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管在庆功夜的可疑行为,如同一根探入平静水面的钓竿,虽然尚未拉起,却已预示着水下并不安宁。林雪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启动了针对性的监控与反制方案,代号 “钝化”。
“钝化”行动的目标并非立即清除目标,而是通过精密的控制与信息投喂,使潜在的内部威胁在不知不觉中“钝化”,将其转变为向对手传递虚假情报的管道,并最终追溯其背后的指挥链。
首先,林雪团队在王主管日常办公和通讯环境中,布设了更隐蔽的监控节点,确保能完全掌握其动态。同时,他们开始有选择地、通过看似正常的业务流程,向王主管传递经过精心设计的“内部信息”。
这些信息半真半假,核心围绕着一个主题:“铁砧”测试虽成功,但暴露出“后羿”系统成本高昂、工艺极其复杂、难以量产,且对特定稀有材料依赖严重,短期内无法大规模列装,军方对此表示担忧,正在重新评估采购优先级。
为了增加可信度,林雪甚至协调了一份模拟的、带有相关部门模糊印章的“内部评估报告摘要”(内容完全虚构),通过一个被监控的、与王主管关系尚可的中层管理人员,在“非故意”的情况下,让王主管“偶然”瞥见。
效果立竿见影。在随后的监控中,王主管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其与外界那个神秘联系人的通讯频率有所增加(虽然内容依旧加密且简短)。显然,他获取到的“情报”与他,或者说他背后的人,预期中的“巨大成功”有所出入,这引发了对方的困惑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几天后,林雪监控到王主管利用一次外出办公的机会,再次与那名神秘男子接头。这次,他传递了一个小小的U盘。技术团队在确保U盘内容不被对方察觉的情况下,进行了快速复制和解析。
U盘里存储的,正是那份虚构的“内部评估报告摘要”的偷拍照片,以及王主管自己整理的一些关于719厂近期“资源调配似乎向成本控制倾斜”、“部分外围研发项目经费被缩减”的观察(这些观察有些是事实,但被王主管进行了有利于其结论的解读)。
“鱼,开始按照我们设定的方向游动了。”林雪向陈北玄汇报,“对方收到这些信息,可能会产生误判,认为我们的‘后羿’系统虽然技术先进,但存在致命短板,短期内无法形成实质威胁,从而可能放松压力,或者将资源转向其他方向。”
“这正是我们想要的。”陈北玄点头,“不仅要让他们误判,还要通过这条线,找到他们的巢穴。那个接头人,身份查清了吗?”
“正在追查。对方很谨慎,使用的交通工具是盗牌车,反侦察意识很强。但我们通过城市监控网络的交叉比对和大数据分析,已经锁定了他几个可能的落脚点区域。需要时间进一步缩小范围。”
就在“钝化”行动稳步推进的同时,深蓝实验室内部,基于“铁砧”测试获取的宝贵数据,新一轮的优化升级已经展开。
测试数据证实了“后羿-火种”系统设计的优越性,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灵枢”功能层在极端冲击下的能量转化效率仍有提升空间;非晶复合主承力层在承受大变形后,其残余强度需要更精确的评估;整个系统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性能稳定性也需要进一步验证。
苏桐带领团队,针对陶瓷面板的残余强度和多 hit(多次打击)能力进行优化;崔浩则专注于改进“灵枢”打印的功能结构,提升其鲁棒性和能量捕获效率;path b 团队则在研究非晶复合材料在冲击后的性能退化模型,为损伤评估和寿命预测提供依据。
整个实验室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精密钟表,在成功的激励下,带着更明确的目标和更细致的问题,投入到下一轮的研发循环中。没有人知道外部暗流涌动,所有人都沉浸在技术突破带来的充实感与挑战欲之中。
陈北玄穿梭于实验室和办公室之间,既要把握技术方向,又要统筹“钝化”行动的全局。他清楚地知道,技术上的每一步前进,都需要安全上的坚实保障。这场与隐藏对手的博弈,是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任何一环的缺失,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王主管这条线,如同一根细细的蛛丝,连接着719厂与暗处的敌人。林雪和他的团队,正小心翼翼地牵引着这根蛛丝,既不能让其断裂,又要防止被其反噬,期望最终能顺藤摸瓜,揭开“瓦尔基里”乃至其背后更深层势力的面纱。而这一切,都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悄然进行着,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喜欢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