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风波如同一场猛烈的雷暴,涤荡了朝堂上空的阴霾,也让“谢琰”与“林默”这两个名字,在更高的权力圈层中,成为了某种象征——锐意进取、手段凌厉、不容小觑。
石虎的伤势在精心调养下逐渐好转,虽然留下了一些暗疾,但那股历经生死淬炼出的彪悍气息却愈发浓烈。他对林默的忠诚,已深入骨髓。那十名参与行动的少年,经历了血与火的初步洗礼,褪去了最后的青涩,眼神变得坚定而锐利,成为了石虎麾下当之无愧的骨干。林默将他们正式编为“暗影卫”,由石虎统领,不仅负责护卫,更开始执行一些更隐秘、更危险的任务。
侯三的网络则借此机会,如同藤蔓般疯狂生长。广陵事件中,他的一些暗桩虽然有所暴露,但更多的则在混乱中趁机扎根更深,甚至有几个机灵的角色,因在“协助官军平乱”中“表现突出”,反而获得了些许官方身份作为掩护。他的触角开始更系统地伸向军队底层、地方衙门、乃至往来南北的商队,情报的来源更加多元和精准。
林默赏罚分明,对石虎、侯三及其麾下得力人手不吝重赏,赐予金银田宅,更赋予他们更大的自主权和信任。这种毫不拖泥带水的作风,使得这个以他为核心的团体凝聚力空前增强。
然而,林默并未沉溺于眼前的胜利和势力的扩张。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广陵的胜利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时机性,他手中的力量,在真正的庞然大物面前,依旧脆弱。老者的告诫言犹在耳,太子的敌意、北朝的觊觎、朝中其他派系的忌惮,都如同悬顶之剑。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那间城郊的铁匠作坊。
广陵事件中,官军虽然获胜,但在清点缴获的北朝制式装备时,林默特意让侯三弄来几件样品。对比南朝军械,北朝刀剑的硬度、韧性,甲胄的防护力,确实略胜一筹。这细微的差距,在战场上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灌钢法”和“水力鼓风”,必须尽快取得突破!
他几乎将静思堂当成了第二个家,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作坊里。与之前不同,这一次,王师傅、李师傅等工匠看他的眼神,已充满了信服甚至是一丝崇拜。广陵之事虽未明说,但坊间已有传闻,这位年轻的林先生乃是幕后推手,为国除了一大害。能跟随这样的人物做事,让他们感到与有荣焉。
林默不再仅仅是提出想法,他开始系统地传授一些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为什么要去除硫磷杂质,为什么要控制碳含量,为什么稳定的高温如此重要。他带领工匠们反复试验各种矿石配比、煅烧时间、鼓风强度。
失败依旧接踵而至。但这一次,所有人的心气都不同了。每一次失败,都被仔细记录,分析原因。林默甚至建立了一套简单的实验档案制度。
转机出现在一个暴雨倾盆的下午。作坊旁小溪的水位暴涨,水流湍急。李师傅受此启发,带着几个人,冒着大雨,终于将那个困扰了他们数月的水力鼓风模型调试成功!虽然简陋,但当水流带动轮叶,通过连杆机构将力量传导给改造后的风箱时,那持续而稳定的强风,让所有在场的工匠都发出了欢呼!
稳定的强风意味着更高的、更可控的炉温!
林默立刻下令,以此模型为蓝本,建造一个更大、更坚固的水力鼓风装置,与那座最大的高炉连接!
与此同时,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王师傅等人根据林默指出的方向,尝试了一种新的“叠打灌钢”法:将含碳量不同的生铁片和熟铁片如同千层饼般叠在一起,用黄泥密封后入炉煅烧,再反复折叠锻打。
这一次,当通红的铁块在重锤下延伸,淬火后发出清越的鸣音,折断后露出致密而均匀的雪花状纹路时,经验丰富的王师傅激动得老泪纵横!
“成了!先生!成了!这是……这是百炼钢的纹路啊!不!比寻常百炼钢更均匀,杂质更少!”
灌钢法,初步成功了!虽然效率低下,成品率也不高,但这意味着,他们掌握了稳定生产优质钢材的钥匙!
林默抚摸着那块还带着余温的钢坯,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他打造“利器”梦想的坚实一步!
他立刻下令,以此法小批量试制一批刀剑和甲片。他要亲自验证其性能。
就在作坊里一片欢腾,开始着手利用新法打造兵刃时,谢琰的召见也到了。
听竹轩内,谢琰的神色却并不轻松。
“林默,广陵之事,你居功至伟。”谢琰开门见山,语气中却带着一丝凝重,“然则,树大招风。如今朝中,对你好奇者有之,忌惮者有之,欲除之而后快者……亦不乏其人。”
林默心中一凛,知道该来的总会来:“林默惶恐,但凭公子教诲。”
谢琰叹了口气:“太子那边,经此一事,虽暂时蛰伏,但怨恨必深。此外,你可知,陛下近日,也曾问起过你。”
皇帝!林默瞳孔微缩。
“陛下虽未明言,但言语间,对你之才具,既有欣赏,亦有一丝……疑虑。”谢琰看着他,目光深邃,“帝王之心,深不可测。过于耀眼,并非全是好事。”
林默沉默片刻,缓缓道:“公子之意,林默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林默日后,定当更加谨言慎行,藏锋敛锷。”
“藏锋敛锷,固然需要。”谢琰话锋一转,“但有时,过于藏拙,反惹猜疑。陛下乃至朝中诸公,需要的是一把能用的‘刀’,而非一件仅供观赏的‘古玩’。关键在于,这把‘刀’,要握在谁的手中,以及……是否足够‘锋利’和‘听话’。”
他站起身,走到林默面前,低声道:“我知你志不在小,亦知你暗中经营,自有打算。我不拦你,甚至可助你一臂之力。但你要记住,你我如今,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的‘锋芒’,需与我之‘剑鞘’相合,方能既展其利,又不伤自身。”
谢琰的话,既是提醒,也是警告,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捆绑。他默许甚至支持林默发展自身势力,但前提是,这股势力必须牢牢掌控在他的方向之下。
林默深深一揖:“林默谨记公子之言。林默所有,皆公子所赐。林默之刃,永远只为公子出鞘!”
这句话,半是真心,半是策略。在羽翼未丰之前,他必须紧紧依附谢琰这棵大树。
谢琰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便好。眼下便有一事,或可让你‘适度’展露锋芒,又可解陛下之忧。”
“请公子明示。”
“北朝慕容克,近来又在边境蠢蠢欲动,小规模摩擦不断。陛下欲派一能臣,巡视江北防务,整饬军备,以震慑北虏。此职责任重大,且易得罪当地将门,朝中无人愿往。我向陛下举荐了你,以员外散骑侍郎身份,持节巡边,协理江北军械营造事宜。”
巡边!协理军械营造!
这是一个极具风险,但也充满机遇的职位!若能做出成绩,便是实实在在的军功,能在军方建立人脉,更能将他改进的军械技术推向实践!但若做不好,或者触动了当地豪强的利益,很可能身败名裂,甚至客死异乡!
林默瞬间明白了谢琰的用意。这是将他这把“刀”,磨砺得更加锋利的同时,也将他置于一个相对孤立、必须更加依赖谢琰支持的位置。
“怎么?不敢去?”谢琰看着他。
林默抬起头,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冷静的分析和决断:“公子所命,林默万死不辞!只是,巡边之事,千头万绪,林默需要一些准备,尤其是……需要带上我们新试制的一批‘样品’。”
他指的,自然是灌钢法打造的新式兵甲。
谢琰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准!你需要什么,尽管开口。我会给你一道手令,江北诸军需、工匠,皆可调用。但记住,此行重在‘展示’与‘协调’,稳固防线,震慑北虏即可,切勿贪功冒进,亦不可与当地将门冲突过甚。”
“林默明白!”
从听竹轩出来,林默深吸一口气,望向北方。
淬火已毕,利刃将出。
江北,将是他下一个战场。他要在那里,用实战来检验他的“利器”,更要在那片烽火之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功勋与威望!
他快步走向铁匠作坊,心中已然有了全盘计划。
这一次,他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他林默的“锋芒”,究竟能利到何种程度!
喜欢穿越当死侍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当死侍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