧逐云展现出了惊人的专业素养和韧性。他几乎是以一种燃烧自己的方式投入拍摄,将所有的担忧、焦虑和心痛都压抑在心底,一旦站在镜头前,眼神便瞬间变得专注而锐利。情感爆发戏,他一条过;细腻的文戏,他精准拿捏。他的表演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张力和深度,仿佛将现实中无法宣泄的情绪,全部倾注到了角色之中,看得导演和工作人员既惊叹又心疼。
收工后,他来不及卸妆,便立刻赶回医院或公馆,守在父亲身边。片场与病房,成了他两点一线的生活,疲惫刻在他的眼底,但脊梁却始终挺直。
b组:巧妙的“缺席”演出
与此同时,另一组镜头在巧妙而高效地进行着。摄影师和灯光师绞尽脑汁,拍摄了大量不需要萧惊弦正面露脸的镜头:
意境与背影: 风雪中的长亭空镜,烛火摇曳的书房,一只苍老的手特写翻阅书页,一个清瘦挺拔、披着大氅的孤独背影走在寂寥的雪地或回廊深处……这些充满氛围感的画面,无声地诉说着角色的存在与心境。
替身与借位: 一位体型与萧惊弦相似的专业替身演员穿上戏服,在远距离、逆光或特定角度下,完成一些必要的肢体动作和走位,确保场景的连贯性。与萧逐云的对手戏,则大量运用过肩拍、局部特写和声音后期合成来巧妙衔接。
配角与铺垫: 其他角色的戏份被适当丰富和加强,通过他们的对话、反应和回忆,侧面烘托和延续主线剧情,维持故事的张力。
导演的监视器后面,分镜脚本被涂改得密密麻麻,各种箭头和备注标注着如何通过剪辑、音效和蒙太奇,将这些“碎片”最终拼合成一个完整而动人的故事。这无疑对后期制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整个团队都毫无怨言,全力以赴。
c组:漫长的等待与精准的捕捉
整个剧组的核心,其实是在等待。等待萧惊弦身体状况出现那个短暂而宝贵的“窗口期”。
李主任与剧组建立了直接联系,每日同步萧惊弦的身体数据和精神状态。一旦指标相对稳定,精神稍好,剧组便会提前收到预警,立刻进入最高级别的待命状态。
场景、灯光、设备、人员全部提前准备就绪,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只等那一声令下。
有时,这个“窗口”可能只有短短一两个小时。萧惊弦会被精心护送抵达片场,化妆师以最快速度完成妆容(有时甚至需要特效化妆来掩盖病容),导演会精准地选择最核心、最难用技术替代的近景或情感互动镜头,集中火力拍摄。
所有工作人员屏息凝神,高效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萧惊弦的劳累和时间消耗。萧逐云则全程守在父亲身边,戏里是全情投入的儿子,戏外是时刻关注父亲状态的守护者。
这样的拍摄,充满了紧张与不确定性,每一次都像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但每当导演喊出“过!”,捕捉到那个无可替代的、属于萧惊弦的精准眼神或微妙表情时,全场都会松一口气,心中充满敬意。
整个《长亭雪》的片场,氛围悄然改变。少了几分以往的喧嚣,多了几分沉静的专注和默契的协作。大家心照不宣,共同努力守护着一位艺术家的心血,也守护着一个儿子最深切的期盼。
拍摄在一种缓慢却坚定的节奏中,继续向前推进。每一步都走得不易,却每一步都充满了人性的温度与专业的执着。
他们都在等待,等待冰雪消融,王者归来。
______
(第四十三章 完)
喜欢重生:暖宠病弱影帝父亲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暖宠病弱影帝父亲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