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逝,距离“铁砧”测试成功已过去数月。深秋的寒意笼罩着广袤的戈壁,但在719厂深蓝实验室内部,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初始的成功并未带来丝毫松懈,反而开启了更为紧张、细致的优化、测试与系统集成工作。
陈北玄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份刚刚送抵的、厚达数百页的《“后羿-火种”一期工程总结与技术状态报告》。这份报告,凝聚了自“后羿”计划启动以来,所有参与人员的心血与智慧,是对过去数年艰苦卓绝奋斗的一次系统性总结,也是面向未来的新起点。
报告的扉页上,印着醒目的密级标识。陈北玄深吸一口气,翻开了这份沉甸甸的文件。
第一部分:技术突破综述
报告系统梳理了在各条技术路径上取得的决定性进展:
· path A (“神盾”):基于稀土元素晶界钉扎效应和优化烧结工艺的新型碳化硅陶瓷,其综合性能(硬度、韧性、抗多次打击能力)已稳定超越项目初期设定目标的25%,并建立了初步的、可重复的工程化制备流程。
· path b (“精卫”) & 界面工程:成功解决了非晶合金-陶瓷复合界面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难题,界面剪切强度提升超过40%。已具备制备尺寸满足装甲模块要求的复合板能力,并开始了损伤容限与剩余强度评估。
· path c (“夸父”):稀土掺杂对氮化铝等高温材料性能的调控规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为未来开发超高温防护材料奠定了理论基础。
· “火种”计划:“灵枢”微纳打印技术实现从原理验证到工程可用的跨越,成功制备出具备能量感知与转化功能的复杂三维结构,并与主装甲系统实现初步集成验证。“人工换能材料”等衍生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
· 系统集成:“麒麟-后羿-火种”首台集成原型系统通过“铁砧”实弹测试验证,证明了多层异构复合装甲系统设计理念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第二部分:当前技术状态与性能评估
报告以大量详实的数据、图表和测试记录,客观评估了当前系统的技术状态:
· 防护效能:在模拟对抗现有最顶尖动能穿甲弹(数据基于多方情报综合及“铁砧”测试反推)的威胁时,系统展现出极高的防护效率,预计可使主要战车平台的生存概率获得阶跃式提升。
· 系统成熟度:技术成熟度(tRL)总体达到6-7级(系统\/分系统模型或样机在相关环境验证),已具备转入工程研制阶段的基础。
·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成本与周期:受限于部分特殊材料(如高纯稀土、特定功能材料)和复杂工艺(如“灵枢”打印),系统制造成本高昂,生产周期较长,距离大规模、经济可承受的列装要求尚有差距。
2. 环境适应性:在全地域、全频谱极端环境(如深海压力、沙漠极热、极地超低温与强电磁干扰)下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仍需大量验证。
3. 体系融合深度:与“苍穹”无人系统、“谛听”信息系统的数据交联和智能协同仍处于初级阶段,未能充分发挥体系作战的潜力。
第三部分:后续发展建议与路线图
基于当前状态和问题,报告提出了清晰的后续发展路径:
1. 一期优化(近期,1-2年):聚焦降成本、提效率、增可靠性。重点攻关关键材料的低成本替代工艺、简化“灵枢”打印流程、优化系统集成设计。目标是将系统成本降低30%-50%,生产周期缩短40%,并完成主要环境适应性验证。
2. 二期拓展(中期,3-5年):致力于性能提升与功能拓展。开发性能更优的下一代陶瓷与非晶材料;深化“火种”能量管理功能,探索与主动防御系统、车辆动力的更深层次融合;全面推进与无人、信息系统的智能协同。
3. 远期展望(长期,5年以上):探索新概念防御理论与材料。如基于“活着的铠甲”理念的自修复材料、自适应变形结构、更高效的能量定向释放技术等。
陈北玄合上报告,久久不语。窗外,夕阳为厂区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这份报告,是对过往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清晰地表明,他们已经成功地在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突破了技术壁垒,站到了世界前列。
然而,报告中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面临的挑战:如何将实验室的辉煌成果,转化为战场上战士手中可靠的盾牌?如何在高性能与可承受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如何在开放合作与自主可控之间行走自如?
道路依然漫长,挑战依然严峻。
但陈北玄的眼中,却充满了坚定的光芒。他拿起笔,在报告的扉页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批注:
“成绩斐然,前路犹艰。按既定路线图,扎实推进一期优化。目标:打造用得起、靠得住、打得赢的国之坚盾。”
这份来自深蓝的报告,即将被送往更高层。它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总结,更是一份承诺,一份宣言——宣告着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群人,正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默默铸造着守护家国的钢铁长城,并且,他们将继续走下去,直到星辰大海。
喜欢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