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晓雅的联系
五月的榆林县,春意正浓。县委大院里的梧桐树已经枝繁叶茂,投下斑驳的树影。林风正在办公室审阅文件,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深蓝色的西装上洒下细碎的光斑。
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亮起一条微信好友申请通知。林风随意瞥了一眼,目光却骤然凝固——申请备注写着:辽大校友楚晓雅。
他放下钢笔,身体微微前倾,仔细确认这个名字。楚晓雅?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省委书记楚明远的女儿,他的大学同学。虽然同校,但不同系,大学四年几乎没有任何交集。她怎么会突然联系自己?
林风谨慎地通过申请,发去一个礼貌的问好:楚晓雅同学,你好。
消息几乎是秒回:林风同学,好久不见。听说你在榆林工作很出色,恭喜。
林风盯着屏幕,指尖在桌面轻轻敲击。他今天穿着熨烫平整的白衬衫,袖扣系得一丝不苟,但内心却泛起波澜。回复道:谢谢,只是尽本职。听说你在省文化厅工作?
是的,比较清闲,不如你在基层充实。楚晓雅的回答很得体,但林风敏锐地察觉到这不仅仅是老同学寒暄。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院子里郁郁葱葱的树木。楚晓雅的父亲是省委书记,她的突然联系绝非偶然。林风想起最近省委对榆林项目的关注,心中警铃大作。
下午,林风要去河口村检查项目进度。坐车经过县城街道时,他还在思考这件事。司机老张从后视镜看了他一眼:林县长,今天有烦心事?
林风回过神,揉了揉太阳穴:没什么,一点工作上的事。
到了河口村,村支书杨建国热情地迎上来。林风强迫自己集中精神,仔细检查了工程进度,又走访了几户村民。在村民李老四家,老人拉着他的手不停道谢:林县长,多亏了你,我家小子现在在示范区上班,一个月能挣三千多呢!
看着老人真诚的笑容,林风暂时抛开了烦恼。但回到车上,楚晓雅的消息又浮现在脑海。
晚上回到招待所,林风先给苏晓梅打了电话。电话那头背景音嘈杂,似乎是在饭局上。
在应酬?林风问。
嗯,陪领导接待兄弟单位的客人。苏晓梅的声音带着疲惫,你那边怎么样?
还好。林风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提楚晓雅的事。
挂掉电话后,他拨通了夏晚晴的号码。铃声响了很久才接起,背景有轻柔的音乐声。
这么晚还没休息?夏晚晴的声音带着笑意。
有点事想听听你的意见。林风将楚晓雅联系他的事简单说了。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音乐声也调小了。楚晓雅...我听说过她。夏晚晴的语气变得严肃,你要小心,这种联系往往不是偶然。
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
可能是她个人的好奇,也可能是...她父亲的意思。夏晚晴顿了顿,不管怎样,保持距离总是对的。
结束通话后,林风站在窗前沉思。月光下的县城安静祥和,但他的内心却波澜起伏。他打开微信,楚晓雅的朋友圈显示着几条动态——都是关于文化活动的推送,配图优雅,文字精炼,透露出良好的教养和品味。
几天后,楚晓雅又发来信息:最近在做一个关于基层文化建设的调研,不知能否请教几个问题?
林风谨慎地回复:当然可以,不过基层条件有限,可能提供不了太多有价值的材料。
他回答得客气而保留,既不失礼,又保持距离。但楚晓雅似乎并不在意,依然隔三差五发来一些问题,有时是关于工作,有时是分享一些有趣的见闻。
林风不知道的是,此时在省文化厅的办公室里,楚晓雅正反复看着与林风的聊天记录。她今天穿着一身浅灰色职业套装,长发挽成优雅的发髻,但眼神中却带着与职场形象不符的好奇。
大学时那个沉默寡言的男生,如今竟成了父亲口中的优秀年轻干部,这让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她想起大四那年,曾在图书馆看到林风在角落里刻苦攻读的样子。那时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但眼神中的执着让她印象深刻。
晓雅,看什么呢这么入神?同事李姐路过问道。
没什么,一点资料。楚晓雅快速锁屏,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
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街道。父亲最近几次在家中提到林风,语气中的欣赏显而易见。这让她不禁想更多了解这个老同学。
而此刻在榆林的林风,正面临着一个微妙的局面。他知道,与楚晓雅的联系既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陷阱。在官场上,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
(第六十七章完)
喜欢寒门政道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寒门政道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