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紧锣密鼓
十月中旬的安隆县,秋意正浓。县政府大院里那几棵老银杏树已然披上金装,秋风拂过,落叶翩跹,为这座略显陈旧的院落平添几分诗意。然而,与这份诗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县政府二楼会议室里紧张而忙碌的气氛。
上午八点半,超市项目专班的第一次联席会议即将开始。林风提前十分钟到达会议室,发现关键带着他的团队已经到了。关键今天穿着一身深蓝色商务休闲装,正站在窗前打电话,语气果断而干练。他带来的三名团队成员则安静地坐在会议桌旁整理资料,两男一女,都穿着得体,神情专注。
“林县长,早。”关键结束通话,转身笑着迎上来握手,“我的团队:市场总监张薇,投资经理王志,法务顾问周明。”
林风与他们一一握手致意。张薇约莫三十五六岁,举止干练;王志年轻些,戴着眼镜,一副精于计算的模样;周明则年纪稍长,神情严肃。这个组合显示出关键对项目的重视。
八点半整,县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陆续到齐。发改委主任老李、自然资源局局长赵强、住建局局长孙斌、人社局局长周敏...小小的会议室坐了十几个人,显得有些拥挤。
“各位,感谢大家准时参会。”林风作为主持人开场,“今天是我们超市项目专班的第一次联席会议。首先请关键先生介绍一下项目整体规划。”
关键起身走到投影幕布前,张薇立即配合播放ppt。关键的语言简洁有力,十分钟内将项目背景、投资规模、预期效益说得清清楚楚。
“我们需要县里支持的主要是三个方面:选址、政策配套和用工保障。”关键最后总结道。
随后进入实质讨论阶段,气氛开始变得微妙。
自然资源局局长赵强首先发言:“按照规划,经开区地块东侧有50亩建设用地符合条件。但土地出让金需要按照最新评估价执行。”
关键的投资经理王志立即接话:“赵局长,这块地目前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评估价是否考虑了这一点?我们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三通一平’。”
“这是评估公司的专业判断。”赵强语气强硬。
眼看讨论陷入僵局,林风适时介入:“土地价格可以再议,当务之急是确定选址是否可行。我建议今天下午就组织现场勘察。”
这个提议得到双方认同,第一轮交锋暂时告一段落。
接下来讨论税收优惠政策时,场面更加激烈。
“根据我县招商引资办法,重大项目可以享受‘三免两减半’的税收优惠。”招商局局长介绍道。
关键的法务顾问周明推了推眼镜:“我们研究过这个政策,但希望县里能考虑更大力度的支持。毕竟我们是首家在安隆进行大规模零售投资的企业。”
“政策有红线,我们也不能突破啊。”招商局局长为难地说。
林风注意到关键微微皱眉,立即插话:“具体政策可以请招商局再做研究,看看有没有创新空间。关键是既要符合规定,又要体现县里的诚意。”
整个上午的会议,林风就像走在钢丝上,既要维护县里利益,又要确保项目推进。他时而强硬,时而灵活,巧妙地平衡着各方诉求。
中午简单的工作餐后,联合勘察组立即出发前往经开区地块。三辆车组成的车队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扬起一片尘土。
到达目的地后,眼前的景象让关键团队直皱眉头。杂草丛生的荒地,远处是破旧的厂房,几条泥泞的土路连接着主干道。
“条件比想象中差。”关键低声对林风说。
“所以需要你们来投资改善啊。”林风笑着回应,“你看这片区域的发展潜力。”
张薇带着团队开始专业勘察,用仪器测量地形,记录周边交通情况。县里各部门负责人则围在林风身边,小声讨论着。
“林县长,关键团队很专业啊。”老李轻声说,“不过要价也高。”
“大投资都这样,”林风目光追随着勘察团队,“关键是把握好度。”
勘察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几个当地村民围过来打听情况,担心征地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林风亲自上前解释,保证项目会优先考虑当地群众利益。关键在一旁观察,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
傍晚回到县政府,专班继续开会总结勘察情况。
“选址基本可行,但需要解决道路硬化问题。”张薇代表团队发言。
“这是县里早就规划要做的。”林风立即回应,“可以纳入明年基建计划。”
“那我们希望看到具体时间表。”关键说。
会议一直开到晚上八点。送走关键团队后,林风独自回到办公室,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手机响起,是苏晓梅发来的信息:“听说项目启动了?别太累。”
林风心里一暖,回复道:“还好,进展顺利。”
刚放下手机,夏晚晴的电话来了:“听说你们在谈超市项目?我查了些资料,这种项目要注意避免同质化竞争。”
“谢谢提醒,我们会注意的。”林风说。他注意到夏晚晴的消息总是这么灵通。
深夜十一点,林风正准备离开办公室,手机又响了。这次是关键。
“还没休息?”关键问。
“刚忙完。”林风揉着太阳穴。
“出来喝杯茶?就我们两个。”
十五分钟后,两人在县政府附近的一家小茶馆见面。关键已经泡好一壶龙井。
“今天辛苦了。”关键给林风倒茶,“你的平衡术玩得不错。”
林风苦笑:“没办法,两边都要顾及。”
关键抿了口茶:“给你个建议:在土地价格上可以强硬些,但在配套政策上灵活点。这样双方都有台阶下。”
这话说到了林风心坎上。他点点头:“我明白。不过县里也有难处...”
“我理解。”关键摆摆手,“所以我说,谈判是门艺术。”
两人聊到凌晨一点。关键分享了很多商业谈判的经验,林风则介绍了安隆的实际情况。这种朋友式的交流,比白天的正式会议更加深入有效。
回到宿舍,林风失眠了。他站在窗前,望着月色下的安隆县城。这个项目就像一盘棋,每一步都要精心计算。而关键,既是合作伙伴,也是对手。
第二天清晨,林风早早来到办公室。桌上已经放着关键团队连夜赶制的项目建议书,厚厚一叠,足见其专业和诚意。
上班时间一到,林风立即召集专班会议。今天要讨论的是用工和培训方案。
会议刚开始,人社局局长周敏就提出:“我们希望超市员工本地化比例不低于80%。”
关键团队的王志反驳:“特殊岗位可能需要外聘专业人才。”
“可以理解,”林风调解道,“但普通岗位要优先本地人。另外,建议关键集团与县职教中心合作开展培训。”
这个提议得到双方认可。张薇甚至提出可以设立奖学金,培养零售管理人才。
中午,林风陪关键团队在食堂吃饭。气氛比昨天轻松许多,大家开始聊些工作以外的话题。
张薇说起她参与过的其他项目:“最难的是在西北某个县,光论证就花了半年。”
“安隆的条件算好的。”关键接口,“关键是人的因素。”
这话意味深长。林风低头吃饭,没有接话。
下午的会议讨论环保标准。关键团队出示了详细的环保方案,承诺达到国家最高标准。这让县环保局的负责人十分满意。
傍晚,林风送关键团队离开时,关键握着他的手说:“明天我回省城处理些事,后续工作由张薇负责。她全权代表我。”
这个安排显示出关键的信任。林风点头:“放心,我们会积极配合。”
看着车队远去,林风长舒一口气。三天的密集工作告一段落,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晚上,林风独自在办公室整理会议纪要。月光如水,他的心情却难以平静。这个项目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各方真实的诉求和底线。
推开窗户,秋夜的凉风扑面而来。林风想起关键昨晚说的话:“在基层,做事难,做人更难。”此刻,他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远处的山峦在月光下若隐若现,如同这个项目的未来,既充满希望,又布满迷雾。
(第八十七章完)
喜欢寒门政道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寒门政道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