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暗流再起
春节将至,榆林县城的年味渐渐浓了起来。街道两旁挂起了红灯笼,集市上人头攒动,到处是采购年货的百姓。然而在县政府大院里,气氛却比往常更加紧张。
河口村道路工程进入了最关键的攻坚阶段。按照计划,必须在春节前完成主干道的硬化工程,确保开春后材料运输和施工车辆能够顺利进出。然而,最近接连发生的几件事,让林风感到压力倍增。
周一早晨的班子会上,张建国县长面色凝重地通报了一个消息:“省审计组下周要来抽查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河口村道路工程被列为抽查对象。”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几个参会干部交换着眼神,林风能感觉到空气中的紧张气氛。
“林县长,河口村项目的账目都清楚吧?”张建国直接点名。
“所有资金使用都有明细记录,手续齐全。”林风沉稳应答。
“那就好,”张建国点点头,“不过还是要再仔细核对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散会后,林风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开会。财政局局长老周面露难色:“林县长,有个情况得向您汇报。上次拨付的工程款,有二十万是走的应急资金通道,手续上...可能有点瑕疵。”
林风心中一沉:“具体什么情况?”
“当时为了赶工期,先拨了款,后补的手续。虽然程序合规,但时间顺序上可能经不起推敲。”
屋漏偏逢连夜雨。下午,河口村又传来消息:施工队与村民发生冲突,几个村民阻挠施工,工程被迫暂停。
林风立即驱车赶往现场。一路上,他给关键打了个电话:“兄弟,审计组要来抽查检查”
“你那有什么问题吗?,”关键语气严肃,“你们县那个项目没问题吧!”
“账目没问题,就是资金拨付时间上可能有点小瑕疵。”
“这种问题可大可小,”关键提醒,“要提前做好准备。”
到达河口村时,施工现场已经围了不少村民。村支书杨建国急得满头大汗:“林县长,李家的人说我们修路破坏了他家祖坟的风水,带着人把挖掘机拦住了。”
林风冷静地观察现场。确实,新修的路段距离李家祖坟只有十来米,虽然符合规划要求,但从传统观念看确实有些近。
“先把施工暂停,我和村民谈谈。”林风做出决定。
在村委会议室,林风耐心听取了李家代表李老大的诉求。老人情绪激动:“这条路要是修成了,我们李家就要倒大霉!之前的设计不是这样的,为什么改路线?”
林风翻出规划图纸,详细解释:“原来的设计要从坟前过,现在绕到侧面,已经是最大限度避开坟地了。而且距离符合国家规定,不会影响...”
“国家规定管不了祖宗规矩!”李老大拍桌子打断。
谈判陷入僵局。更让林风头疼的是,他收到消息,有人向审计组匿名举报河口村项目存在资金问题。虽然举报内容含糊,但在这个节骨眼上,无疑雪上加霜。
晚上回到县招待所,林风疲惫不堪。手机响起,是苏晓梅发来的视频请求。
“怎么了?脸色这么差。”屏幕那端的苏晓梅关切地问。
林风简单说了遇到的困难。
“别太着急,”苏晓梅柔声安慰,“基层工作本来就不容易。记得按时吃饭,你胃不好。”
结束通话后,林风给赵雅雯发了条信息,请教应对审计的经验。赵雅雯很快回复:「账目清白就不怕查。关键是要主动说明情况,不要等审计组发现问题。」
第二天,林风调整策略。他请来县里的文化名人,一起做李家的思想工作;同时主动整理资金使用明细,准备向审计组提前报备。
转机出现在第三天。关键通过关系了解到,举报人可能是县里某个与张县长不和的干部,想借机生事。得到这个消息,林风心里有了底。
在又一次与李家谈判时,林风换了个角度:“这条路修好后,村里计划在路边建一个文化广场,可以专门辟出一块地,立碑纪念李家先辈对村庄的贡献。”
这个提议打动了李老大。最终,李家同意施工,条件是必须按承诺建纪念广场。
审计组到来的前一天,林风带着整理好的材料主动到市里汇报。详细的账目和合理的解释,让审计组初步认可了项目的规范性。
春节前最后一周,河口村主干道终于完成硬化。通车那天,村民自发组织庆祝,鞭炮声响彻山谷。李老大还特意找到林风:“林县长,之前是我们思想保守了。这条路,真是修到了我们心坎上。”
站在新修的水泥路上,看着村民欢欣鼓舞的笑脸,林风感到半年来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除夕夜,林风回到辽春市。苏晓梅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关键和叶菊儿也来一起过节。
“听说你在县里打了个漂亮仗?”关键举杯问。
“险胜而已。”林风谦虚道。
看着窗外绽放的烟花,林风心想:基层工作就像这烟花,要经历压力和摩擦,才能绽放出最美的光彩。而新的一年,还有更多挑战在等着他。
(本章完)
喜欢寒门政道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寒门政道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